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尋味中華丨文博)南海神廟:千年祈願“海不揚波”

許青青 發布時間:2023-11-08 08:4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廣州11月7日電 題:南海神廟:千年祈願“海不揚波”

  中新社記者 許青青

  “南海陰墟,祝融之宅,即祀於(yu) 旁,帝命南伯……”唐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韓愈在《南海神廣利王廟碑》中這樣介紹廣州的南海神廟。

  廣州是中國最早進行對外通商的港口之一,早在秦漢時期就是海上絲(si) 綢之路的主港。因向海而生,廣州民間對海神的信仰古已有之。國家禮製的需求加上海外貿易日漸繁榮,隋文帝更是在廣州敕建南海神廟,供奉祭祀南海神祝融,祈願“海不揚波”絲(si) 路通暢。

  

  南海神廟頭門前的清代石牌坊。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跨越千年時光,曆經曆代修葺,今日的南海神廟依然是雕欄畫棟,屹立於(yu) 唐宋時期“扶胥港”所在地廣州市黃埔區的廟頭社區,現為(wei) 廣州城區以東(dong) 的珠江北岸。

  “南海神廟創建於(yu) 隋開皇(隋文帝年號)十四年(公元594年)。”近日,廣州海事博物館陳列研究部負責人趙磊向前來探訪的中新社記者介紹說,“隋以前,中國古代帝王就形成了祭祀四海的傳(chuan) 統,但都是在京師附近處設祠遙祭。隋文帝始在廣州‘近海立祠’。”

  南海神廟廟宇坐北向南,前堂後寢,占地麵積3萬(wan) 餘(yu) 平方米,廟宇主體(ti) 建築沿著中軸線從(cong) 南到北依次為(wei) 頭門、儀(yi) 門、禮亭、大殿、後殿(昭靈宮)共五進,兩(liang) 側(ce) 有廊廡,其他附屬建築均以五進為(wei) 中心,左右對稱。

  進入頭門前,還有一座古石牌坊,上刻“海不揚波”四個(ge) 紅色大字。據趙磊介紹,該古石牌坊為(wei) 清代建築,牌坊前則正對清代古碼頭遺址。記者看到,古碼頭步級保存得比較完整。南海神廟一帶即是古代“扶胥港”所在地,除了清代的古碼頭遺址,南海神廟還發掘出了明代古碼頭。

  《新唐書(shu) ·地理誌》中記載的“廣州通海夷道”,指的就是以南海神廟前的“扶胥港”古碼頭為(wei) 起點的通航之路。這條航線經曆90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航期89天(不計沿途停留時間),全長約14000千米,是8-9世紀世界最長的遠洋航線。唐宋時期,中外客商在古碼頭上下船出海航行前後,都要在這裏祭拜南海神,以求海不揚波,航行通暢。

  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si) 綢之路考察團乘“和平之舟”號抵達廣州,首站考察南海神廟,並確認這裏是中國曆史上海上絲(si) 綢之路的起點之一。

  

  南海神廟頭門。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海不揚波”石牌坊後即為(wei) 頭門,黑漆大門上方掛著“南海神廟”的匾額。頭門之後是禮儀(yi) 之門——“儀(yi) 門”,儀(yi) 門後為(wei) 禮亭,禮亭後即為(wei) 南海神大殿,殿內(nei) 東(dong) 西兩(liang) 側(ce) 圍欄內(nei) 依次排列六侯神像各三。南海神大殿後麵為(wei) 後殿,供奉南海神夫人。

  在儀(yi) 門兩(liang) 側(ce) 廊廡,一排排高大雄渾的石碑不時引起遊人駐足觀看和讚歎。

  據趙磊介紹,南海神廟是嶽鎮海瀆國家禮製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之南海海外貿易繁榮的影響,中國古代曆代帝王常派官員前來祭祀南海神,修葺海神廟,並立碑記事。

  他表示,曆史上南海神廟曾經存在過的碑刻應不少於(yu) 200塊(現存古今碑刻47塊),因此南海神廟又被稱為(wei) “南方碑林”。

  

  南海神廟中收藏的曆代碑刻。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值得一提的是,南海神廟還供奉著一位“外國籍”的神祇。在儀(yi) 門東(dong) 側(ce) ,一個(ge) 黑皮膚、大胡子、厚嘴唇的名叫“達奚司空”的神像立於(yu) 此處,他舉(ju) 左手於(yu) 額前,眼睛眺望著南海神廟前方。

  相傳(chuan) ,這位名叫達奚的神像原人為(wei) 古波羅國(古印度)朝貢唐朝的使者,返程時登廟拜謁南海神,並將隨身帶的波羅樹種在廟內(nei) 。因他留戀廟中景致,以致帆船被大風吹動起航而未覺。當他把左手舉(ju) 額絕望地看著帆船遠去時,在廟前立化。

  當時的廣州人以為(wei) 他是神仙所化,便將他盛服殮葬,塑像於(yu) 廟。後來他又被加封“司空”的官銜,並加上官服。

  

  “達奚司空”神像。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嶺南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王元林研究認為(wei) ,“達奚”並非是一個(ge) 具體(ti) 的人,而是民眾(zhong) 將來華貿易的很多外國人的特征、形象及故事等凝聚在一起的形象。此外,南海神的六個(ge) 輔助神“六侯”中的“順應侯”提點使蒲將軍(jun) 是南亞(ya) 及東(dong) 南亞(ya) 後裔的形象。“達奚司空”也是六侯之一“助利侯”。

  王元林表示,南海神廟後世漸成為(wei) 嶺南官民共同祭祀的神靈,成為(wei) 護佑嶺南地區的保護神,也成為(wei) 護佑海上絲(si) 綢之路交通暢達的保護神,其在政治、文化、社會(hui) 上產(chan) 生了深刻的影響,對廣州城市史、海外交通史、嶺南社會(hui) 史等產(chan) 生了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yi) 。其中,宋代開始的“賽海神祠”“波羅誕”廟會(hui) 延續至今,已成為(wei) 廣州最大的民俗廟會(hui) 。(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