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報告指出全球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造成了巨大隱性成本,糧食安全形勢嚴(yan) 峻——
全球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亟待轉型
聯合國糧食及農(nong) 業(ye) 組織(糧農(nong) 組織)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當前全球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對人類健康、環境和社會(hui) 造成了巨大的隱性成本。報告敦促各國政府與(yu) 國際組織積極促進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轉型,以應對氣候危機、貧困、不平等和糧食不安全等問題。
一
在最新發布的這份《2023年糧食及農(nong) 業(ye) 狀況》報告中,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對全球154個(ge) 國家的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當前的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對人類健康、環境和社會(hui) 造成了巨大的隱性成本,每年高達10萬(wan) 億(yi) 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7.177元),相當於(yu) 全球GDP的近10%。
報告稱,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的隱性成本對低收入國家影響最為(wei) 嚴(yan) 重,規模可達相關(guan) 國家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四分之一以上,而中等收入國家受到的影響不及12%,高收入國家則低於(yu) 8%。在低收入國家,與(yu) 貧困和食物不足相關(guan) 的隱性成本規模最為(wei) 顯著。
與(yu) 這份報告相呼應,聯合國多個(ge) 機構不久前聯合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yang) 狀況》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估計有6.91億(yi) 至7.83億(yi) 人麵臨(lin) 饑餓,比2019年增加1.22億(yi) 人,其中西亞(ya) 、加勒比地區和非洲的饑餓狀況正在加劇。報告警告說,到2030年,全球預計有近6億(yi) 人長期食物不足,非洲形勢尤為(wei) 嚴(yan) 峻。
此外,據聯合國估計,全球生產(chan) 的幾乎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損失或浪費,近30億(yi) 人負擔不起健康飲食。新冠疫情加劇了國家間與(yu) 地區之間結構性和係統性的貧富差距,低收入國家的糧食安全狀況有進一步落後的風險。
世界糧食計劃署中東(dong) 、北非和東(dong) 歐地區主任弗萊舍此前警告,“全球正麵臨(lin) 現代最嚴(yan) 重的糧食安全危機”。
二
當前,全球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受到極端氣候、地緣衝(chong) 突、經濟衰退、化肥短缺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全球糧食安全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
根據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的《災害對農(nong) 業(ye) 和糧食安全的影響》報告,過去30年裏,各類災害給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帶來的損失約為(wei) 3.8萬(wan) 億(yi) 美元,相當於(yu) 平均每年損失1230億(yi) 美元,占全球每年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的5%。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使全球一些農(nong) 業(ye) 主產(chan) 區遭遇災害天氣,農(nong) 作物生產(chan) 受到影響。
國際社會(hui) 普遍認為(wei) ,當前全球糧食危機的另一主要症結在於(yu) 全球糧食分配不均衡,糧食資源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間存在巨大落差。
過去幾十年,全球近80%的穀物生產(chan) 集中在十幾個(ge) 國家。這種糧食出口國相對集中、進口國則比較分散的供需格局,使得國際糧食市場極易受到疫情、地緣衝(chong) 突等因素影響,加大了糧食的不安全程度。
去年以來,受地緣衝(chong) 突影響,烏(wu) 克蘭(lan) 、俄羅斯等“世界糧倉(cang) ”的動蕩打破了全球糧食供應鏈的脆弱平衡,俄烏(wu) 兩(liang) 國糧食生產(chan) 和出口受到阻礙,加劇了全球糧食供應鏈堵塞。此外,作為(wei) 現代農(nong) 業(ye) 重要生產(chan) 資料的化肥出口,也受到這場衝(chong) 突的持續影響。
在多重因素持續影響下,連接全球糧食生產(chan) 與(yu) 需求的供應鏈屢屢中斷;再加上新冠疫情期間及其後美歐多國貨幣“放水”,使得全球通脹高企,共同造成全球糧食價(jia) 格一路飆升,許多高度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遭遇愈發嚴(yan) 重的糧食危機。
三
“全球糧食體(ti) 係‘已崩潰’,弱勢群體(ti) 付出了代價(jia) ,必須改變糧食生產(chan) 和消費方式。”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不久前發出警告。
古特雷斯列舉(ju) 了三個(ge) 關(guan) 鍵的行動領域:首先是對可持續糧食體(ti) 係進行大規模投資,他呼籲各國政府響應聯合國製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刺激計劃,每年至少投入5000億(yi) 美元,為(wei) 所有有需要的國家提供長期資金支持;其次,各國政府和企業(ye) 展開合作,保持食品市場開放,消除貿易壁壘和出口限製;第三,減少糧食體(ti) 係碳足跡。
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總幹事屈冬玉強調,全球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轉型迫在眉睫。各方應努力建設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韌性和更可持續的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
他表示,全球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轉型的努力涉及農(nong) 業(ye) 、氣候危機、生物多樣性、貿易和營養(yang) 等多個(ge) 部門,各國要加大協調力度,使治理流程和政策連貫協同,短期與(yu) 長期相結合,積極尋求解決(jue) 方案的合力。
科技創新對於(yu) 加速全球農(nong) 業(ye) 與(yu) 糧食體(ti) 係轉型非常重要,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將科技創新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采取了設立首席科學家作為(wei) 該組織的核心領導層,建立首個(ge) 創新辦公室,通過首個(ge) 科學與(yu) 創新戰略、舉(ju) 辦科學創新論壇等一係列行動。同時,利用生物技術支持育種技術創新,保護氣候韌性作物和當地作物的多樣性,力爭(zheng) 使科學技術與(yu) 創新發揮更重要作用。(梁凡)
來源: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