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專(zhuan) 線】台灣果農(nong) 廈門種火龍果 打拚“紅火”事業(ye)
中新社廈門10月8日電 題:台灣果農(nong) 廈門種火龍果 打拚“紅火”事業(ye)
作者 鄭江洛
在廈門市翔安區的大宅社區,一株株類似仙人掌的火龍果樹攀援在柱子上,枝蔓密布,長勢旺盛。
這般“紅火”事業(ye) 的背後,離不開台胞曾鈞毅持續不斷的探索。經過多年發展,大宅社區火龍果種植麵積上千畝(mu) ,成為(wei) 廈門最大的火龍果種植基地。
“早年在台灣我就種植火龍果。大陸有十四億(yi) 人口,市場很大,所以我來了。”曾鈞毅來自彰化,2015年看中大陸的商機,跨海前來翔安大宅,通過流轉數十畝(mu) 土地,建起火龍果種植基地。
9月,台胞曾鈞毅正在查看火龍果生長情況。 鄭江洛 攝
曾鈞毅告訴記者,剛來大陸時,這裏大多還是白心火龍果。而那時台灣已經開始改良紅心火龍果,於(yu) 是他將紅心火龍果的種苗帶來福建培育。
曾鈞毅發現廈門的土壤和台灣的土壤有一定差別,他還利用自己的經驗技術,幫助村民改良土壤。“我們(men) 先用台灣的一些有機肥,將土壤慢慢改良。”他介紹,當地農(nong) 民後來也開始使用有機肥提升土壤的質量。
曾鈞毅始終走在探索火龍果品種改良的道路上。他說,現在市場上火龍果的價(jia) 格並不高,大約在兩(liang) 三元(人民幣,下同)一斤,於(yu) 是他們(men) 又改良另外一個(ge) 品種——燕窩果。“它的價(jia) 值比紅心果多了二三十倍,一個(ge) 果可以賣到三四十塊錢,一斤可以賣到六七十元。”
經過多年的悉心經營,曾鈞毅的火龍果生意越做越好。不僅(jin) 如此,他還與(yu) 社區攜手,成立了富美大宅火龍果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吸納農(nong) 戶入社,助推火龍果產(chan) 業(ye) 不斷壯大。如今,大宅社區幾乎每戶居民都加入了合作社,種植戶年均收入超過10萬(wan) 元。
在大陸發展火龍果事業(ye) 的同時,曾鈞毅也見證了大陸的飛速發展,和鄉(xiang) 村的巨大變化。“那時候跟現在的場景差別蠻大的,現在你走到哪裏都很幹淨、漂亮。”他說,大陸有非常多的機遇,對台灣人而言,大陸是一個(ge) 令人心馳神往的地方,意味著更大的市場和挑戰。
他還計劃打造三產(chan) 融合的火龍果全產(chan) 業(ye) 鏈,涵蓋種植、農(nong) 產(chan) 品深加工、休閑旅遊和電子商務等領域,以期創造更大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
如今,曾鈞毅的事業(ye) 不僅(jin) 在翔安大宅社區深入拓展,他的火龍果種植已經擴展到甘肅、河南、貴州、廣西、廣東(dong) 和海南等地。他期待,火龍果能助力當地村民致富增收,生活“紅紅火火”。(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