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1日電 題:專(zhuan) 訪烏(wu) 拉圭駐華大使:共建“一帶一路”為(wei) 烏(wu) 中合作開拓新空間
作者 蘇婧欣 官逸倫(lun)
今年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作為(wei) 首個(ge) 與(yu) 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南方共同市場(南共市)成員國,烏(wu) 拉圭始終積極支持和響應該倡議,從(cong) 多個(ge) 產(chan) 業(ye) 領域與(yu) 中國展開合作。近日,烏(wu) 拉圭駐華大使費爾南多·盧格裏斯在北京接受中新社專(zhuan) 訪時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為(wei) 烏(wu) 中兩(liang) 國對話打開新大門,烏(wu) 方獲得了與(yu) 中國合作的新空間,雙方得以實現更多的互聯互通、促進更多的人文交流。
近日,烏(wu) 拉圭駐華大使費爾南多·盧格裏斯在北京接受中新社專(zhuan) 訪。 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 攝
“烏(wu) 拉圭是第一個(ge) 表示願意參與(yu) ‘一帶一路’倡議的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盧格裏斯稱,烏(wu) 方相信,該倡議是一個(ge) 極好的機會(hui) ,可以讓拉丁美洲國家、南共市成員國與(yu) 中國以及其他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走得更近,從(cong) 而促進更多的互聯互通,自由貿易及人文交流。
回顧烏(wu) 中兩(liang) 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取得的合作成果,盧格裏斯表示,自從(cong) 烏(wu) 方參與(yu) “一帶一路”倡議以來,烏(wu) 中貿易額翻了一番。這一指標表明了健康的烏(wu) 中經濟關(guan) 係,以及雙方就加強互聯互通和自由貿易進行對話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烏(wu) 中500千伏輸變電環網閉合項目是兩(liang) 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首個(ge) 雙邊大型成套項目,也是烏(wu) 發展綠色氫能的關(guan) 鍵項目。
談及這一項目,盧格裏斯稱:“我們(men) 很高興(xing) 看到許多技術人員在烏(wu) 拉圭和中國之間往來,項目進展非常順利。希望這將是烏(wu) 中之間第一張,也是非常成功的一張‘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展示卡。”
盧格裏斯稱,該項目能為(wei) 烏(wu) 拉圭帶來大量清潔能源,而清潔能源是烏(wu) 拉圭發展的一個(ge) 非常具有戰略意義(yi) 的領域。
關(guan) 於(yu)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民心相通建設成果,盧格裏斯表示,目前烏(wu) 中兩(liang) 國的文體(ti) 合作和藝術交流已提升到一個(ge) 新水平。越來越多的烏(wu) 拉圭藝術家到訪中國,烏(wu) 國內(nei) 也會(hui) 舉(ju) 辦中國藝術展覽。“如果我們(men) 能夠推動更多的藝術家來合作、展示,來看看地球另一端的其他人在做什麽(me) ,就會(hui) 促進更多的友誼和理解。”
盧格裏斯還介紹稱,烏(wu) 拉圭是一個(ge) 因男子足球而世界聞名的國家,烏(wu) 拉圭足球的奇跡在於(yu) 青少年足球發展以及重視青訓,烏(wu) 方願意與(yu) 中國朋友分享足球青訓經驗。與(yu) 此同時,兩(liang) 國也在中國的優(you) 勢體(ti) 育項目上進行了大量合作,許多烏(wu) 拉圭運動員在中國的訓練基地接受訓練,切實提高了烏(wu) 方運動員的水平。
“地理上的距離將永遠存在,但我們(men) 需要縮短這種距離。”盧格裏斯強調,體(ti) 育、文化、藝術、教育交流使人們(men) 的心越來越近,正是通過這種交流,人們(men) 才能夠設想烏(wu) 中關(guan) 係更緊密的未來。
近日,烏(wu) 拉圭駐華大使費爾南多·盧格裏斯在北京接受中新社專(zhuan) 訪。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 攝
談及烏(wu) 中兩(liang) 國的合作前景,盧格裏斯指出,未來雙方將會(hui) 有大量的信息技術合作,也將開展“非常健康的投資”,比如烏(wu) 拉圭的乳製品行業(ye) 正在與(yu) 中國的乳業(ye) 公司展開積極合作,在兩(liang) 國的新對話中蓬勃發展。
盧格裏斯表示,烏(wu) 拉圭歡迎中國和拉丁美洲繼續開拓新的對話領域。烏(wu) 方支持南共市—中國對話,支持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ti) 論壇,希望與(yu) 中國進行更多的戰略對話,並歡迎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其他國家加入“一帶一路”倡議。“這樣我們(men) 可以在中國提出的全球倡議背景下,更多地呈現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真實麵貌”,他指出。
盧格裏斯表示,烏(wu) 拉圭總統波烏(wu) 計劃在今年年底前訪華,這將為(wei) 兩(liang) 國合作注入新動力,希望雙方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繼續積極、全麵地開展合作。(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