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柳州10月31日電 題:唐宋三名家,“合著”荔子碑
作者 劉俊聰
在廣西柳州的鬧市中藏著一處靜謐的千年古祠——柳侯祠。該祠是為(wei) 紀念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而建,始建於(yu) 唐代,後幾經修葺擴建。秋日暖陽下的柳侯祠格外古樸端莊,廊亭中的曆代珍貴石刻引人注目。
步入中殿,一塊巨大古碑赫然入目。飽經風霜的碑身已斷為(wei) 三截,但碑文字跡仍蒼勁有力,曆經八百年而風騷未減。
此碑就是被後人譽為(wei) “三絕碑”的荔子碑,碑身高231厘米,寬129厘米,集“韓文”(韓愈的詩篇)、“柳事”(柳宗元的事跡)、“蘇書(shu) ”(蘇東(dong) 坡的書(shu) 法)於(yu) 一碑。
步入廣西柳州市柳侯祠的中殿,一塊巨大古碑赫然入目。此碑就是被後人譽為(wei) “三絕碑”的荔子碑,碑身高231厘米,寬129厘米,集“韓文”(韓愈的詩篇)、“柳事”(柳宗元的事跡)、“蘇書(shu) ”(蘇東(dong) 坡的書(shu) 法)於(yu) 一碑。 韋國政 攝
“我是柳宗元的‘粉絲(si) ’,這次特地千裏趕來柳州‘追星’,賞完這塊碑還能多追‘兩(liang) 星’。”來自四川成都的遊客鍾楊琴笙笑道。身為(wei) 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會(hui) 員的他告訴記者,蘇東(dong) 坡所書(shu) 碑刻曆來都是珍品,而書(shu) 於(yu) 蘇東(dong) 坡晚年的荔子碑文,也代表其書(shu) 法造詣的極高水平。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因“永貞革新”失敗,柳宗元被貶廣西柳州任刺史。秉持“吏為(wei) 民役”的民本思想,柳宗元在當地興(xing) 建學堂、開墾荒地、破除迷信等,廣受當地百姓愛戴。
據廣西柳州博物館柳侯祠管理部主任、文博研究館員黃利捷介紹,柳宗元逝世後,柳州民眾(zhong) 感恩其功績,在當地修建羅池廟(今柳侯祠)以紀念。
“聽聞柳宗元逝世的消息後,韓愈不顧朝廷對其‘罪人’的定義(yi) ,毅然寫(xie) 下《柳州羅池廟碑》,作迎享送神詩,供後人傳(chuan) 頌。”黃利捷說,均名列唐宋八大家的韓愈和柳宗元是一對知己,常在一起討論詩詞歌賦。各自遭遇貶官後,他們(men) 便經常書(shu) 信往來,互相關(guan) 心。“度中流兮,風泊之待。侯不來兮,不知我悲。”詩中所述,難掩韓愈對好友的思念之情。
碑文中亦不乏對柳宗元仕途的惋惜和對柳州景色的描寫(xie) 。“柳宗元以山川風物的描寫(xie) 而聞名文壇。此文中,韓愈似乎模仿柳宗元的文風,以舒緩的節奏記述故友事跡。”中山大學中文係主任彭玉平如此解讀。
而隨著兩(liang) 百年後宋代文豪蘇東(dong) 坡的“到來”,這篇迎享送神詩的文化價(jia) 值也更上一層樓。“蘇東(dong) 坡也是柳宗元的‘迷弟’之一。”黃利捷說,“謫居海南儋州時,他的書(shu) 箱中隻帶了陶淵明和柳宗元的詩集,並將兩(liang) 人稱為(wei) ‘南遷二友’。”
聽聞韓愈為(wei) 老朋友柳宗元寫(xie) 下迎享送神詩後,蘇東(dong) 坡揮墨將其寫(xie) 下,其手稿於(yu) 百年後被刻於(yu) 石碑上,置於(yu) 羅池廟(今柳侯祠)內(nei) 。因首句“荔子丹兮蕉黃”而被命名為(wei) 荔子碑,至今已在此矗立八百年之久。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奔赴千裏,隻為(wei) 一睹荔子碑風采。1637年,徐霞客遊訪柳州時希望尋得一份荔子碑拓本珍藏,他在日記中寫(xie) 道,“西過唐二賢祠,覓拓碑者家,市所拓蘇子贍書(shu) 韓辭二紙”。20世紀60年代,郭沫若曾兩(liang) 次到訪柳州,參觀荔子碑後寫(xie) 下《訪柳宗元遺跡詩》。
在廣西柳州博物館內(nei) ,藏有一本來自日本的“荔子碑”舊拓本。荔子碑在日本的重刻,不僅(jin) 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史證,也是日本書(shu) 法時代轉變的標誌之一。圖為(wei) 此拓本。 劉俊聰 攝
在廣西柳州博物館內(nei) ,藏有一本來自日本的“荔子碑”舊拓本。“荔子碑的拓本分散民間,乃至流傳(chuan) 海外。但東(dong) 渡日本,確實是一個(ge) 意外發現。因為(wei) 在此之前,我們(men) 從(cong) 來沒有見到與(yu) 之相關(guan) 的記載。”廣西柳州博物館館長程州說。
據程州介紹,該拓本由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著名文化家岩穀修題跋推薦——“柳侯功德韓公筆,蘇子妙書(shu) 誰得儔(chou) ?”此後,日本作家、翻譯家土居光華借助此拓本將荔子碑重刻。
而荔子碑在日本的重刻,不僅(jin) 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史證,也是日本書(shu) 法時代轉變的標誌之一。“當時來自中國各朝代的精品書(shu) 法拓本流傳(chuan) 日本,岩穀修、日下部鳴鶴等日本書(shu) 法家由此不斷借鑒中國書(shu) 法,日本書(shu) 道開始從(cong) 傳(chuan) 統帖學轉向碑學。”程州說。
如今,荔子碑在海內(nei) 外依然擁有大量“粉絲(si) ”。中國柳宗元研究會(hui) 定期邀請海內(nei) 外學者舉(ju) 辦國際研討會(hui) ,廣西柳州博物館也計劃與(yu) 相關(guan) 國家加強交流合作,推進荔子碑主題的海內(nei) 外聯展盡早落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