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華創杯”獲獎者曾承:參與創業大賽是幸運的事

武一力 發布時間:2023-11-09 09: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武漢11月8日電 題:“華創杯”獲獎者曾承:參與(yu) 創業(ye) 大賽是幸運的事

  作者 武一力

  “回想創業(ye) 之路,踩了不少‘坑’,也取得了許多收獲,”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治趣”CEO曾承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當初有幸參加‘華創杯’且獲獎,是我創業(ye) 期間比較幸運的一件事。”

  11月1日,曾承正在辦公室工作。吳淘淘 攝

  曾承2014年創立的“治趣”,是一款人工智能和醫學教育相結合的醫生臨(lin) 床思維培訓互聯網平台,主要提供“虛擬醫生”和“虛擬病人”等產(chan) 品,其產(chan) 品覆蓋全國1000多所醫院和醫學院校,達到行業(ye) 領先水平。

  創立“治趣”已是曾承的第四次創業(ye) 。2006年,他從(cong) 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博士畢業(ye) ,留校任教。其間,他先後嚐試在專(zhuan) 利大數據分析、穿戴設備、室內(nei) 定位領域創業(ye) ,皆以失敗告終。

  曾承偶然間了解到,中國許多醫學院校,培養(yang) 一個(ge) “會(hui) 看病”的醫學生時間成本巨大,特別是如何讓學生實現從(cong) 理論學習(xi) 到臨(lin) 床實踐的轉變,這是一大難點。他當即決(jue) 定,研發一款能夠智能、高效培養(yang) 醫學生臨(lin) 床思維和實踐能力的軟件係統。2014年,“治趣”應運而生。

  “這款軟件以‘虛擬病人’為(wei) 切入點,將病例數據錄入計算機,根據不同治療方案模擬出入體(ti) 反應。在醫學院校,學生為(wei) ‘虛擬病人’看病的過程,就是‘臨(lin) 床思維’的訓練過程,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實操能力。”曾承說。

  本以為(wei) 終於(yu) 瞄準風口、抓準機遇,但曾承對融資和企業(ye) 管理一竅不通,公司成立沒多久,賬戶上的錢所剩無幾,甚至不夠給員工發工資。眼看公司又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朋友建議他參加創業(ye) 大賽。

  彼時恰逢第四屆“華創杯”創業(ye) 大賽報名階段。曾承坦言,自己抱著“病急亂(luan) 投醫”的心態,帶著“虛擬病人”項目參加大賽路演。新穎的“虛擬病人”概念讓在場評委和投資人眼前一亮。經層層角逐,該項目獲得二等獎,多家投資機構拋來橄欖枝,曾承成功拿到10萬(wan) 元創業(ye) 獎金以及數千萬(wan) 元融資,“治趣”因此“起死回生”。

  “‘華創杯’對創業(ye) 者特別是初創者來說是個(ge) 很好的平台。通過這個(ge) 平台,社會(hui) 了解並逐漸接受了‘虛擬病人’這個(ge) 概念,我們(men) 出去市場推廣的時候再也不必‘陌拜’了。”他說。

  曾承回憶,“華創杯”的成功為(wei) 他注入更多信心和動力。此後,曾承帶領團隊一邊繼續參加創業(ye) 大賽,一邊潛心研發產(chan) 品。9年時間,公司由“嬰兒(er) ”成長為(wei) 意氣風發的“少年”,擁有足夠的造血能力。不再麵臨(lin) 公司生死存亡的曾承,正積極開拓更大的國內(nei) 外市場。

  作為(wei) 一名高校教師、成功創業(ye) 者,曾承毫不吝嗇分享自己踩過的“坑”和積攢的經驗。他常常建議學生和初創者,創業(ye) 並非“紙上談兵”,要抓住機會(hui) 多參與(yu) 包括“華創杯”在內(nei) 的創業(ye) 大賽,積累實戰經驗。同時,曾承希望創業(ye) 大賽能完善優(you) 惠政策和配套服務,與(yu) 創業(ye) 者“雙向奔赴”。(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