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9日電 她,把中國抗日血淚史介紹給全世界;她,讓世人熟知南京大屠殺。她,是張純如。
2004年11月9日,這位美國華裔女作家用一把手槍,在自己的車裏結束了年僅(jin) 36歲的生命。但她留下了用生命撰寫(xie) 的書(shu) 籍,昭示了侵華日軍(jun) 南京暴行的鐵證,讓世界深深銘記。
2005年,侵華日軍(jun)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nei) ,張紹進、張盈盈(左)為(wei) 女兒(er) 張純如雕塑揭幕。(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這是一種道義(yi) 上的責任”
1968年3月28日,張純如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1989年從(cong) 伊利諾伊大學畢業(ye) 後,她曾在美聯社和《芝加哥論壇報》當記者,後來從(cong) 約翰斯 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寫(xie) 作學位,並開始全職寫(xie) 作。
“在我的孩童時代,我的父母就和我說了南京大屠殺。他們(men) 說日軍(jun) 的屠殺非常殘忍,南京血流成河。當時聽了,我很難去想象那個(ge) 場景,我很想知道更多相關(guan) 事跡。”張純如曾在采訪中回憶道。
她試圖去圖書(shu) 館了解更多細節,但卻找不到與(yu) 此相關(guan) 的信息。直到後來,26歲的張純如在加州庫比蒂諾舉(ju) 行的一次會(hui) 議上,看到了許多反映日軍(jun) 侵華期間日本戰爭(zheng) 罪行的照片,她大受震撼,寫(xie) 作的念頭由此誕生。
她了解到,當時,還沒有一本用英語寫(xie) 成的關(guan) 於(yu) 南京大屠殺的專(zhuan) 著。“這是一種道義(yi) 上的責任,也是受害者們(men) 應得的公道。”張純如在電話中這樣向母親(qin) 闡述她的寫(xie) 作決(jue) 心。
張純如曾說:“我希望南京大屠殺能夠深入公眾(zhong) 意識。除非我們(men) 真正了解這些暴行是如何發生的,否則我們(men) 不能確定它不會(hui) 再次發生。”
為(wei) 此,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二十幾歲的年紀,每天與(yu) 南京大屠殺那段殘忍血腥的曆史為(wei) 伴,張純如一度感到痛苦和窒息。
張純如花費近三年的時間,在美國國家檔案館和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shu) 館等處孜孜不倦地查閱檔案、挖掘史料,在世界各地訪問了許多幸存者。
最終,在各種觸目驚心的資料的基礎上,1997年,張純如著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出版,震驚了西方世界。
“一個(ge) 人可以為(wei) 世界帶來巨大的改變”
張純如的著作描寫(xie) 了日軍(jun) 在南京強奸、虐待、殺害大批中國平民的詳情,改變了西方世界長期遮蔽南京大屠殺的現狀。這本書(shu) 在一個(ge) 月內(nei) 打入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shu) 排行榜,並被評為(wei) 年度最受讀者喜愛的書(shu) 籍。
張純如紀念館展陳區以“不能忘卻的紀念”為(wei) 主題。張純如紀念館供圖
哈佛大學教授威廉 柯比認為(wei) ,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殺的英文著作”。該書(shu) 在隨後數年內(nei) 再版十餘(yu) 次,迄今印數已近百萬(wan) 冊(ce) 。
張純如憑借自己的執著、努力與(yu) 勇氣,直麵了人類曆史上那一段慘絕人寰的記憶,讓世界上更多人看到了抗日戰爭(zheng) 時期日軍(jun) 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
麵對日本右翼勢力歪曲和否認侵略的言論,張純如用血淋淋的史實,痛聲直呼:“否認是暴行的組成部分”,“如果日本政府不正視其戰時領導人的罪行,曆史就會(hui) 讓他們(men) 像他們(men) 的祖先一樣受到玷汙”。
成書(shu) 後,張純如遭受了日本右翼勢力的騷擾和威脅,她曾對朋友說,她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後來張純如不幸患上憂鬱症,精神多次崩潰。
2004年11月9日,她在自己的車中開槍自殺,年輕的生命終結於(yu) 36歲。
張純如用自己的生命印證了她曾說過的話:“請相信一個(ge) 人的力量。一個(ge) 人可以為(wei) 世界帶來巨大的改變”。(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