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台媒看大陸:福建南平燦爛的武夷文化

發布時間:2023-10-18 08:5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17日電 台灣《聯合報》近日發表了關(guan) 於(yu) 福建省南平市的報道,介紹了當地燦爛的武夷文化。

  風景奇美的武夷山。圖片來源:台灣《聯合報》

  報道指出,南平市位於(yu) 福建省北部,俗稱“閩北”,地處武夷山脈北段東(dong) 南側(ce) ,是福建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有四千多年曆史,是閩越文化的搖籃。世界文化與(yu) 自然雙重遺產(chan) 武夷山,不僅(jin) 風景奇美,更是閩越文化高地。

  朱子雕像,高71尺。圖片來源:台灣《聯合報》

  宋朝著名理學家朱熹在南平“琴書(shu) 五十載”,影響中華文化八百餘(yu) 年,南平因此被譽為(wei) “閩邦鄒魯”“道南理窟”。武夷山孕育有朱子文化、閩越文化、武夷茶文化等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烏(wu) 龍茶和紅茶的發源地、萬(wan) 裏茶道的起點,是城村漢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所在地,也是海峽兩(liang) 岸朱子文化節永久承辦地。作為(wei)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隨“中國傳(chuan) 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guan) 習(xi) 俗”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

  武夷精舍。圖片來源:台灣《聯合報》

  朱熹園,又名武夷精舍,建於(yu) 南宋淳熙十年,坐落在武夷山國家公園九曲溪第五曲沿岸,是朱子理學文化和民本思想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朱熹在這裏完成了《易學啟蒙》《小學》《孝經刊誤》等著作。

  朱熹所創朱子理學,被稱為(wei) 後孔子主義(yi) 。他在武夷山講學,繼承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的思想,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是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倡道東(dong) 南近半個(ge) 世紀,把當時的武夷山推到了“執全國學術之牛耳”的文化巔峰,從(cong) 而確立了武夷山儒教的文化地位。

  武夷山還是三教同山之地。武夷山道教文化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時期,有許多神話傳(chuan) 說。宋代道教經書(shu) 總集《大宋天宮寶藏》,把武夷山定為(wei) 道教第十六洞天,可見其在道教文化傳(chuan) 播中的地位。

  佛教至唐武德元年便傳(chuan) 到武夷山,僧人在武夷山茶洞接筍峰下創建石堂寺,這是武夷山最早的寺院。自此,武夷山佛教盛行,寺廟漸多。

  南宋時期,武夷山名儒薈萃、高僧雲(yun) 集、羽士畢至,儒釋道三教互融共存、相得益彰,三教名山自此確立,成為(wei) 當時一道亮麗(li) 的人文景觀,為(wei) 文人雅士所憧憬。(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