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慶11月2日電 題:美國飛虎隊老兵及後代訪渝:重溫曆史 傳(chuan) 承友好
中新社記者 劉相琳
“從(cong) 來沒想過在萬(wan) 裏之外的重慶,能見到我父親(qin) 的照片。”在重慶史迪威博物館內(nei) ,美國飛虎隊老兵理查德·奧爾尼的女兒(er) 羅賓·奧爾尼,在一張老照片中發現了父親(qin) 的身影,上前親(qin) 吻了照片中的父親(qin) 。
11月1日至2日,美中航空遺產(chan) 基金會(hui) 主席傑弗裏·格林和美國飛虎隊老兵哈裏·莫耶、梅爾文·麥克馬倫(lun) 及飛虎隊老兵後代一行訪問重慶。圖為(wei) 美國飛虎隊老兵理查德·奧爾尼女兒(er) 羅賓·奧爾尼在一張老照片中發現了父親(qin) 的身影。中新社記者 周毅 攝
11月1日至2日,美中航空遺產(chan) 基金會(hui) 主席傑弗裏·格林和美國飛虎隊老兵哈裏·莫耶、梅爾文·麥克馬倫(lun) 及飛虎隊老兵後代一行訪問重慶。到達重慶後,一行人來不及休息,立刻前往重慶史迪威博物館參觀。
年逾七旬的羅賓·奧爾尼說,她聽父親(qin) 講述過許多當年支援中國抗戰的故事。重慶史迪威博物館裏展示的實物和照片,印證了美中兩(liang) 國當時並肩作戰的曆史。看見父親(qin) 和戰友們(men) 當年幫助中國抗戰的曆史事跡完整地展示在此,她非常感動。
步入重慶史迪威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史迪威將軍(jun) 雕像,98歲的梅爾文·麥克馬倫(lun) 看見雕像後,立刻向雕像敬了一個(ge) 軍(jun) 禮。在雕像兩(liang) 旁,擺放著飛虎隊老兵和美中航空遺產(chan) 基金會(hui) 敬獻的花籃。“銘記共同抗戰歲月”“傳(chuan) 承中美人民友誼”寫(xie) 在花籃的緞帶上,傑弗裏·格林走上前整理了緞帶,與(yu) 同行飛虎隊老兵在雕像前留下合照。
“在中國,飛虎隊的故事被很多人知曉,但很多美國年輕人卻不了解這段曆史。”傑弗裏·格林說,近年來,該基金會(hui) 通過創立“飛虎隊友誼學校”、組織飛虎隊老兵及其家屬到訪中國等活動,傳(chuan) 承兩(liang) 國先輩的合作精神,為(wei) 兩(liang) 國民間交流合作貢獻力量。“明年將帶百餘(yu) 名美國學生前往中國,讓他們(men) 更清楚地知道飛虎隊的曆史”。
11月1日至2日,美中航空遺產(chan) 基金會(hui) 主席傑弗裏·格林和美國飛虎隊老兵哈裏·莫耶、梅爾文·麥克馬倫(lun) 及飛虎隊老兵後代一行訪問重慶。中新社記者 周毅 攝
重慶史迪威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以外國軍(jun) 人名字命名的博物館。在該博物館內(nei) 的“曆史的見證·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援華空軍(jun) 圖片實物”展覽單元,展示了飛虎隊員曾經使用過的服裝、眼鏡等物品,以及軍(jun) 機被擊落後,中國軍(jun) 民如何營救飛虎隊員的往事。
陳納德將軍(jun) 外孫女嘉蘭(lan) 惠參觀展覽後說,這裏的曆史故事她耳熟能詳,但不少年輕人對這段曆史並不了解。麵對麵的溝通和交流非常重要,希望兩(liang) 國年輕人不要隻從(cong) 網絡上獲取信息,多到對方國家走一走看一看,會(hui) 發現兩(liang) 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並沒有什麽(me) 不同。
梅爾文·麥克馬倫(lun) 曾擔任B-24轟炸機的機炮手,在華對日作戰。再次來到重慶時,他說,80多年過去了,這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人們(men) 追求和平生活的願望始終都沒有改變。(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