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中外記者團走進清水塘,老工業區如今變了模樣

發布時間:2023-11-03 08:59:00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為(wei)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十年來,湖南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區位優(you) 勢,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10月24日,2023“一帶一路”媒體(ti) 合作論壇聯合采訪團來到湖南株洲,參觀清水塘老工業(ye) 區搬遷改造情況。在清水塘投資集團招商服務中心,細致精巧的清水塘新能源裝備產(chan) 業(ye) 新城沙盤模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講解員徐菲菲介紹說,這裏曾是株洲的老工業(ye) 區,三麵環山、一麵臨(lin) 水的優(you) 勢地理位置曾吸引261家企業(ye) 在此置業(ye) ,最高峰年產(chan) 值實現近500億(yi) 元。2014年,清水塘被列為(wei) 全國城區老工業(ye) 區搬遷改造試點之一,當地製定了“三年騰出空間、六年大見成效、十年建成新城”的總體(ti) 目標,由中交三航局負責整體(ti) 投資開發。

  清水塘新能源裝備產(chan) 業(ye) 新城沙盤模型。本報記者 常雯宜攝

  清水塘新能源裝備產(chan) 業(ye) 新城沙盤模型。本報記者 常雯宜攝

  作為(wei) 擁有百年曆史的企業(ye) ,中交集團為(wei) 我國港口工程、港口機械、公路機械等產(chan) 業(ye) 作出了重要貢獻。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交三航局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入踐行海外優(you) 先發展戰略,10年間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建設了阿爾及利亞(ya) 澤港擴建工程、馬來西亞(ya) 砂拉越日拔大橋等多個(ge) 重大工程,擦亮了品質工程的“中國名片”。

  10月24日,2023“一帶一路”媒體(ti) 合作論壇聯合采訪團團員在清水塘投資集團招商服務中心參觀。本報記者 常雯宜攝

  10月24日,2023“一帶一路”媒體(ti) 合作論壇聯合采訪團團員在清水塘投資集團招商服務中心參觀。本報記者 常雯宜攝

  中交集團深耕城市發展建設,尤其是環境綜合治理,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踐行者。離開招商服務中心,聯合采訪團乘車來到中交三航局承建的清水塘城市公園,遠處青山與(yu) 近處綠水相映,秋遊的幼兒(er) 園小朋友在老師帶領下走上公園裏的木橋,采訪團團員忍不住拍照留念。

  10月24日,秋遊的幼兒(er) 園小朋友在老師帶領下走在清水塘公園裏的木橋上。本報記者 常雯宜攝

  10月24日,秋遊的幼兒(er) 園小朋友在老師帶領下走在清水塘公園裏的木橋上。本報記者 常雯宜攝

  清水塘城市公園由主湖區、拓展區、濱江區三大部分組成,建設內(nei) 容包括景觀綠化、廣場硬化、引水排漬、汙染治理等,總投資9.4億(yi) 元。項目建成後,環湖慢行道串聯各景點,對內(nei) 體(ti) 驗美麗(li) 湖景,對外聯絡周邊產(chan) 業(ye) 園,景觀與(yu) 產(chan) 業(ye) 園融為(wei) 一體(ti) 。

  2017年,清水湖區域重金屬汙染綜合整治工程通過驗收,區域內(nei) 660畝(mu) 土地達到規劃用地環境質量要求,消除了土壤、水體(ti) 中的重金屬汙染物對環境的影響。現在的清水塘城市公園,呈現出一幅“水在畫中流、人在畫中遊”的優(you) 美畫卷。阿根廷南方電視台記者安德烈斯·弗洛雷斯發出感慨:“這裏的人們(men) 生活在綠色的環境中,江河是幹淨的,可以看出當地對生態文明的重視。”

  隨後,聯合采訪團來到中交三航局投資建設的清水塘大橋。這座弧形設計的紅色大橋在兩(liang) 岸公園的映襯下,顯得既秀美又大氣,被株洲市民稱為(wei) “湘江最美大橋”。它是老工業(ye) 區搬遷改造項目的重點基礎設施之一,主跨采用雙層鋼桁架拱橋結構,全橋跨徑408米,位列同類型橋梁中世界第六位、中國第三位。

  清水塘大橋側(ce) 麵。本報記者 常雯宜攝

  清水塘大橋側(ce) 麵。本報記者 常雯宜攝

  清水塘大橋總工程師劉小港介紹說,全橋約由3000多個(ge) 杆件吊裝拚接而成,在最高處的拚接需將重約10噸相當於(yu) 8輛小汽車重的杆件,吊裝至離水麵近百米的高空,對接精度需控製在3毫米以內(nei) ,其施工難度可謂是“高空繡花”。“建築的規模是驚人的,令人興(xing) 奮。”《匈牙利民族報》網站執行總編達維德·拉斯洛說。

  10月24日,2023“一帶一路”媒體(ti) 合作論壇聯合采訪團團員走在清水塘大橋景觀通道上。本報記者 常雯宜攝

  10月24日,2023“一帶一路”媒體(ti) 合作論壇聯合采訪團團員走在清水塘大橋景觀通道上。本報記者 常雯宜攝

  漫步在大橋的景觀通道向橋外望去,湘江水麵開闊、碧波蕩漾,兩(liang) 岸樓房聳立在綠地之上,青山綠水的人居環境詮釋著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內(nei) 涵。據了解,中交三航局在大橋設計之初就考慮到橋梁的親(qin) 民性,將橋梁設計成上麵通車、下麵行人的雙層,可以讓市民悠閑穿過,欣賞湘江美景。“這樣的橋我生平第一次見到,它的建築設計是獨特並具有創造性的。”尼泊爾新聞網雜誌編輯西塔拉姆·巴拉爾認為(wei) ,清水塘大橋不僅(jin) 是一座橋梁,更是給當地人民的一份禮物,也是他此行來到中國看過最美麗(li) 的景點之一。

  10月24日,在清水塘大橋景觀通道上拍攝的湘江景色。本報記者 常雯宜攝

  10月24日,在清水塘大橋景觀通道上拍攝的湘江景色。本報記者 常雯宜攝

  策劃:宋靜思、劉書(shu) 文

  審核:黃超、葉子、申智林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