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8日電(記者 左宇坤)“汽車產(chan) 品加快向新能源、輕量化、智能網聯方向發展,汽車從(cong) 交通工具轉變為(wei) 大型移動智能終端,將是汽車產(chan) 業(ye) 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一個(ge) 梯次消費、高效使用、綠色循環的汽車市場新發展格局正在加快構建。”
11月6日,第六屆進博會(hui) “第四次工業(ye) 革命與(yu) 智慧出行論壇”在上海舉(ju) 行。與(yu) 會(hui) 中外專(zhuan) 家就信息技術與(yu) 交通行業(ye) 深度融合展開探討,以期推動智慧出行領域的創新與(yu) 可持續交通發展,呈現出一幅科技賦能的智能化、可持續、有溫度、更綠色的未來出行生活願景。
圖為(wei) 論壇現場。
一個(ge) 更加聰明的傳(chuan) 統行業(ye)
當前,人類社會(hui) 正麵臨(lin) 空前緊迫的氣候挑戰。出行方式的變遷折射著一個(ge) 時代的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交通作為(wei) 影響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領域,則扮演著先鋒引領的關(guan) 鍵角色。
“汽車行業(ye) 在氣候行動框架中發揮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我們(men) 在交通領域做出的選擇直接影響著環境、經濟和生活質量。”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啟德直言,以化石燃料為(wei) 驅動的傳(chuan) 統汽車,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我們(men) 需要改變這一點。
智能化、綠色化領銜著第四次工業(ye) 革命,也成為(wei) 了汽車行業(ye) 發展的路之所向。常啟德表示,如果將智慧出行看作減少碳足跡的關(guan) 鍵,將會(hui) 有很多機遇。智慧出行不僅(jin) 能夠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也會(hui) 開辟出一條創造就業(ye) 機會(hui) 的新路徑,催生新的增長。
聯合國工業(ye) 發展組織總幹事代表兼執行幹事法圖 海達拉也認為(wei) ,交通領域在低碳工業(ye) 轉型中發揮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擴大智慧交通的規模有可能徹底改變城市生活方式,為(wei) 我們(men) 的工作、出行、合作和互動方式帶來新的可能性。
處於(yu) 由大到強的轉型變革中,與(yu) 會(hui) 嘉賓認為(wei) ,以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為(wei) 代表的 “新四化”已成為(wei) 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新的路徑依賴。其中,新能源汽車則成為(wei) 了當下湧現的智慧出行新模式的重要載體(ti) 之一。
全球新能源汽車千帆競發。引導能源行業(ye) 和汽車行業(ye) 協同發展,各國都不斷加碼這一綠色解決(jue) 方案,展開深入的行動實踐。
聯合國工業(ye) 發展組織總幹事代表兼執行幹事法圖 海達拉致辭。
一份更有意義(yi) 的中國答卷
“中國依靠大力增強要素稟賦,建設基礎設施,降低交易成本,擴大市場規模,打造產(chan) 業(ye) 集群和鼓勵行業(ye) 競爭(zheng) ,已經發展出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的強大優(you) 勢。”美國杜克大學社會(hui) 學係教授高柏表示。
數據展現著中國市場對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格局的影響。據統計,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chan) 銷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分別完成631.3萬(wan) 輛和627.8萬(wan) 輛,同比分別增長33.7%、37.5%,保持強勁發展勢頭。
以車險行業(ye) 的側(ce) 麵表現,同樣可驗證市場之潛力。據中國太平洋財產(chan) 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顧越分享的數據,保守估計,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商業(ye) 保險保費規模將達1000億(yi) 元人民幣,占整體(ti) 商業(ye) 車險比例超過15%。
常啟德提到,中國電動汽車正取得快速進展。越來越多中國人擁抱電動汽車,這種勢頭會(hui) 帶來很多好處,比如改善空氣質量。中國也提出了“雙碳”目標,慢慢減少煤炭等傳(chuan) 統化石能源發電,這對全球的氣候發展有很大意義(yi) 。
頻發新產(chan) 品、應用新技術、開拓新市場、承擔新責任,“含新量”的快速提升正是中國新能源車在全球市場競爭(zheng) 中乘勢而上的體(ti) 現,也是中國汽車業(ye) 推動全球汽車業(ye) 迭代躍遷的佐證。
與(yu) 會(hui) 嘉賓認為(wei) ,當下以新能源汽車為(wei) 代表的創新產(chan) 品,正不斷發現和賦能幫助實現能效優(you) 化和能源轉型的創新技術和解決(jue) 方案,這對於(yu) 集聚綠色發展的智慧力量,以集體(ti) 行動應對當下挑戰都是至關(guan) 重要的。
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啟德發表演講。
一個(ge) 更為(wei) 光明的共贏未來
將目光放得更長遠,智慧出行賽道自然不止於(yu) 造車。在深入推進智慧出行助力人享其行的過程中,更有一個(ge) 無比廣闊的大舞台。
能源轉型便是關(guan) 係到整個(ge) 汽車行業(ye) 的轉型的要義(yi) 之一。嘉賓認為(wei) ,能源行業(ye) 和汽車行業(ye) 不是左右手互搏,而是雙拳出擊才能實現“智慧引領、綠色未來”這一論壇主題。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曹軍(jun) 驥認為(wei) ,使用綠電為(wei) 電動汽車供電應是未來的努力方向。未來在大力發展風能和光能時,要特別強調和注重加大風光能的精準預測和預報,同時要構建一個(ge) 多能互補的係統,加快分布式風光能在新能源汽車中的應用。
同樣著眼能源問題,高柏提出,未來應加大對氫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要想打開國際市場,中國企業(ye) 應該側(ce) 重生產(chan) 更多消費者能買(mai) 得起的新能源汽車。
此外,以充電設施為(wei) 代表的基礎建設同樣需要各界的共同推動。沃爾沃汽車亞(ya) 太區政府事務副總裁劉穎提出,希望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場景,同時推動全供應鏈協作、創新,提升電池生態,普及循環經濟,為(wei) 所有消費者提供安全、可持續、個(ge) 性化的暢行無憂出行方案。
合作被認為(wei) 是跨越以上鴻溝的不二法門。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執行副總裁冷炎希望能加強各方合作,減少貿易壁壘,使汽車行業(ye) 和世界經濟受益,並努力打造讓客戶滿意和向往的高質量汽車。
常啟德還提到,向智慧出行轉型,要堅持“公正轉型”原則。聯合國正在積極促進“南南合作”,以便各國可以從(cong) 中國智慧出行領域取得的成就中借鑒經驗,讓世界其他國家分享來自中國的知識。(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