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鄉村行·看振興)吉林鎮賚:“蟹”逅鹽堿地 “鮮”到全中國-中新網

郭佳 發布時間:2023-10-07 09:1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白城10月6日電 題:吉林鎮賚:“蟹”逅鹽堿地 “鮮”到全中國

  中新網記者 郭佳

  金秋時節,位於(yu) 吉林、黑龍江、內(nei) 蒙古三省區交界的鎮賚縣,正在大量出產(chan) 嫩江大閘蟹,並快速銷往全國各地讓消費者嚐鮮。過去製約當地鄉(xiang) 村發展的鹽堿地因此重獲新生。

  中秋國慶“雙節”長假,螃蟹消費進入旺季。“蟹老板”葛俊每天接聽一兩(liang) 百個(ge) 談螃蟹生意的電話,他不時從(cong) 兜裏掏出緩解嗓子痛的含片含上一粒。

  “今年,鎮賚螃蟹養(yang) 殖水麵從(cong) 去年的15萬(wan) 畝(mu) 擴大到30萬(wan) 畝(mu) ,保守估計,今年全縣能產(chan) 600萬(wan) 斤螃蟹,但是這些螃蟹根本不夠賣。”葛俊說。

  鎮賚縣螃蟹養(yang) 殖水域。(資料圖)王凱 攝

  鎮賚縣處在被稱為(wei) “世界黃金緯度”的北緯45度,屬於(yu) 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適宜,日照充沛,氣候冷涼。在這樣的氣候環境,動植物都生長極佳。

  葛俊介紹,螃蟹在高溫環境中食欲降低會(hui) 影響生長,但鎮賚縣夏季溫度適宜,螃蟹胃口一直很好,生長周期反而比南方更長,而且在弱堿水環境裏長大,肉質還有點甘甜。

  過去,鎮賚縣所在的白城市因荒漠化、鹽堿化嚴(yan) 重,被稱作“八百裏瀚海”,惡劣的自然條件不僅(jin) 限製了當地經濟發展,更讓這裏成為(wei) 中國東(dong) 北的一片生態脆弱區。

  十年前,吉林省啟動了一項超級工程——河湖連通,利用七年時間,將洪水、過境水引入區域內(nei) 的湖泡、濕地,形成河湖互濟的大水網,這才有了今日“螃蟹橫行”的壯觀場麵。

  葛俊不僅(jin) 是鎮賚縣螃蟹養(yang) 殖帶頭人,還是中國科學院鬆嫩平原西部鹽堿濕地生態研究站蘇打鹽堿水型蟹種培育、成蟹大水麵養(yang) 殖、鹽堿生境稻蟹共作等關(guan) 鍵技術的承接者。

  鎮賚縣是吉林省水田種植麵積第一大縣,記者連續多日走訪了解到,不少水田都養(yang) 起了螃蟹。走在田埂上,一隻隻紐扣大小的螃蟹聽到腳步聲迅速躲進稻田深處。再過幾天,這些蟹苗將由葛俊收購,並於(yu) 明年春投入大水麵養(yang) 殖。

  中國科學院鬆嫩平原西部鹽堿濕地生態研究站站長文波龍介紹,經過這些年的不斷試驗探索,目前,這些技術已經取得成功,可以為(wei) 蘇打鹽堿地區河蟹養(yang) 殖鏈延長、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提升和綜合效益增加提供有力支撐。

  鎮賚縣副縣長孫宏宇表示,該縣將水稻與(yu) 水產(chan) 有機結合,推動小螃蟹變成大產(chan) 業(ye) ,2022年,全縣螃蟹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已突破3億(yi) 元。未來,該縣將持續推進河蟹養(yang) 殖新技術,努力打造吉林水產(chan) 新樣板、中國北蟹新標杆。

  鎮賚縣螃蟹養(yang) 殖水域。(資料圖)郭佳 攝

  連日來,鎮賚縣的吉黑蒙水產(chan) 品交易市場車水馬龍,來自中國各地的螃蟹經銷商匯聚於(yu) 此,將三地螃蟹源源不斷地運往南方市場。經銷商馮(feng) 傑告訴記者,該交易市場不僅(jin) 解決(jue) 了養(yang) 殖戶賣蟹難題,還提高了價(jia) 格透明度和交易效率。

  正在鎮賚縣給河蟹養(yang) 殖戶培訓的江蘇海洋大學客座教授唐向陽受訪時表示,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是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河蟹產(chan) 業(ye) 完美契合鎮賚縣實際,是帶動農(nong) 民致富的好選擇。

  鎮賚縣蟹農(nong) 王凱養(yang) 殖麵積約有1200畝(mu) 。年養(yang) 殖純收入從(cong) 兩(liang) 年前的80萬(wan) 元增長到今年的100萬(wan) 元。王凱說,如果沒有全縣螃蟹養(yang) 殖的規模效應,他也不可能成功。

  如今,“蟹老板”葛俊2018年製定的“三步走”計劃基本實現:做給農(nong) 民看,帶著農(nong) 民幹,領著農(nong) 民賺。今年,他還擔任了吉林省河蟹協會(hui) 會(hui) 長。“我把人生最後一站、最後一件事都放在了這裏。”葛俊說。(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