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三明11月6日電 (雷朝良)“台灣鄉(xiang) 村民宿發展起步早,在民宿設計、經營營銷等方麵值得大陸借鑒。”台灣村裏長聯合總會(hui) 總會(hui) 長陳建良6日在第二屆海峽兩(liang) 岸(三明)鄉(xiang) 村融合發展論壇開幕式上如是說。
當天,第二屆海峽兩(liang) 岸(三明)鄉(xiang) 村融合發展論壇在福建省三明市開幕,海峽兩(liang) 岸鄉(xiang) 村民宿領域專(zhuan) 家學者、相關(guan) 社團代表及業(ye) 內(nei) 人士200餘(yu) 人,圍繞“發展鄉(xiang) 村民宿經濟、助推兩(liang) 岸融合發展”主題展開深入交流研討。
11月6日,第二屆海峽兩(liang) 岸(三明)鄉(xiang) 村融合發展論壇在福建省三明市開幕。雷朝良攝
陳建良認為(wei) ,鄉(xiang) 村民宿不僅(jin) 是旅遊產(chan) 業(ye) 的一部分,也是承載傳(chuan) 統文化的一個(ge) 重要載體(ti) 。他希望兩(liang) 岸民宿產(chan) 業(ye) 加強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發展,更好地傳(chuan) 承和保護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增進兩(liang) 岸同胞心靈契合。
“作為(wei) 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鄉(xiang) 村文化不僅(jin) 凝聚著村莊家園之美、人文精神之美,更加蘊含著自信自強音符、家國團圓韻律。”福建省政協副主席阮詩瑋在論壇開幕式上指出,鄉(xiang) 村民宿有別於(yu) 傳(chuan) 統酒店、賓館,本身所體(ti) 現的文化特質、所蘊含的風土氣息,是新時代中華文化的傳(chuan) 承載體(ti) ;一棟棟坐落在鄉(xiang) 間的建築,不隻是調適身體(ti) 、放飛心靈的休閑驛站,更是觀察自然變化、感受文化脈絡的重要窗口。
他表示,希望兩(liang) 岸同胞攜手在設計、建設、運營等環節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體(ti) 現閩台文化“一衣帶水”,打造出既保留地方傳(chuan) 統肌理又考慮現代生活需要的鄉(xiang) 村民宿,厚植兩(liang) 岸同胞親(qin) 望親(qin) 好、心靈契合的豐(feng) 沃土壤,促進鄉(xiang) 村文化在新時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台灣宜蘭(lan) 民宿發展起步較早,各鄉(xiang) 鎮有眾(zhong) 多不同設計風格及經營模式的民宿。參加論壇的宜蘭(lan) 縣議員陳鴻禧認為(wei) ,三明與(yu) 台灣一直以來保持著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三明的生態環境、客家文化等各方麵優(you) 勢日益凸顯,經濟結構持續優(you) 化,為(wei) 兩(liang) 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注入了新動能,必將吸引更多的台灣鄉(xiang) 親(qin) 走進三明觀光考察、投資興(xing) 業(ye) 。
在海峽兩(liang) 岸關(guan) 係協會(hui) 副會(hui) 長周寧看來,台胞台企在大陸農(nong) 業(ye) 領域發展已具備良好基礎,在精致農(nong) 業(ye) 特色種養(yang) 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深加工等方麵有突出特色,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方麵有生產(chan) 、生活、生態兼顧的先進理念,融入到農(nong) 業(ye) 強國建設中,一定能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三明市引進上趣智業(ye) 、跨界自造等12個(ge) 台灣團隊,參與(yu) 當地鄉(xiang) 建鄉(xiang) 創合作,以及5條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精品示範線路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在特色產(chan) 業(ye) 、人才支撐、鄉(xiang) 風文明、人居環境、鄉(xiang) 村治理等方麵賦予海峽兩(liang) 岸鄉(xiang) 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新內(nei) 涵。
特別是海峽兩(liang) 岸鄉(xiang) 村融合發展試驗區設立一年來,三明推進盈科產(chan) 業(ye) 園、閩台鄉(xiang) 建鄉(xiang) 創合作實訓基地、大田茶產(chan) 業(ye) 海峽融合開發等37個(ge) 在建項目建設,總投資27.98億(yi) 元人民幣,促進兩(liang) 岸融合發展。
本屆論壇麵向鄉(xiang) 村、突出民間、立足基層,通過研討交流、實地考察等方式,推動兩(liang) 岸鄉(xiang) 村民宿經濟融合發展。台灣新黨(dang) 主席吳成典為(wei) 論壇開幕作視頻致辭時說,海峽兩(liang) 岸(三明)鄉(xiang) 村融合發展論壇作為(wei) 兩(liang) 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將推進(三)明台(灣)經濟交流合作,深化兩(liang) 岸融合發展,增進兩(liang) 岸基層民眾(zhong) 交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