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東西問丨王誌樂:中國為什麽堅持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孔任遠 發布時間:2023-11-09 09:0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中國為(wei) 什麽(me) 堅持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專(zhuan) 訪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原主任王誌樂(le)

  中新社記者 孔任遠

  11月5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在上海開幕。本屆進博會(hui) 吸引了128個(ge) 國家和地區的3400多家企業(ye) 參展,其中超過200家企業(ye) 連續六年參會(hui) 。作為(wei) 全球首個(ge) 以進口為(wei) 主題的國家級展會(hui) ,進博會(hui) 在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和開放合作等方麵均取得了積極成效,成為(wei) 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向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致信強調:“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將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持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原主任王誌樂(le) 近日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時分析認為(wei) ,中國已深深融入全球產(chan) 業(ye) 鏈,隻有對外開放,中國的產(chan) 業(ye) 才能得到可持續發展;製度型開放是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新高度;中國近年推進企業(ye) 全麵“合規管理”方麵所做的努力,為(wei) 高水平對外開放奠定了基礎。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在多個(ge) 場合的重要講話中,中國領導人都將“高水平對外開放”置於(yu) 重要位置,傳(chuan) 遞出什麽(me) 信息?

  王誌樂(le) :盡管在近年國際形勢以及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大調整中,出現了一些對中國不利的變化,我仍然認為(wei) ,當下的中國應該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

  近年,受疫情和國際地緣政治影響,各國經濟受到衝(chong) 擊,全球產(chan) 業(ye) 鏈也出現重大調整,甚至有聲音認為(wei) 全球化已經終結。而對中國來說,三年疫情使得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的負麵影響進一步放大。去年烏(wu) 克蘭(lan) 危機爆發,全球產(chan) 業(ye) 鏈又出現了大調整。

  麵對這樣的局麵,有人主張既然國際形勢不好,中國擁有全產(chan) 業(ye) 鏈,幹脆關(guan) 起門來自己發展。其實,這個(ge) 想法在當代難以實施。

  從(cong) 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這一輪經濟全球化改變了全球經濟發展圖景,如今各國經濟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共同發展。中國從(cong) 全球引進能源、礦產(chan) 和農(nong) 產(chan) 品,通過完備的製造業(ye) 為(wei) 全球市場提供性價(jia) 比很高的製成品。同時,國際資本和先進技術進入中國。

  2021年5月,在江蘇省如東(dong) 縣洋口港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碼頭,來自阿爾及利亞(ya) 的“科洛尼斯”LNG船正在接卸進口天然氣。許叢(cong) 軍(jun) 攝

  如今,中國已深深融入經濟全球化,如果與(yu) 國際經濟脫鉤,將難以獲取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國際資源,包括資金、技術、能源、礦產(chan) 以及市場。

  顯然,中國還應該堅持對外開放,而且是高水平對外開放。正如習(xi) 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演講中所指出的:“人類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ti) 。世界好,中國才會(hui) 好;中國好,世界會(hui) 更好。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2023年10月,北京市街頭布置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元素裝置。胡慶明 攝

  中新社記者:當前一係列信息顯示全球價(jia) 值鏈有拆分風險,國際輿論也常有“脫鉤”言論,中國應怎樣應對?

  王誌樂(le) :近期,有西方國家將對華政策的表述改為(wei) “去風險”,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期間也明確表示“不尋求與(yu) 中國脫鉤”,這些都說明西方國家意識到與(yu) 中國脫鉤是不現實的。

  歐洲雖然強調“去風險”,但在中國的投資沒有停過,巴斯夫最近在湛江建了投資上百億(yi) 歐元的綜合性化學品生產(chan) 基地,大眾(zhong) 今年在合肥投資1.4億(yi) 歐元建新能源電池工廠。中美貿易摩擦以來,美國抬高關(guan) 稅打壓中國,最後發現中美貿易去年居然比前些年貿易額都高,據美方數據顯示,2022年美國和中國貨物貿易總額達6906億(yi) 美元,創曆史新紀錄。

  2019年11月23日,巴斯夫廣東(dong) 新型一體(ti) 化生產(chan) 基地項目在湛江啟動。圖為(wei) 項目奠基現場。梁盛 攝

  中國也一樣,外資對中國形成現有的經濟格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外資進入中國後,投入資金、技術、管理,推動中國企業(ye) 按照現代企業(ye) 來經營,達到國際標準。改革開放前,可以說中國並沒有汽車、化工、電子等現代產(chan) 業(ye) ,隻有具備製造功能的工廠且往往“小而全”“大而全”,並不是現代企業(ye) 。外企通過在華直接投資,把中國工廠融入全球產(chan) 業(ye) 鏈。因此,外資催化了中國現代企業(ye) 、現代產(chan) 業(ye) 、現代服務業(ye) 的發展。此外,全球企業(ye) 來中國布局,有利於(yu) 營造中國和平發展的環境。

  所以,世界與(yu) 中國彼此難以脫鉤。

  中新社記者:當前形勢下中國反複強調“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哪些意涵?

  王誌樂(le)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國將積極推動加入《全麵與(yu) 進步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CPTPP)。這意味著中國在對外開放方麵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CPTPP要求確保國有企業(ye) 經營活動均基於(yu) 商業(ye) 考慮,政府對國有企業(ye) 提供的非商業(ye) 支持,不得損害其他成員及其產(chan) 業(ye) 的利益。規定各成員國法院對其境內(nei) 經營的外國國有企業(ye) 擁有管轄權,要求各國政府在企業(ye) 監管方麵保持非歧視和中立性。

  20世紀70年代新一輪經濟全球化起步之時,發達國家就率先提出跨國公司行為(wei) 準則。因為(wei) 跨國經營中,要麵對環境、社會(hui) 責任、勞工人權、反腐敗等問題。2000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建立,又提出全球契約10項原則,涉及人權、勞工標準、環境、反腐敗等。聯合國全球契約的提出是一個(ge) 裏程碑,標誌著強化合規管理推進到全球範圍。

  2017年5月召開的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五次會(hui) 議,就明確要求企業(ye) 強化合規管理,建立合規製度。迄今為(wei) 止,中國已有20多個(ge) 中央政府部門對推進企業(ye) 合規管理提出指導意見、指引,或參與(yu) 了對企業(ye) 的合規監管。目前,中國全部央企和一大批地方國企都在建立合規管理體(ti) 係,合規這個(ge) 概念已在中國深入人心。

  現在,應繼續推進中國企業(ye) 的合規管理,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參與(yu) 全球產(chan) 業(ye) 鏈。國際通行規則第一條就是公開透明,不公開就會(hui) 帶來腐敗、尋租空間。此外,還要注意環保、人權等問題。現在國際上投資關(guan) 注三個(ge) 要點ESG,即Environment(生態環境)、Social(社會(hui) 責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這些都是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應重視的。

  2018年11月,第十一屆國際跨國公司領袖圓桌會(hui) 議在天津舉(ju) 行。本屆會(hui) 議主題為(wei) “開放的中國與(yu) 世界”,由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hui) 與(yu)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hui) 議、聯合國工業(ye) 發展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聯合國和平大學共同主辦。佟鬱 攝

  中新社記者:中共二十大報告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內(nei) 容。合規對共建“一帶一路”有什麽(me) 啟示?

  王誌樂(le) :合規對推進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共建“一帶一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yi) 。2013年以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取得巨大成績,但同時,中國企業(ye) 在其中也麵臨(lin) 各種風險,特別是合規風險。

  中央多次提到,“一帶一路”要引進各國普遍接受的規則標準。如今,“一帶一路”提出“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其中“軟聯通”指的便是規則製度。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一方麵,政府要加快構建與(yu) 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營商環境製度體(ti) 係,吸收借鑒國際成熟市場經濟製度經驗和人類文明有益成果,加快國內(nei) 製度規則與(yu) 國際接軌,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市場化改革;另一方麵,企業(ye) 應製定全方位和全流程的合規方案並認真有效實施,不斷提升合規管理能力和合規競爭(zheng) 力,提升“一帶一路”的“軟聯通”水平,進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完)

  受訪者簡介:

  王誌樂(le) ,1948年生,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原主任,現任深圳市企業(ye) 合規協會(hui) 會(hui) 長,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第十項原則專(zhuan) 家組成員,長期研究經濟全球化、跨國公司、合規等領域,著有《跨國公司在華發展新趨勢》《軟競爭(zheng) 力:跨國公司的公司責任理念》《合規:企業(ye) 的首要責任》《全球公司》等。獲國務院頒發國家有突出貢獻專(zhuan) 家證書(shu) 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