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10月4日電 題:冼夫人為(wei) 何被譽為(wei) “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專(zhuan) 訪海南師範大學教授史振卿
中新社記者 張茜翼
“一代英風裙釵宿將,千秋懿範巾幗賢良”。冼夫人是公元六世紀嶺南俚人的著名領袖,曆事梁、陳、隋三朝,一生致力於(yu) 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周恩來總理讚譽她為(wei) “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經曆千餘(yu) 年的曆史沉澱,嶺南地區的百姓,尤其是海南人民對冼夫人十分敬仰,形成“愛國愛家、勇敢堅強、扶危濟困”的冼夫人文化。冼夫人精神的感召早已超出了兩(liang) 廣和海南,隨著華人的足跡遠至東(dong) 南亞(ya) 各國。冼夫人有哪些傳(chuan) 奇經曆?她的精神如何在海外傳(chuan) 承,成為(wei) 中國與(yu) 海上絲(si) 綢之路沿線國家交流交往的紐帶?海南師範大學教授史振卿近日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對此進行解讀。
視頻:【東(dong) 西問】史振卿:冼夫人為(wei) 何被譽為(wei) “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來源:中國新聞網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冼夫人為(wei) 何被譽為(wei) “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史振卿:冼夫人名冼英,俚人,生於(yu) 高涼郡山兜峒(今屬廣東(dong) 省茂名市),南北朝時期梁朝生人,自幼聰穎賢慧、通曉兵法、武藝嫻熟、善於(yu) 籌略、撫循部眾(zhong) 、能行軍(jun) 用師,《隋書(shu) ·譙國夫人傳(chuan) 》記載她“每勸親(qin) 族為(wei) 善,由是信義(yi) 結於(yu) 本鄉(xiang) ”,是個(ge) 少年女英雄。她與(yu) 高涼郡太守馮(feng) 寶結婚之後協理政務,在少數民族傳(chuan) 播儒家思想,推行國家政令。梁朝末年,侯景叛亂(luan) ,高州刺史李遷仕也趁機謀反,冼夫人率軍(jun) 智襲大破李遷仕。陳朝建立後,冼夫人即率眾(zhong) 歸附陳朝。
冼夫人(神像)在信眾(zhong) 的簇擁下巡視本土,為(wei) 這裏的人們(men) 帶來心靈的慰藉。蘇崢 攝
馮(feng) 寶病逝後,嶺南大亂(luan) ,冼夫人召集首領保障地方安定。陳永定二年,其子馮(feng) 仆時僅(jin) 九歲,被陳武帝封為(wei) 陽春郡守。陳太建元年,廣州刺史歐陽紇反陳,並召馮(feng) 仆誘與(yu) 為(wei) 亂(luan) 。冼夫人一麵發兵保護地方,一麵配合朝廷大將章昭達平定叛亂(luan) ,保障了嶺南地區的安定。
隋朝建立時,冼夫人的勢力範圍東(dong) 至潮州,北至湖南、江西南部,西至廣西中部,南至海南等地。隋文帝楊堅想和平統一嶺南地區,派使者見冼夫人。冼夫人既知陳朝已亡,便以國家統一為(wei) 重,義(yi) 無反顧地歸順了隋朝,並派遣其孫馮(feng) 魂率軍(jun) 迎隋師進廣州,結束了中國自東(dong) 晉以來270多年的分裂局麵。
盡管手握大權、轄境廣袤,冼夫人卻始終摒棄私心雜念,忠誠於(yu) 國家統一、致力於(yu) 漢俚團結,一生中先後平定三場叛亂(luan) 。嶺南民心歸附後,冼夫人還乘勢上書(shu) 建議梁朝在海南島設置崖州,調兵遣將渡海南下,采取分化瓦解的政治謀略,平叛招安,讓孤懸海外近600年的海南島終於(yu) 與(yu) 中原重新恢複直接聯係,從(cong) 此再未脫離中央政權。
冼夫人曆經梁、陳、隋三朝,致力於(yu) 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保障嶺南地區安定。因功勳卓著,被隋文帝冊(ce) 封為(wei) 譙國夫人,被百姓尊奉為(wei) “嶺南聖母”。周恩來總理譽她為(wei) “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2005年3月15日,第四屆海南冼夫人文化節在海口市新坡鎮開幕,來自國內(nei) 外的160餘(yu) 名嘉賓和當地群眾(zhong) 5000多人參加了紀念大會(hui) 。蔣聚榮 攝
中新社記者:冼夫人為(wei) 何被後人推崇?她的精神如何影響後人?
史振卿:首先,“情在奉國,深識正理”。冼夫人曆經三朝,在曆史緊要關(guan) 頭,冼夫人總能以大局為(wei) 重,從(cong) 未稱王。如隋滅陳時,文帝遣總管韋洸安撫嶺外,陳將徐璒以南康拒守,韋洸不敢進嶺南。此時,晉王楊廣將陳後主的信送至,告訴冼夫人陳已亡,讓她歸服,並用兵符和犀杖為(wei) 憑。夫人見犀杖,知陳已亡,聚集幾千首領,整日痛哭。而後派其孫馮(feng) 魂迎接韋洸進入廣州,嶺南地區便全部歸順隋朝。
其次,恩威並用,以儒治域。冼夫人一生經梁李遷仕、陳歐陽紇、隋王仲宣之亂(luan) ,她出兵鎮壓叛亂(luan) ,確保國家南疆平安。當馮(feng) 寶死後,嶺南大亂(luan) ,她“懷集百越,數州晏然”。同時在自己管轄範圍內(nei) 積極支持建城邑,開設學校,“修庠序之教,設婚姻之禮”,並鼓勵俚人學習(xi) 儒家文化,後諡為(wei) “誠敬夫人”。
在海南鄉(xiang) 村,每年農(nong) 曆二、三月之間,村鎮將會(hui) 舉(ju) 行熱鬧的“鬧軍(jun) 坡”活動。這是海南人的重大節日之一,起源一般都認為(wei) 是以紀念冼夫人為(wei) 主。駱雲(yun) 飛 攝
第三,置州戍邊,重視貿易。自漢以來,在海南島置州建縣不斷變化,尤其魏晉以來,戰火不斷。至梁時,在漢朝廢儋耳地,置崖州,乃冼夫人之功。清道光《瓊州府誌》記載:“儋耳歸附馮(feng) 冼氏千餘(yu) 峒,請命於(yu) 朝,故置州。”而後陳朝、隋朝均把海南納入自己管轄範圍。置崖州,一方麵確保了國家統一;另一方麵也確保了南海海上貿易的安全。自漢代以來,南海貿易走兩(liang) 條路線,其一從(cong) 廣東(dong) 、福建等沿海一帶,橫渡南海到東(dong) 南亞(ya) 國家和地區,乃至更遠國家和地區;其二,從(cong) 廣東(dong) 穿越瓊州海峽,經過北海,到交趾、安南(今屬越南)等地,然後過馬六甲海峽。無論哪條貿易路線,海南島都起到至關(guan) 重要作用。可以說冼夫人“請命於(yu) 朝,故置州”,確保南海貿易的安全,促進了海上絲(si) 綢之路貿易的發展。
這位少數民族女性千百年來始終享有極高聲譽——她先後被七朝君王敕封,《隋書(shu) 》《北史》等正史大篇幅為(wei) 其立傳(chuan) 。唐代,海南建有祭祀冼夫人的“寧濟廟”。明正德《瓊台誌》載“寧濟廟,在州治南,祀譙國夫人。夫人在梁時,儋耳歸者千餘(yu) 峒。……故唐宋來,州人廟祀之。”蘇東(dong) 坡曾到“寧濟廟”祭祀之並賦《和陶擬古九首之五》詩雲(yun) :“馮(feng) 冼古烈婦,翁媼國於(yu) 茲(zi) 。策勳梁武後,開府隋文時。三世更險易,一心無磷緇。”
2015年4月3日,海南瓊海市萬(wan) 泉鎮鬧“軍(jun) 坡”車隊在墟鎮上巡遊。蒙鍾德 攝
冼夫人愛國愛民之心、懷撫百越之情,在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深得後人的敬仰和懷念。通過千年不斷地傳(chuan) 承與(yu) 發展,冼夫人在其一生中所形成的包容、團結、融合、和平的精神價(jia) 值,早已凝聚成了獨具特色的冼夫人文化。
如今,海南島各地建有400多座規模不等的冼夫人廟。民眾(zhong) 自發組織緬懷冼夫人的祭祀信俗活動,經過長期的曆史傳(chuan) 承、時代演變,逐漸發展成為(wei) 了海南流傳(chuan) 最久、分布最廣、最隆重熱鬧的傳(chuan) 統民俗節日——“軍(jun) 坡節”。2014年11月,基於(yu) 海南軍(jun) 坡節和廣東(dong) 年例而形成的冼夫人信俗,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2023年2月28日,第二十二屆海口冼夫人文化節(原稱軍(jun) 坡節)之“裝軍(jun) 巡遊”活動在海南海口新坡鎮舉(ju) 行。圖為(wei) 在活動中肩挑花籃的小女孩。駱雲(yun) 飛 攝
中新社記者:她的精神如何在海外得到傳(chuan) 承,成為(wei) 中國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交流交往的紐帶?
史振卿:據曆史記載,冼夫人管轄範圍包括今兩(liang) 廣、海南、越南北部、老撾北部、緬甸北部在內(nei) 的廣袤地區。早在1400多年前,冼夫人就倡導向海而興(xing) ,冼夫人及其後人的足跡遍及海上絲(si) 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漢朝開辟的海上絲(si) 綢之路經東(dong) 南亞(ya) 進入印度洋,中國與(yu) 東(dong) 南亞(ya) 的貿易關(guan) 係已經十分密切。進入隋朝,海上絲(si) 綢之路上的交易活動更加頻繁。作為(wei) 古代海上絲(si) 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和重要中轉地,海南島在繁忙的貿易活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冼夫人治理下繁榮、穩定,為(wei) 過往商船的停靠補給和正常航行提供了保障,客觀上促進了古代海上絲(si) 綢之路的繁榮。
當一艘艘貿易商船自瓊粵等地的通商口岸駛向東(dong) 南亞(ya) 諸國,嶺南沿海的民眾(zhong) 不斷向海外遷徙,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的包容精神亦跟隨他們(men) 的腳步開枝散葉,在海外紮下根來,成為(wei) 東(dong) 南亞(ya) 華僑(qiao) 華人寄托鄉(xiang) 念鄉(xiang) 情的載體(ti) 。
與(yu) 絲(si) 路精神高度契合的冼夫人文化精髓,影響著一代代人。如今,冼夫人精神的感召早已超出了兩(liang) 廣和海南,隨著華人的足跡遠至海外。為(wei) 奉祀冼夫人而修建的冼廟遍布廣東(dong) 、海南乃至東(dong) 南亞(ya) 各國,目前已達2500多座。冼夫人開放、包容、和平的精神跨越國家、語言、地域和民族隔閡,成為(wei) 海上絲(si) 綢之路文化交流的精神紐帶。
海口小姑娘用春蔥、地瓜和桑桔等農(nong) 家土特產(chan) 品祭祀“嶺南聖母”冼夫人。王辛莉 攝
每年農(nong) 曆十一月二十四,是冼夫人誕辰紀念日。馬來西亞(ya) 、新加坡、泰國等地的一些冼太廟會(hui) 舉(ju) 辦莊重的祭拜儀(yi) 式。除了華人,還有不少當地民眾(zhong) 前來上香敬拜、參觀遊覽,了解冼夫人的曆史故事和精神文化。
“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的赤誠之心,與(yu) 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wei) 核心的絲(si) 路精神高度契合。華僑(qiao) 華人尊崇冼夫人文化思想,立廟奉祀,對增進住在國華人團結,共同建設美好家園,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yi) 。(完)
受訪者簡介:
史振卿。受訪者本人供圖
史振卿,史學博士,四川大學出站博士後,南京大學訪問學者,海南師範大學圖書(shu) 館副館長(主持工作),曾獲得海南省拔尖人才、“515”人才、海南省地名論證專(zhuan) 家等稱號,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項,省廳級項目8項,長期致力於(yu) 海南曆史文化研究,出版《<焦氏筆乘>研究》《定安誌遺》《清代海南循吏:雲(yun) 茂琦》等著作6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