中新社悉尼10月4日電 題:澳大利亞(ya) 學者聖童:解讀中華文明五個(ge) 特性 致力澳中文明雙向傳(chuan) 播
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澳大利亞(ya) 國際流散文學藝術研究協會(hui) 研究員聖童4日在悉尼接受記者專(zhuan) 訪,深度解讀了中華文明所具備的五個(ge) 特性(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強調這些特性反映了中華民族整體(ti) 意識上向善的程度。
聖童指出,“連續性”是這五個(ge) 特性中的首要與(yu) 核心特征。通常情況下,人們(men) 將“連續性”視為(wei) 縱向的,具有曆史性或時間性。然而,中華文明的“連續性”還呈現出橫向連續的特點,這也是“統一性”的體(ti) 現。
他深入分析了“連續性”的縱橫觀,認為(wei) 這一特性至關(guan) 重要,因為(wei) 它決(jue) 定了文明的生命力和整體(ti) 一致性。他引用了莊子的寓言,南海和北海兩(liang) 位帝王“倏”與(yu) “忽”想回報中央帝王“渾沌”的厚愛,準備為(wei) “渾沌”鑿出七竅,以實現視、聽、食、息。然而,當第七天完成最後一個(ge) “竅”時,“渾沌”卻突然死去。這是因為(wei) 他被“割裂”,生命的整體(ti) 性遭到破壞。
在談到如何促進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和“和平性”與(yu) 澳大利亞(ya) 多元文化的融合時,聖童認為(wei) ,盡管澳大利亞(ya) 一直秉承多元文化政策,但各黨(dang) 派在執行上存在差異,文化排斥和歧視現象依然存在。雖然中華文明具有顯著的“包容性”和“和平性”,但仍需要加深對其他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文化學者應發揮橋梁作用,消除無形的“壁壘”。
聖童表示,目前,澳大利亞(ya) 執政黨(dang) 在文化開放方麵取得了顯著進展,釋放出非常積極的信號。他相信未來幾年,澳中文化交流將進入新的曆史階段,期待兩(liang) 國文化得以全麵交流。
他說,根據多元文化政策,所有澳大利亞(ya) 公民和居民,不論其族裔,對自身民族文化的探索、研究和發展,都在客觀上為(wei) 提升澳大利亞(ya) 的整體(ti) 文明作出積極貢獻。從(cong) 國際社會(hui) 來看,每種文明都是人類的文明,任何文明的高度都是人類共同進步的高度。文明超越國界。
談到在促進澳中文化藝術交流與(yu) 合作過程中自己的最大收獲時,聖童說:“我一直在努力進行雙向傳(chuan) 播:將澳大利亞(ya) 優(you) 秀的文化理念回饋給中國學術界,同時向澳大利亞(ya) 民眾(zhong) 介紹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優(you) 秀思想。”
“服務社會(hui) 和社區對於(yu) 澳大利亞(ya) 學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這些工作過程中,我不斷學習(xi) 和進步。”聖童說,每一次講演都是一次學術建構,都是一個(ge) 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jue) 問題,並不斷完善自己學術理論的過程。(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