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10月11日電 (張榮、周雨、彭昱凱)“我在這裏見到了真正的中國,看到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樣子”“新中國的成立是從(cong) 無到有,靠中國人自己拚搏奮鬥出來的,他們(men) 的故事讓我熱淚盈眶”“中國人口數量龐大,卻依舊能照顧到每一個(ge) 人、每一個(ge) 群體(ti) ,提供全麵的服務,我真的很佩服”……
11日上午,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hui) 邀請的國際民間人士代表團來到上海市參訪。從(cong) 古北市民中心、中共一大紀念館,到人民城市規劃展示館和東(dong) 方明珠等地,代表團走遍黃浦江兩(liang) 岸,深切感受當地曆史文化氣息與(yu) 社會(hui) 繁榮發展的和諧氛圍。
深入社區 體(ti) 驗民生幸福畫卷
國際民間人士代表團在古北市民中心合影。人民網記者 張榮攝
國際民間人士代表團參觀古北市民中心昆曲教室。人民網記者 周雨攝
首先,代表團來到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深入社區體(ti) 驗居民日常生活。該中心設有“寶貝樂(le) 園”“老年助餐服務點”“昆曲教室”“圖書(shu) 館”等,為(wei) 居民提供事務受理、生活服務、文化交流、法治共治等服務,為(wei) 生活和工作在古北的中外人士打造了一個(ge) 便利、溫馨的“家”。
老年助餐服務點18元葷素搭配齊全的套餐吸引了來自土庫曼斯坦的北京大學博士生撒普爾的目光。“價(jia) 格真的還挺便宜的,”他看著門口的餐板說道,“這個(ge) (古北市民中心)真的很方便。現在年輕人都需要上班,沒時間照顧老人和小孩。在這裏他們(men) 的安全、教育都有保障,社區裏有這種地方還挺好的。”
沙特阿卜杜拉阿齊茲(zi) 大學畢業(ye) 生王索麗(li) 看著教室裏學習(xi) 繪畫的老人感歎:“老年人在這裏可以交朋友,一起練書(shu) 法、上課、學習(xi) ,真的很好。”雖然第一次來中國,但她表示通過此次活動看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對中國的了解更深入了。
回望曆史 讀懂中共“偉(wei) 大的開端”
對外國朋友來說,參觀中共一大紀念館是了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最直觀、最生動的方式。站在一件件中國革命文物前,“星星之火”的故事打動著明竺。作為(wei) 全球化智庫研究員,她雖然深諳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走過的百年曆程,但再一次回望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黨(dang) 史,她依舊心潮澎湃。
“中共一大會(hui) 址作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發源地,承載著革命先輩們(men) 的奮鬥和犧牲。參觀中共一大紀念館可以讓外國人身臨(lin) 其境地感受中國革命的壯闊曆史,對中國人民的奮鬥精神和革命精神產(chan) 生深刻的感悟。”明竺說:“中國革命先輩做出了無數犧牲和奮鬥,這種精神代代相傳(chuan) ,今天的中國人也依舊在為(wei) 他們(men) 後代的幸福生活奮鬥。”
撒普爾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在艱難曲折中召開。他們(men) 克服了各種困難、挑戰,太不容易了。”他還表示展館內(nei) 生動的影片讓他對這段曆史有了更直觀的理解。
同樣對中國曆史很感興(xing) 趣的馬耳他瑪格麗(li) 特中學“中國角”的學生艾登·斯肯布裏用他的相機記錄著中國時代變遷的珍貴記憶,雖然之前對這段曆史並不熟知,但通過這次參訪,他有了深刻的認識。
“一帶一路”十周年 以心相交成其久遠
今年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十年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從(cong) 理念轉化為(wei) 行動,從(cong) 願景轉變為(wei) 現實。
孟加拉國Channel24電視頻道主持人伊斯拉特·阿敏在上海市楊浦濱江接受采訪。人民網記者 張榮攝
站在黃浦江畔,孟加拉國Channel24電視頻道主持人伊斯拉特·阿敏說:“‘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交通、能源、通信等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也促進了文化交流,是不同國家人民之間的情感、思想和智慧的交流。”她還表示,“一帶一路”建設為(wei) 民心相通提供了精神支撐。
巴布亞(ya) 新幾內(nei) 亞(ya) 乒乓球國家隊隊員傑弗瑞·羅伊接受采訪。人民網 彭昱凱攝
通過“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獲益的還有來自太平洋島國的青年傑弗瑞·羅伊。作為(wei) 巴布亞(ya) 新幾內(nei) 亞(ya) 乒乓球國家隊隊員,他很感謝“一帶一路”倡議,“通過這一重要倡議,巴布亞(ya) 新幾內(nei) 亞(ya) 和中國在各方麵的合作不斷加深,例如,我的乒乓球事業(ye) 也得益於(yu) 此。中國會(hui) 派遣專(zhuan) 業(ye) 教練到巴布亞(ya) 新幾內(nei) 亞(ya) 提供乒乓球的技術指導和培訓,我也有機會(hui) 來到中國參加乒乓球集訓等。希望未來巴布亞(ya) 新幾內(nei) 亞(ya) 和中國兩(liang) 國的友誼持續深化,未來在我的領域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