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辦公室,左手咖啡,右手手機,在輕點屏幕間,完成水稻種植、管理、收割、加工、銷售等全產(chan) 業(ye) 鏈操作……這是海歸博士潘新星憧憬的智慧農(nong) 業(ye) 場景。在家鄉(xiang) 湖北黃岡(gang) 浠水縣散花鎮,他正努力將這一夢想變為(wei) 現實。
今年37歲的潘新星曾在愛爾蘭(lan) 留學、工作11年,其間獲得人工智能博士學位,並在愛爾蘭(lan) 香農(nong) 理工大學擔任研究員。2020年3月,因父親(qin) 意外離世,潘新星便辭職返鄉(xiang) ,接手父親(qin) 經營了17年的水稻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打造智慧農(nong) 業(ye) 。
回望三年多的創業(ye) 路,潘新星坦言並不容易。尤其是回國之初,不了解國內(nei) 市場,加之缺少人脈,他有些迷茫,好在政府、僑(qiao) 辦、僑(qiao) 聯等及時提供支持,幫助他順利走上正軌。而與(yu) 華創會(hui) 結緣,更是讓他受益良多。
在2022年華創會(hui) 上,潘新星還與(yu) 荷蘭(lan) 、德國、緬甸、泰國等國家參會(hui) 代表建立聯係,圍繞設施農(nong) 業(ye) 、農(nong) 機產(chan) 品及大米產(chan) 品走向海外、大米品牌化打造等合作進行洽談對接,為(wei) 後期合作打下基礎。
2023年華創會(hui) 即將開幕,潘新星將再度參會(hui) ,並推介“智慧農(nong) 田管理係統”。(吳淘淘 馬芙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