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 莫紅娥) 在“一帶一路”倡議迎來10周年之際,聯合國高級顧問、巴基斯坦前國務部長哈龍·謝裏夫(Haroon Sharif)接受中新網專(zhuan) 訪。謝裏夫表示,“一帶一路”是個(ge) 很好的倡議,它打破了國際上政策製定者的思維定式,正在為(wei) 共建國家創造更多機遇。他說,曆史將會(hui) 記住這一倡議是如何惠及各國民眾(zhong) 的。
中巴經濟走廊:給人們(men) 帶來新的希望
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重要成果。在談到中巴經濟走廊為(wei) 該地區帶來的紅利時,謝裏夫指出,過去10年,它填補了巴基斯坦主要電力基礎設施方麵的缺口,連接了中國西部城市喀什和巴基斯坦南部的瓜達爾港,開辟了通往中東(dong) 的貿易路線,大大縮短了貨運時間。
他稱讚中巴經濟走廊給人們(men) 帶來新的希望。“新的市場將會(hui) 打開,實現互聯互通後,巴基斯坦可以著眼於(yu) 未來新的經濟模式,更側(ce) 重於(yu) 區域貿易。”
資料圖:瓜達爾港出入口的拱門。瓜達爾港是阿拉伯海沿岸的一座天然不凍良港,也是中巴經濟走廊的南端起點。中新社記者 劉關(guan) 關(guan) 攝
謝裏夫同時指出,對兩(liang) 國來說,僅(jin) 靠基礎設施還不足以重振經濟。未來,除了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外,還應吸引更多投資,創造更多就業(ye) 機會(hui) 。他認為(wei) ,中巴經濟走廊的基礎非常牢固,巴基斯坦可以在此基礎上完善自己的經濟模式,與(yu) 中國等“一帶一路”國家更大的市場進行接軌。
他建議巴基斯坦政府推出一些改善投資環境的政策,更好地利用中巴經濟走廊為(wei) 民眾(zhong) 和企業(ye) 造福。除了配套的政策措施,雙方需要深入了解對方的文化、人文、社會(hui) 等各個(ge) 方麵。
謝裏夫非常看重兩(liang) 國之間的人文交流。他說,如果人們(men) 心意相通、彼此信任,雙方就能更好地相互理解,貿易和經濟就會(hui) 發展起來。
“一帶一路”倡議:期待由中國推動的全球經濟複蘇
在評價(jia) 過去十年“一帶一路”倡議取得的成就時,謝裏夫表示,過去,世界格局基本上是由唯一一個(ge) 超級大國主導,所有的經濟貿易都以它為(wei) 中心。如今,隨著中國和其它亞(ya) 洲國家的經濟得到發展,多個(ge) 新興(xing) 國家正在崛起。正是因為(wei) 這樣,整個(ge) 全球化轉向了亞(ya) 洲區域市場。
在他看來,“一帶一路”倡議毫無疑問是“最宏大、最有效”的舉(ju) 措之一。它將開辟新的市場,引入新的商業(ye) 方式,並創造更多財富。
他說,“一帶一路”倡議打破了國際上政策製定者的思維模式,正在為(wei) 共建國家創造更多機遇,堪稱21世紀極具戰略性的一項舉(ju) 措。未來世界的經濟中心在亞(ya) 洲,而“一帶一路”倡議在亞(ya) 洲的互聯互通將進一步使該地區國家受益。
謝裏夫認為(wei) ,當前,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亞(ya) 洲貢獻了全球增長的一半以上。他期待由中國、由“一帶一路”倡議推動的全球經濟複蘇。
雖然全球經濟複蘇需要時間,但他認為(wei) ,“一帶一路”倡議能夠發揮推動作用。“曆史將會(hui) 記住這一倡議是如何惠及各國民眾(zhong) 的。”
資料圖:2023年9月20日,在內(nei) 蒙古滿洲裏站集裝箱場,X8102次回程中歐班列,編組53輛,載滿板材、汽車配件、食品等貨品,開往西安國際港。
打破西方話語壟斷:從(cong) “經濟走廊”到“信息走廊”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一環。依托“一帶一路”,如何挖掘中巴人文交流的潛力?謝裏夫建議推進切實可行的旅遊業(ye) ,加強對知識的投資,把中巴經濟走廊變成一個(ge) “信息走廊”,以增進相互了解。
對於(yu) 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總是抱有一些誤解和偏見,他表示,誤解很大程度上與(yu) 軟實力有關(guan) 。“西方國家已主宰話語權數十年。他們(men) 通過傳(chuan) 播手段、傳(chuan) 統媒體(ti) 、社交平台、文字、出版物等塑造了人們(men) 的思維方式。”他建議中國與(yu) 各國智庫、大學和媒體(ti) 機構合作,讓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的發展、中國的政策思路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給世界人民帶來的好處。
在他看來,中國實現了驚人的經濟增長,脫貧攻堅取得巨大成就, 這一形象全世界有目共睹,並被廣泛稱讚和認可。
“世界正處在一個(ge) 從(cong) 唯一的超級大國主導到多個(ge) 經濟中心轉變的過渡時期。”要向人們(men) 提供關(guan) 於(yu) 中國的最新信息,讓他們(men) 了解中國。否則,就有人不斷地向不了解中國的人傳(chuan) 播一些偏見。“中國不僅(jin) 希望世界發展,也希望世界穩定。‘信息走廊’對中國至關(guan) 重要。我們(men) 需要有基於(yu) 事實而不是假新聞的平台來激發人們(men) 對這些問題進行辯論。”
資料圖:2019年2月3日是中國農(nong) 曆臘月二十九,“春節”將至,來自巴基斯坦、烏(wu) 茲(zi) 別克斯坦、烏(wu) 克蘭(lan) 等國家和地區的十餘(yu) 名中國石油大學的留學生在青島歡聚一堂,一起寫(xie) “春聯”、題“福”字、貼“窗花”,感受中華文化。中新社記者 胡耀傑 攝
中國印象:“世界上許多大城市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談起初次到訪中國時的情形,謝裏夫記憶猶新。他說,作為(wei) 一個(ge) 巴基斯坦人,他強烈感受到了中巴兩(liang) 國的鐵杆友誼。“我去過世界上很多國家,中國最令我歎服的是,秩序井然、安全有序。就算在午夜,我也可以毫無顧慮地出門散步,而世界上許多大城市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勤奮、專(zhuan) 注、熱情的中國人,良好的商業(ye) 基礎設施,便捷的手機支付技術、以及運轉良好的體(ti) 係,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說,中國的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惠及全民,而不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他還盛讚中國美食。“我喜歡中國美食。人們(men) 說北京有10萬(wan) 家餐館,盡管我不能吃遍這10萬(wan) 家,但我吃過的那些餐館都很棒。”
他說,自己以前的訪問都是以官方身份進行的,但他很想以遊客的身份拜訪中國,到一些小城市去探索中國的曆史文化,了解中國的知識和智慧。(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