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亂上加亂,罷免麥卡錫隻是序幕

發布時間:2023-10-07 09:06:00來源: 玉淵潭天

  當地時間10月3日,美國眾(zhong) 議院就罷免共和黨(dang) 籍眾(zhong) 議長麥卡錫的動議進行表決(jue) ,最終以216票讚成、210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罷免麥卡錫的動議。

  這也標誌著麥卡錫成為(wei) 美國曆史上首位被投票罷免的眾(zhong) 議院議長。

  然而,回看麥卡錫從(cong) 獲選到被罷免的經過,今天這樣的結果,卻不是什麽(me) 意料之外的“黑天鵝”。

  特別是早在年初,麥卡錫競選的過程中,伏筆就已經埋下。當時,麥卡錫整整經曆了15輪投票,才得以當選,而美國出現10輪以上的眾(zhong) 議長選舉(ju) ,還是在164年前。

  從(cong) 今天回看麥卡錫擔任眾(zhong) 議長的仕途起點,也就看清了這輪國會(hui) 亂(luan) 象的本質。

  美國國會(hui) 的混亂(luan) 要從(cong) 剛剛被罷免的前眾(zhong) 議長麥卡錫本人說起,他是電視劇《紙牌屋》中的角色權謀家、陰謀家安德伍德的原型。

  回望麥卡錫的政治生涯就能發現,他一路走來,采取的是一種鴕鳥策略。

  雖然麥卡錫盡量保證不得罪任何人,但眾(zhong) 議院議長的位置畢竟代表著權力和利益,僅(jin) 僅(jin) 靠不得罪人就坐享其成,未免也太便宜了。表麵看麥卡錫不得罪任何人,但這樣的圓滑是以利益交換為(wei) 代價(jia) 的。

  在他競選投票的拉鋸過程中就能看出端倪。

  回看麥卡錫年初十五輪得票的走勢,除了一些零星的單票變動,有兩(liang) 次關(guan) 鍵轉折。

  第一次,是第十一輪至第十三輪期間,麥卡錫突破性地再拿下14張選票。

  第二次,是第十四輪和第十五輪,此前始終都沒有投過讚成的6人轉變態度,投了不支持任何一方的“出席票”,從(cong) 而降低了麥卡錫過關(guan) 的難度。

  然而,這兩(liang) 次關(guan) 鍵轉折之後,麥卡錫躲不過一個(ge) 最棘手的問題。他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將會(hui) 被掌握在一些被兩(liang) 黨(dang) 內(nei) 鬥裹挾的人手裏。

  這些人不少是共和黨(dang) 乃至國會(hui) 中思想最保守的人物,為(wei) 了贏得他們(men) 的支持,麥卡錫不得不和這些人妥協交易,以換取他們(men) 的投票。

  妥協的一項重要內(nei) 容,是降低罷免眾(zhong) 議長動議的發起門檻,降到了隻需要1人——任何一名議員,都可以輕易拿捏麥卡錫作為(wei) 眾(zhong) 議長的去留。

  不過,恐怕麥卡錫也沒想到,這次“讓步“的苦果,來得如此之快。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曾在美國國會(hui) 工作,他跟譚主分析了產(chan) 生這種結果的必然性:當共和黨(dang) 被這些瘋狂的要求綁架,少數極端派會(hui) 拉著共和黨(dang) 向著更極端的方向發展。哪怕隻是極少數的人,也會(hui) 更加強硬地鬥爭(zheng) ,換取他們(men) 想要的結果。

  於(yu) 是,一些政客便從(cong) 中看到了繼續抬高要價(jia) 的空間,開始進一步為(wei) 自己謀私利。

  這次,親(qin) 手設計、發起了罷免麥卡錫投票的共和黨(dang) 籍眾(zhong) 議員馬特·蓋茨,就是典型代表。

  當地時間10月2日,他向眾(zhong) 議院提交動議,理由是9月30日眾(zhong) 議院以335票讚成、91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聯邦政府臨(lin) 時撥款法案,讓美國政府得以繼續運行45天。

  馬特覺得,這完全沒把保守派在支出問題上的優(you) 先事項考慮進去。邊境安全條款,以及更廣泛的支出削減計劃,都沒在臨(lin) 時撥款法案裏得到體(ti) 現。他還聲稱,33萬(wan) 億(yi) 美元的債(zhai) 務才是混亂(luan) 。

  不過,今年以來,讓馬特不滿意的,不止這一件事。

  今年初在競選眾(zhong) 議長期間,為(wei) 了啃下馬特這塊少數派中最“硬”的骨頭,換取他的選票,麥卡錫還和馬特談了眾(zhong) 議院軍(jun) 事委員會(hui) 主席的位置。軍(jun) 事委員會(hui) ,是國會(hui) 最具權力的委員會(hui) 之一。

  然而,麥卡錫擔任眾(zhong) 議長後,當時的“許諾”沒有兌(dui) 現。

  對於(yu) 積怨已久的馬特·蓋茨來說,發起一個(ge) 動議並沒有什麽(me) 成本,再加上麥卡錫年初時的“讓步”,更讓罷免成功的幾率大大增加。

  不滿意,就掀桌。

  麥卡錫被罷免,無疑驗證了馬特這種手段的有效性,更給一批想要謀私的政客,樹立了危險的“示範”,如同“破窗效應”。

  按理說,“民主”的本意應該是選賢任能,今天的美國政治,卻適得其反,並且任由壞的結果愈演愈烈。

  麥卡錫正是在這種極端化的政治環境中找到了向上爬的空間,最終卻也逃不過被這種極端所連累。

  正所謂“機關(guan) 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不可謂不諷刺。

  到這裏,美國國會(hui) 政治可見一斑:

  一邊,是沒有能力、沒有態度,站在中間妥協攀附、見風使舵的“麥卡錫們(men) ”。

  一邊,是政治立場越來越走極端,不斷抬高要價(jia) 的兩(liang) 黨(dang) 議員,填充著國會(hui) 的關(guan) 鍵位置。

  民主黨(dang) 也不例外。

  譚主上次分析美國國會(hui) ,找到過典型案例:同樣以“一人裹挾全黨(dang) ”著稱的參議員喬(qiao) ·曼欽。

  曼欽的行為(wei) ,已經預示被算計綁架的美國,實際施政結果會(hui) 是什麽(me) 。

  過去兩(liang) 年,很多民主黨(dang) 推動的法案,都在臨(lin) 門一腳的最後關(guan) 頭,遭到過曼欽的阻撓。

  2021年年末,眾(zhong) 議院在長達半年多的拉鋸後,好不容易通過了拜登的《重建更好未來計劃》,卻就因為(wei) 曼欽反水再次缺失關(guan) 鍵一票而擱淺。

  當所謂的“民主”決(jue) 策可以被一人挾持,民眾(zhong) 的利益,又能殘存多少呢?

  一家美國投資管理公司的投資組合經理,在社交媒體(ti) 上發文估計,國會(hui) 開會(hui) 期間,美國納稅人每天要花費2000萬(wan) 美元。

  當國會(hui) 在眾(zhong) 議長選舉(ju) 中爭(zheng) 執不下時,已經讓美國納稅人付出了超過8000萬(wan) 美元的代價(jia) 。

  隨著越來越多的議員把心思放在怎麽(me) 鑽製度的空子、綁架國會(hui) 上,美國國會(hui) 變得越來越不專(zhuan) 業(ye) 。國會(hui) 中的委員會(hui) 就很能說明問題。

  曾在美國國會(hui) 工作過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慶四告訴譚主,委員會(hui) 是美國國會(hui) 的核心決(jue) 策機構,照理說,委員會(hui) 應該聚集的是有過相關(guan) 工作、教育或專(zhuan) 業(ye) 背景的人,讓他們(men) 在相關(guan) 的立法方麵發揮專(zhuan) 業(ye) 作用。

  然而事實呢?

  拿最典型的眾(zhong) 議院外交委員會(hui) 來說,譚主調查了上一屆眾(zhong) 議院外交委員會(hui) 成員的履曆背景,47名成員中,有外交經曆人隻有17%。

  美國國會(hui) 裏精通算計的政客越來越多,掌握決(jue) 策權的人隻能優(you) 先把每個(ge) 職位的人選,放在“利益交換”的天平上稱量,什麽(me) 專(zhuan) 業(ye) 、經驗,反而被排在了後麵,否則下場就是血淋淋的。

  當計算和算計成為(wei) 普遍現象,美國看似精巧設計的製度,越來越不起眼的力量,現在都能利用它、拖垮它,對立和衝(chong) 突隻會(hui) 愈演愈烈。

  在此基礎上,可怕的是,更多的人會(hui) 倒向更容易嚐到甜頭的極端,所謂“民主”會(hui) 變成要價(jia) 遊戲——最終為(wei) 它買(mai) 單的,始終是老百姓。

  正可謂,與(yu) 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yu) 之化矣。

  美國政治的混亂(luan) 在今天達到了新的高點,但卻遠遠不是終點,很可能是新一輪亂(luan) 局的起點。(玉淵潭天)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