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說】美媒:2022年數百萬(wan) 美國家庭難以獲得食物
少數族裔糧食不安全和饑餓率明顯高於(yu) 全美平均水平
中國日報網10月31日電 綜合美媒報道,美國農(nong) 業(ye) 部近日的一份最新報告得出了令人警醒的結論:2022年美國的饑餓人口急劇增加,是十多年來全美糧食不安全和饑餓人數的最大增幅。相關(guan) 領域專(zhuan) 家指出,對很多美國家庭來說,這就像一場可怕的“風暴”。
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26日相關(guan) 消息,該報告發現,2022年,美國有4420萬(wan) 人生活在難以獲得足夠食物養(yang) 活所有人的家庭中,與(yu) 2021年相比增加超1000萬(wan) 人(2021年為(wei) 3380萬(wan) 人),這些家庭中包括1300多萬(wan) 名糧食不安全的兒(er) 童,年增幅近45%。
美國農(nong) 業(ye) 部長湯姆·維爾薩克(Tom Vilsack)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些數字不僅(jin) 僅(jin) 是統計數字,它們(men) 描繪了去年有多少美國人麵臨(lin) 著令人心碎的挑戰,為(wei) 滿足自己和孩子的基本需求而苦苦掙紮。”
另據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報道,美國食品研究與(yu) 行動中心(Food Research and Action Center)營養(yang) 政策主任傑裏·亨奇(Geri Henchy)說:“這凸顯了新冠疫情期間的幹預措施的鬆動和美國市場上食品成本持續攀升的影響。”對家庭來說,這就像一場可怕的風暴。
報告中的這些發現大致反映了美國去年下半年的現實情況,當時多家食品銀行和慈善組織報告稱,對進入2022年假期季節的高於(yu) 預期的需求水平感到驚訝。在去年的一些案例中,食物銀行和慈善機構對他們(men) 需要分發的食物數量做出了有根據的估計,結果卻發現這些預測太低了。
美國農(nong) 業(ye) 部長湯姆·維爾薩克(Tom Vilsack)稱,調查結果“不可接受”,並表示需求水平的上升“應該給那些想進一步削減我們(men) 的反貧困和反饑餓項目的人敲響警鍾”。
NPR報道稱,美國城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研究食品不安全和聯邦營養(yang) 計劃的高級研究員伊萊恩·韋克斯曼(Elaine Waxman)說,這些發現證明了疫情期間旨在加強社會(hui) 安全網的幾項措施已經失效,其中包括擴大兒(er) 童稅收抵免,為(wei) 有孩子的家庭提供額外的資金,暫時增加補充營養(yang) 援助計劃(SNAP,以前稱為(wei) 食品券)的福利,以及為(wei) 每個(ge) 孩子提供免費校餐。
與(yu) 此同時,食品研究與(yu) 行動中心(Food Research and Action Center, FRAC)首席項目官凱利·霍頓(Kelly Horton)表示,食品價(jia) 格和住房成本也在飆升。她還指出,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從(cong) 事不穩定的“零工”,例如送雜貨、提供為(wei) 拚車服務開車或按需完成任務。
《今日美國》(USA Today)指出,糧食不安全因父母工資的多少或家庭是否被認為(wei) 有資格獲得食品券福利而波動。美國農(nong) 業(ye) 部稱,在最嚴(yan) 重的情況下,糧食不安全會(hui) 導致成人和兒(er) 童少食多餐或完全不吃。吃不飽對健康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根據美國全國性反饑餓非營利組織“喂養(yang) 美國”(Feeding America)的數據,食物無保障的人群受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影響尤為(wei) 嚴(yan) 重。
韋克斯曼說:“我們(men) 尤其擔心兒(er) 童的這種情況,這是一個(ge) 公共衛生問題,而且是一個(ge) 重大問題。”研究發現,經曆過糧食不安全的兒(er) 童更有可能在未來經曆更糟糕的健康結果。總體(ti) 來看,有孩子的家庭和有色人種家庭的糧食不安全率明顯高於(yu) 全美平均水平。非裔美國人和拉丁裔家庭的饑餓率都是白人家庭的兩(liang) 倍多。
目前,美國民眾(zhong) 尤其關(guan) 注為(wei) 該國孕婦和5歲以下幼兒(er) 提供服務的糧食援助計劃(WIC)的命運。全美WIC協會(hui) 公共政策經理內(nei) 爾·梅內(nei) 菲-利比(Nell Menefee-Libey)說,自從(cong) 新冠疫情時期的SNAP福利結束後,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向WIC尋求食品幫助。霍頓表示,一些立法者已經提議削減WIC福利的資金了,盡管該計劃需要更多的資金來為(wei) 更多尋求幫助的家庭提供服務,如果美國國會(hui) 不追加資金,WIC很可能出現資金耗盡的情況。
(編譯:馬芮 編輯:胡曉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