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連大學生都集體受騙,台灣詐騙案為何越打越多?

夏至 發布時間:2023-11-02 09:02:00來源: 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日前,台灣多所高校學生遭“無卡分期”集體(ti) 詐騙。今年10月,逢甲大學、亞(ya) 洲大學、僑(qiao) 光科技大學等11所高校通報案情,共涉及95名學生受騙。消息一出,島內(nei) 網友炸鍋:無論老手法,還是新騙術,詐騙案在當局“打擊”下卻為(wei) 何越打越多?

  犯罪嫌疑人釋出小利,大學生紛紛上鉤

  “簽約立刻拿5000傭(yong) 金、不用支付分期款,賣掉手機、計算機後還有分潤”。逢甲大學學生披露,犯罪嫌疑人林某自稱通信行業(ye) 務員,鼓吹以無卡分期方式購買(mai) 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chan) 品,簽約即可賺取現金5000元(新台幣,下同)。結果其卻背上巨額欠款。

  據台灣媒體(ti) 報道,去年10月至今,僅(jin) 逢甲大學受害學生就接近600人。何以至此?原來,林某先贏得學生信任,並幫其繳納前幾期貸款。三四個(ge) 月後,以發展下線賺取介紹費為(wei) 餌,引更多學生上鉤。待廣大學生陸續接到融資公司催債(zhai) 信函,發現不僅(jin) 沒買(mai) 到任何產(chan) 品,還要背負5萬(wan) 至10萬(wan) 元債(zhai) 務,才驚覺上當。

  對此,有島內(nei) 網友將學生受騙歸結為(wei) 貪小便宜、缺乏曆練,也有人抱有同情之心。然而,此案時間跨度之長、牽連人員之廣,真的隻關(guan) 乎大學生經驗不足嗎?

  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沈伯洋表示,該案詐騙手法存在已久,通常釋出小利,讓學生認為(wei) 能賺點小錢,也拉同儕(chai) 投入。由於(yu) 是熟人拉攏,學生不疑有他,“對學生來說也是非戰之罪”。

  他指出,近年來詐騙手法不斷變化,“警政署”等多致力於(yu) 宣傳(chuan) 如何避免最新的網絡詐騙方式,社會(hui) 反而對老式詐騙手法失去戒心。

  實際上,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年初曾提出警示,但相關(guan) 部門卻並未采取對應處理機製,無論台當局還是各縣市,都缺乏針對無卡分期詐騙的防堵措施,遑論訂立相關(guan) 規範了。

  僅(jin) 6%民眾(zhong) 未接過詐騙訊息,檢察官辦案辦到“懷疑人生”

  健身APP泄露個(ge) 人信息,導致用戶被詐騙近20萬(wan) ;“車手”偽(wei) 裝公司會(hui) 計,近兩(liang) 年從(cong) 銀行提領贓款超2.5億(yi) ;求職遭遇詐騙後被非法拘禁、淩虐……

  台灣“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hui) ”今年5月一項調查顯示,全台僅(jin) 6%民眾(zhong) 未接到過詐騙訊息。眾(zhong) 多受害者遭騙積蓄,背後牽涉的是一個(ge) 個(ge) 家庭,不僅(jin) 損耗金錢,更帶來精神煎熬,甚至有人因此自責輕生。

  詐騙陰影下,島內(nei) 民眾(zhong) 財產(chan) 損失甚巨。去年一年,台灣民眾(zhong) 受詐騙金額總計損失高達近70億(yi) 元。“投資詐騙”“解除分期付款”“猜猜我是誰”等都是常見詐騙手法。

  國民黨(dang) 籍民意代表李貴敏表示,詐騙案件若繼續增加,將成為(wei) 繼毒品、槍支泛濫之後,第三種足以腐蝕台灣社會(hui) 風氣的危機。

  一方麵,受詐騙人數、金額不斷攀升。另一方麵,海量案件蜂擁而至,一線執法人員不堪重荷。

  台當局法務主管部門稱,各地“檢察署”電信詐騙新收案三年激增360%,從(cong) 2019年的34947件,上升到2022年的160799件。如今,台灣地區每位檢察官每月要辦理100多件詐騙案,辦案辦到“懷疑人生”。

  來看台當局如何“重拳出擊”:

  2022年7月,台灣“行政院”推出打詐綱領1.0版,成立“打詐隊”;今年5月,將打詐綱領升級至1.5版,正式編列13億(yi) 元預算。

  打詐越來越多,卻越打越痛苦。“打詐隊”成立以前,就有檢察官人力不足的問題,成立後,基層檢察官工作量大增,簡直陷入癱瘓。

  然而,13億(yi) 元預算中,真正用於(yu) 解決(jue) 人力不足“燃眉之急”的,僅(jin) 約一成。逾6億(yi) 都花在了所謂的設備、場地整修上。

  “這些都是口號,再怎麽(me) 升級都沒用!”基層檢察官日前在“檢察官防詐策進研討會(hui) ”上炮聲隆隆,批當局無作為(wei) 。

  當局應對不力,台灣恐淪為(wei) “詐騙之島”

  詐騙“老瓶裝新酒”“春風吹又生”,一則源於(yu) 台灣信息保護狀況實在堪憂,民眾(zhong) 個(ge) 人賬號屢入黑手。甚至,島內(nei) 曾傳(chuan) 2300萬(wan) 民眾(zhong) 戶籍資料遭黑客入侵並上網兜售。

  隨著詐騙集團將犯案場所轉移至第三方支付平台、區塊鏈中,遲滯的當局監管分身乏術,更加應接不暇。

  二則,詐騙首腦隱身,產(chan) 業(ye) 鏈斷點難追查。

  “幫派勢力介入將讓詐騙更難打擊。”一名專(zhuan) 辦詐騙的刑警指出,台灣兩(liang) 大黑幫明仁會(hui) 、弘仁會(hui) 從(cong) 傳(chuan) 統的販毒販槍、暴力討債(zhai) ,漸漸轉做詐騙,不隻高獲利,刑度也比販毒、傷(shang) 害罪來得低,詐騙不法所得成為(wei) 幫派的重要資金來源。

  但台當局“科技偵(zhen) 查法”遲遲未通過,警方偵(zhen) 查詐騙技術有限,猶如“騎Ubike追高鐵”。銘傳(chuan) 大學犯罪防治係副教授王伯頎表示,詐騙集團利用網絡、科技犯案,不斷進化,警方難有籌碼武器與(yu) 其對抗。因而,多數情況下,辦案人員隻能抓到“賬戶提供者”、到ATM領錢的“車手”,真正首腦依舊隱身在網絡之後。

  三則,詐騙罪刑太低,難起震懾效果。

  2017年到2021年間,島內(nei) 詐騙案件被法院判決(jue) 有罪者約6.97萬(wan) 人,其中逾四成判處6個(ge) 月以下有期徒刑;重刑3年以上者僅(jin) 355人,占比不到1%。

  台灣檢警、司法界認為(wei) ,罪判太輕,對從(cong) 事詐騙者難起威嚇之效。不少詐騙犯被關(guan) 後又出來再犯。

  一些現代詐騙的傷(shang) 害大於(yu) 暴力犯罪,但台當局思維卻與(yu) 現實脫節,難以為(wei) 當事人伸張正義(yi) 。國民黨(dang) 籍民意代表羅智強銳評,當局砸217億(yi) 元成立“數位部”,成立一年,詐騙案卻激增21%,直呼民進黨(dang) 為(wei) “詐騙黨(dang) ”,“民進黨(dang) 的官治不了詐騙,就讓他們(men) 連同詐騙黨(dang) 一起下架!”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zhong) 號

  作者:夏至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