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23日電(郭其鈺)當杭州第4屆亞(ya) 殘運會(hui) 的大幕開啟,來自亞(ya) 洲各國的運動員相聚錢塘江畔,賽場上的拚搏和汗水匯成了無數光榮與(yu) 夢想的故事。賽場之外,亦不乏殘疾人自強奮鬥的身影和勇於(yu) 追夢的希冀。
這是一個(ge) 需要“格外關(guan) 心、格外關(guan) 注”的群體(ti) ,這是一項“春天的事業(ye) ”。在浙江,312萬(wan) 名殘疾人的生活、康複、教育、就業(ye) 等,關(guan) 乎著千萬(wan) 個(ge) 家庭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從(cong) 出台扶殘助殘舉(ju) 措,保障殘疾人基本權益,到豐(feng) 富就業(ye) 創業(ye) 平台,滿足殘疾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邁向共同富裕路上,浙江始終踐行著“一個(ge) 都不能少”的鏗鏘承諾,讓每個(ge) 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
火炬手徐佳玲用智能仿生手點燃主火炬。王剛攝
共情:民生福祉托起幸福夢
於(yu) 殘疾人而言,從(cong) 來隻有殘缺的身體(ti) ,沒有殘缺的人生。
從(cong) 原來的“哭鬧坐不住”“排斥音樂(le) ”,到如今逐漸能“安靜接受訓練”“跟著音樂(le) 舞動”,金華的孤獨症兒(er) 童小涵在“康複小屋”的訓練成果喜人。
“以前我們(men) 家裏沒有專(zhuan) 業(ye) 康複器具,也不知道怎麽(me) 幫孩子進行訓練,來了‘康複小屋’後,現在每周的家庭康複時長超過36小時。”小涵奶奶吳女士全職陪訓,她說“康複小屋”讓家長和孩子都更有信心,從(cong) 自我封閉小圈子主動融入社會(hui) 大家庭。
“康複小屋”是金華針對孤獨症兒(er) 童家庭開展的公益項目,通過配套康複設施、組織專(zhuan) 業(ye) 團隊,構建“專(zhuan) 業(ye) 機構+家庭康複”雙介入新格局,共同守護“星星的孩子”。
如今,194家規範化殘疾兒(er) 童康複機構遍及浙江全省,3.3萬(wan) 名殘疾人接受機構托養(yang) 、庇護照料服務,殘疾人基本輔具適配惠及15萬(wan) 人次。
“促進殘疾人事業(ye) 全麵發展,既要兜住民生底線,也要織密幸福保障網。”浙江省殘聯負責人介紹,該省堅持普惠加特惠原則,在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大社保體(ti) 係建設中,不斷完善殘疾人社會(hui) 保障製度和關(guan) 愛服務體(ti) 係。
9年前,衢州江山的徐女士因意外導致截癱,長期臥床使其產(chan) 生了壓瘡,但經濟拮據的她創麵治療一拖再拖。在麵向浙江山區26縣的“愛·護行動——重度殘疾人創麵康複護理慈善救助項目”救助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成功為(wei) 徐女士進行了手術治療。
殘疾人是社會(hui) 大家庭的平等成員。目前,浙江殘疾人參加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比例達99.84%,參加基本養(yang) 老保險比例超98%,殘疾人意外傷(shang) 害保險實現全覆蓋。
杭州亞(ya) 殘運村無障礙設施。王剛攝
共鳴:“授人以漁”點亮就業(ye) 夢
“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讓世界看到我。”一位視障運動員曾這樣說道。被看見,也是殘疾人樸素的心聲。
在麗(li) 水縉雲(yun) 殘疾人電商創業(ye) 孵化中心,因患有小兒(er) 麻痹症而腿部殘疾的陳姝餘(yu) 正在直播間介紹家鄉(xiang) 農(nong) 特產(chan) 品,熱情和粉絲(si) 互動。在這裏,她不僅(jin) 自己學會(hui) 了直播技巧,掌握拍攝剪輯技能,還成為(wei) 了殘疾人電商創業(ye) 孵化中心的一名講師,幫助更多殘疾人走在聚光燈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浙江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實施電商助殘計劃,幫助2萬(wan) 名殘疾人實現電商就業(ye) 創業(ye) 。
“近年來我們(men) 全麵落實殘疾人免費基本職業(ye) 技能培訓政策,年培訓2萬(wan) 人次以上。並通過‘選、育、賽、用’全周期培養(yang) 機製,培養(yang) 殘疾人高技能人才。”浙江省人社廳負責人介紹。
姚玉潔是湖州織裏鎮的殘疾人專(zhuan) 管員,如今她又有了一個(ge) 新身份——殘疾人就業(ye) 輔導員。“和殘疾人打了這麽(me) 多年交道,最大的感受是他們(men) 找工作太不容易了。”姚玉潔說,希望通過自己的牽線搭橋,幫助更多殘疾人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
包括姚玉潔在內(nei) 的120名殘疾人就業(ye) 輔導員今年4月正式上崗,他們(men) 是浙江首批專(zhuan) 為(wei) 殘疾人服務的就業(ye) 輔導員。通過個(ge) 性化就業(ye) 輔導,幫助殘疾人在就業(ye) 的基礎上實現穩定就業(ye) 。
目前,浙江勞動年齡段殘疾人就業(ye) 率達63%,高於(yu) 全國平均10個(ge) 百分點。
中國社會(hui) 保障學會(hui) 副會(hui) 長、浙江大學教授何文炯認為(wei) ,殘疾人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務是提升其收入水平,讓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盡可能地實現就業(ye) 創業(ye) ,逐步縮小與(yu) 其他群體(ti) 的收入差距,優(you) 化殘疾人保障服務資源配置機製。
蔡瓊卉在智能導盲犬的引導下進行火炬傳(chuan) 遞。王剛攝
共振:一路同行共圓共富夢
在杭州第4屆亞(ya) 殘運會(hui) 火炬傳(chuan) 遞中,盲人火炬手蔡瓊卉的出場方式成為(wei) 了焦點,引導她登場的不是誌願者,而是一台步伐鏗鏘有力、播報清晰響亮的智能導盲犬。
創新技術融入杭州亞(ya) 殘運會(hui) ,也賦予無障礙生活更多可能。
“這是企業(ye) 自主研發的仿生手,它不僅(jin) 能抓握,還可以輔助肢殘人士寫(xie) 字、彈鋼琴。”在杭州餘(yu) 杭高科技輔具展示體(ti) 驗中心,講解員郭詩軒右手握拳再張開,一旁的智能仿生手幾乎同步做出動作。
在這片創新熱土上,餘(yu) 杭牽頭20餘(yu) 家企業(ye) 率先成立高科技企業(ye) 助殘聯盟,近1500名殘疾人體(ti) 驗適配了各類高科技輔具。
清華大學無障礙發展研究院院長邵磊表示,現代信息技術和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極大幫助殘疾人突破自身限製、超越環境障礙,為(wei) 殘疾人融入社會(hui) 創造無限可能。
於(yu) 殘疾人而言,共同富裕不僅(jin) 在於(yu) 物質生活豐(feng) 富,更在於(yu) 精神生活富有。
淩晨4點,嘉興(xing) 秀洲的殘疾人畫家楊掌榮靈感迸發,拿起畫筆開始在畫紙上肆意宣泄。自從(cong) 結緣了農(nong) 民畫,因一場車禍致殘的楊掌榮一掃陰霾,重拾對生活的信念。
“一天不畫畫,心裏空落落,我的作品取材於(yu) 民俗民風,是原汁原味的田園風光。”畫畫為(wei) 楊掌榮打開了另一扇窗,他用畫筆將生活繪得生機盎然。
農(nong) 民畫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早在2013年,秀洲就創建了殘疾人農(nong) 民畫團隊。十年間,當地創建基地、培育團隊、參賽交流,讓殘疾人農(nong) 民畫從(cong) “鄉(xiang) 野”走向“殿堂”,也讓共同富裕的夢想透過筆尖傳(chuan) 承流淌。
浙江省委書(shu) 記易煉紅表示,促進殘疾人全麵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yi) 和生動實踐。浙江特別重視殘疾人事業(ye) 、特別關(guan) 愛殘疾人群體(ti) ,攜手建設美麗(li) 家園、共享美好生活,全方位惠殘奔共富,全鏈條助殘優(you) 環境,全社會(hui) 扶殘成風尚,確保共同富裕和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殘疾人一個(ge) 都不掉隊。(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