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書寫絲路故事 共創美好未來

發布時間:2023-10-25 08:4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深度報道獎·評委代表

  彰顯傳(chuan) 播優(you) 勢 促進交流互鑒

  清華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院長助理 虞 鑫

  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是“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的重點品牌活動,是列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的項目之一,促進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新聞媒體(ti) 機構更廣泛的交流互鑒。承擔組織首屆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深度報道獎的征集和評選工作,對於(yu) 清華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而言,是一個(ge) 非常榮幸和光榮的任務,也讓我們(men) 進一步參與(yu) 到“一帶一路”建設中。

  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深度報道獎從(cong) 2021年開始征集作品,共征集到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300餘(yu) 份作品。經過學術委員會(hui) 的函評、會(hui) 評完成了初評工作,並經複評終評等環節,最終評選出了深度報道獎的獲獎作品。作品從(cong) 各自國家和地區的視角,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行了深度報道,既具有各國的獨特風格,也彰顯出各個(ge) 國家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廣泛認同。

  “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源自習(xi) 近平主席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重要倡議。成立以來,聯盟堅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互助互利、自主自願的原則,發揮媒體(ti) 的社會(hui) 功能,彰顯傳(chuan) 播獨特優(you) 勢,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發揮了堅實作用。未來,在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的激勵下,“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將繼續匯聚更多促進互聯互通的優(you) 秀新聞作品,共同講好共建“一帶一路”故事,共同傳(chuan) 播共建“一帶一路”聲音,為(wei)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出貢獻。

  

  新聞評論獎·評委代表

  傳(chuan) 遞絲(si) 路精神 增進友誼互信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 周 勇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成為(wei) 全球範圍內(nei)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重要合作平台。今天,我們(men) 以“一帶一路”媒體(ti) 合作論壇為(wei) 契機,進一步向全球媒體(ti) 同行倡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所蘊含的開放包容、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等理念。

  作為(wei) 首屆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新聞評論獎學術委員會(hui) 牽頭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深感榮幸。在評獎過程中,我們(men) 感受到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媒體(ti) 記者們(men) 不僅(jin) 用自己細膩的筆觸、優(you) 美的文字、獨特的在地化視角,展現了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巨大變化,更以新聞評論這種獨特的體(ti) 裁形式,通過價(jia) 值觀展現與(yu) 輿論引領,闡釋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偉(wei) 大意義(yi) 。在此過程中,我們(men) 也與(yu) 其他國家媒體(ti) 同行有了更為(wei) 深入的交流,踐行了文明交流互鑒的精神。

  媒體(ti) 合作在傳(chuan) 播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精神方麵,發揮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通過深入報道、客觀事實和獨立視角,媒體(ti) 能夠傳(chuan) 遞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wei) 核心的絲(si) 路精神,不僅(jin) 能夠促進共建國家的文化交流和理解,也能夠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互信,為(wei) 推動世界和平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我們(men) 期待更多媒體(ti) 人參與(yu) 共建“一帶一路”,用他們(men) 的鏡頭、文字和聲音,講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給世界帶來的巨大變化和深遠影響。

  

  深度報道獎·獲獎者代表

  展現建設成果 感受發展活力

  吉爾吉斯斯坦卡巴爾國家通訊社國際部主任 努爾詹·卡斯馬利耶娃

  中亞(ya) 國家與(yu) 中國的關(guan) 係發展涵蓋政治、經貿、人文交流等各個(ge) 領域。近年來,隨著雙方交往不斷密切,中亞(ya) 國家人民對中國的認識不斷加深。他們(men) 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曆史、發展成就和未來規劃的渴望,讓雙方媒體(ti) 交流合作愈加活躍。

  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麵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媒體(ti) 機構或者個(ge) 人開放征集作品,通過第一手的新聞素材真實、生動地展現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讓人們(men) 客觀、真實、準確地了解共建“一帶一路”故事以及中國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yi) 。

  作為(wei) 參與(yu) 者,我們(men) 見證和感受到了中國的發展活力與(yu) 潛力。中國的發展不僅(jin) 為(wei) 中亞(ya) 國家創造了機遇,也為(wei) 中亞(ya) 國家人民帶來了新思想和新動力。感謝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各位評委對我作品的讚賞,希望中國人民未來繼續取得新的偉(wei) 大成就。

  

  新聞評論獎·獲獎者代表

  加強媒體(ti) 合作 講好共建故事

  烏(wu) 幹達新願景媒體(ti) 集團多媒體(ti) 製片人 穆巴拉克·穆加博

  我來自非洲烏(wu) 幹達。很高興(xing) 參加首屆國際傳(chuan) 播“絲(si) 路獎”頒獎活動,作為(wei) 獲獎者,我衷心感謝“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

  習(xi) 近平主席說:“非洲是21世紀的希望熱土。”這份希望始終存在。盡管我們(men) 遇到許多發展瓶頸,例如失業(ye) 率高企、市場碎片化、衝(chong) 突頻發和基礎設施落後等,但非洲國家一直在努力解決(jue) 這些問題,這在非洲聯盟《2063年議程》中得到體(ti) 現。

  2013年,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wei) 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合作共贏的機會(hui) 。在我看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提升了烏(wu) 幹達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促進了經濟發展,為(wei) 不斷增長的青年人口提供了技能培訓和就業(ye) 機會(hui) ,給烏(wu) 幹達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今天,烏(wu) 幹達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一道,共慶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

  非洲國家期待解決(jue) 發展瓶頸、釋放發展潛力,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給我們(men) 提供了這樣的機會(hui) 。當前,發展中國家媒體(ti) 人最大的責任就是加強媒體(ti) 合作,講好共建故事。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