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文化交流,架起民心相通的橋梁(共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

孫廣勇 鄒 鬆 沈小曉 發布時間:2023-10-16 09:2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老撾占塔布裏縣中老友好農(nong) 冰村小學的教室裏,學生們(men) 用手比心,表達對中國的感謝。

  本報記者 孫廣勇攝

  吉布提魯班工坊的學生在中方教師的指導下學習(xi) 機車駕駛。

  艾瑞斯攝

  5月,“茶和天下·雅集”活動在烏(wu) 茲(zi) 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舉(ju) 行,當地市民在活動現場通過書(shu) 法、剪紙和工藝品展示等領略豐(feng) 富多彩的中國文化。

  格奧爾吉·納馬佐夫攝(新華社發)

  中埃盧克索孟圖神廟聯合考古項目成員在位於(yu) 埃及盧克索的現場工作。

  高 偉(wei) 攝

  9月6日,第六屆絲(si) 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hui) 開幕。50多個(ge) 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1200多名嘉賓參會(hui) 。

  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攝

  國之交在於(yu) 民相親(qin) ,民相親(qin) 在於(yu) 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文基礎。從(cong) 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帶動“中文熱”“中國文化熱”,到魯班工坊幫助共建國家的年輕人掌握職業(ye) 技能;從(cong) 開展聯合考古項目,到舉(ju) 辦藝術節,發起成立絲(si) 綢之路國際劇院、圖書(shu) 館、美術館等聯盟……10年來,中國同共建國家廣泛開展文化教育領域合作,不斷加強人民友好往來,持續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

  中老友好農(nong) 冰村小學——

  “家長們(men) 爭(zheng) 相把孩子送來學習(xi) ”

  從(cong) 老撾首都萬(wan) 象市中心向東(dong) 北驅車半小時,就來到位於(yu) 占塔布裏縣的中老友好農(nong) 冰村小學。校園裏一片歡聲笑語,身著潔白校服、戴著紅領巾的學生們(men) 正在操場上玩耍。幾名學生跑到記者身邊,熱情地用中文說“你好”“歡迎”……中老友好農(nong) 冰村小學是中老友好示範項目,由中國援建並連續派遣誌願教師開展教學、提供教育教學物資。目前,學校共有8個(ge) 班級,約270名學生。

  “新教學樓教室寬敞明亮、幹淨整潔,黑板、課桌椅、電扇等一應俱全。良好的學習(xi) 生活環境吸引了許多學生,家長也因此更加重視子女的教育。”中老友好農(nong) 冰村小學校長潘通告訴記者,在中國的幫助下,中老友好農(nong) 冰村小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men) 已經成為(wei) 占塔布裏縣最好的學校,還評上了老撾省級優(you) 秀學校。附近村子的家長們(men) 爭(zheng) 相把孩子送來學習(xi) 。”

  在二樓的五年級教室,學生們(men) 正在學習(xi) 中文。“坐著火車去中國!”他們(men) 用稚嫩的聲音高聲朗讀著黑板上的漢字,黑板上畫的是緊緊相連的中老兩(liang) 國國旗,以及風馳電掣的中老鐵路列車和鐵路沿線的美麗(li) 村莊。目前,來自中國的兩(liang) 名誌願教師正在這裏教授中文。“小學每個(ge) 班級都設有中文課程,每個(ge) 班一周有兩(liang) 個(ge) 小時的中文課。”潘通介紹,學生們(men) 很期待上中文課,下課也圍著老師問個(ge) 不停,平時還會(hui) 嚐試用中文進行交流。

  2021年12月,在中老兩(liang) 國建交60周年之際,中老鐵路通車,中老友好農(nong) 冰村小學師生代表也坐上了“瀾滄號”動車。“我坐過中老鐵路列車,和家人一起從(cong) 萬(wan) 象去磨丁。我們(men) 全家都是第一次坐火車,感覺非常舒適,都特別高興(xing) !”10歲的學生瑪尼叻告訴記者,她長大後想去北京學習(xi) ,以後想當老師教小朋友學習(xi) 中文,“現在學校更漂亮了,村子裏通了電、鋪了路、蓋了新房,生活越來越好。”

  吉布提魯班工坊——

  “為(wei) 亞(ya) 吉鐵路培養(yang) 更多合格的技術人才”

  在位於(yu) 吉布提工商學校內(nei) 的魯班工坊,兩(liang) 名鐵道工程技術專(zhuan) 業(ye) 學生正在老師的指導下,一絲(si) 不苟地實踐;另一間教室裏,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zhuan) 業(ye) 學生正在線學習(xi) 相關(guan) 內(nei) 容……據介紹,吉布提魯班工坊目前已招收第二批學員共31人,首批24名學員於(yu) 今年全部畢業(ye) ,走上了亞(ya) 吉鐵路的不同工作崗位。

  2018年1月,由中企承建的非洲第一條跨國電氣化鐵路——亞(ya) 吉鐵路正式投入商業(ye) 運營,極大促進了包括埃塞俄比亞(ya) 和吉布提在內(nei) 的非洲之角國家經濟發展。為(wei) 助力吉布提培養(yang) 急需的鐵路人才,2019年3月,由天津鐵道職業(ye) 技術學院、天津第一商業(ye) 學校、吉布提工商學校和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吉布提魯班工坊正式揭牌成立。工坊開設了包括鐵道工程技術和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在內(nei) 的4個(ge) 專(zhuan) 業(ye) ,填補了吉布提鐵道專(zhuan) 業(ye) 教育的空白。

  “特別感謝魯班工坊讓我夢想成真。”23歲的奧斯曼是吉布提魯班工坊的首批學員,已在這裏學習(xi) 3年並在亞(ya) 吉鐵路站點進行了定崗實習(xi) 。他說,魯班工坊的教學方式多樣,讓他學到了實用的現代鐵路技術,“我們(men) 在完成基礎鐵路知識學習(xi) 的同時,也以師徒教學的方式進行崗位實地教學。進入鐵路行業(ye) 是我的職業(ye) 夢想,現在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到工作崗位上去了。”

  據介紹,在完成日常教學培訓工作的同時,中方還結合實際需求,校企聯合編製了中英法教材18本,教學標準18個(ge) ,製作了198個(ge) 微課等,極大豐(feng) 富了吉布提魯班工坊的教學資源。吉方教師也前往天津鐵道職業(ye) 技術學院進行為(wei) 期4個(ge) 月的師資培訓,接受理論知識學習(xi) 並進行現場實訓。“中國高鐵的速度和先進程度令我驚訝,我一定要把所學帶回國,為(wei) 亞(ya) 吉鐵路培養(yang) 更多合格的技術人才。”吉方教師艾曼興(xing) 奮地說。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亞(ya) 吉鐵路也迎來開通運營5周年。吉布提教育部總督學邁哈迪表示:“吉布提鐵路發展的願景是成為(wei) 東(dong) 非鐵路網骨幹。吉布提魯班工坊極大推動了當地交通運輸業(ye) 人才的培養(yang) ,對吉布提鐵路建設及工業(ye) 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yi) 。”

  中埃聯合考古——

  “在學習(xi) 借鑒中拉近彼此距離”

  在位於(yu) 埃及盧克索孟圖神廟遺址旁的辦公室裏,中埃聯合考古隊隊員艾哈邁德正埋頭工作。他左手輕握住一塊細長的青銅文物,右手拿起小型打磨機,一絲(si) 不苟地對文物表麵的鏽蝕、土垢等進行清理。

  有著3000多年曆史的孟圖神廟遺址坐落於(yu) 埃及南部古城盧克索北部,是卡爾納克神廟建築群的一部分。2018年,首個(ge) 中埃聯合考古項目——中埃盧克索孟圖神廟聯合考古項目在孟圖神廟遺址啟動。經過5年的努力,雙方合作成就顯著。

  截至目前,聯合考古隊不僅(jin) 已成功發掘第二座奧西裏斯小神殿的柱廳,較完整地複原出第二座小神殿的布局,還首次還原出第三座小神殿的整體(ti) 輪廓,並參考早期的記錄完善了對第三座小神殿平麵布局的研究。此外,為(wei) 了解整個(ge) 神廟建築的形成過程,考古隊對孟圖神廟和瑪阿特神廟的相連區域進行了解剖式發掘,初步了解了這一地區古埃及人生活方式的特征和演變。

  在工作中,中埃雙方學者不斷加深了解,結下深厚友誼。埃方同事為(wei) 中方隊員講授基礎阿拉伯語,中方隊員也教會(hui) 了埃方同事一些中文日常用語,雙方還時常交流各自的傳(chuan) 統文化習(xi) 俗。艾哈邁德表示,和中國考古隊的合作使他加深了對中國曆史文化的了解,拓展了對考古工作和文化研究的眼界。

  “中國團隊擁有高超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和先進的技術,為(wei) 聯合考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埃聯合考古項目埃方領隊、卡爾納克神廟區負責人薩基爾表示,中埃兩(liang) 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開展聯合考古工作,不僅(jin) 有助於(yu) 推動埃及相關(guan) 曆史文化在中國的傳(chuan) 播,也將對研究人類文明史產(chan) 生重要影響。中方執行領隊、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賈笑冰表示,互相了解、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加深友誼是雙方合作的基本方針,“中埃團隊在學習(xi) 借鑒中拉近彼此距離,共同推動兩(liang) 國人文交流不斷深入發展。”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