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1月16日電(記者 範宇斌)11月15日至17日,由國家宗教事務局指導,上海市委統戰部、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局主辦的“海上論道”高峰論壇在滬舉(ju) 行。本次論壇以“愛國愛教 進而有為(wei) ”為(wei) 主題,聚焦“我國宗教教義(yi) 教規的中國化闡釋”,集中展示近年來上海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的理論和實踐成果。
“海上論道”高峰論壇在上海舉(ju) 辦。 張昊 攝
會(hui) 議指出,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是積極引導宗教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的重大戰略舉(ju) 措,是新時代黨(dang) 的宗教工作的重大曆史任務。曆史和實踐證明,宗教隻有適應社會(hui) 發展和民心所向,順應時代和文明的呼喚,才能立足當地、健康傳(chuan) 承。我國宗教隻有堅持中國化方向,才能更好地與(yu) 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在時代發展進步中發揮積極作用。
會(hui) 議認為(wei) ,上海曆來是中西文化交匯之地,長期引領開放風氣之先,在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產(chan) 生了重要影響。上海宗教界對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重要性和規律性的認識更加深刻,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斷提升,取得了一大批理論和實踐成果。
會(hui) 議強調,上海要從(cong) 黨(dang) 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引導好“中國化”,從(cong) 發揮宗教界主體(ti) 作用的角度實踐好“中國化”,從(cong) 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維度保障好“中國化”,積極適應當代中國社會(hui) 發展形勢,不斷推進宗教工作高質量發展。
第四屆“海上論道”主題征文活動頒獎儀(yi) 式。 範宇斌 攝
據悉,“海上論道”是由上海市委統戰部、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局於(yu) 2020年聯合推出的宗教工作品牌,是各宗教團體(ti) 聯合開展宗教中國化實踐、加強橫向交流合作的重要活動。今年,上海市深化“海上論道”品牌建設,在講經講道交流活動的基礎上,通過資源整合、內(nei) 容擴充、項目升級,打造更具顯示度的上海宗教工作載體(ti) ,集中展示上海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方麵的理論和實踐成果。
在論壇主旨演講環節,北京大學哲學係、宗教學係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宗教學會(hui) 副會(hui) 長張誌剛認為(wei) ,中國宗教史是世界宗教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教中國化”是必由之路:既然生存於(yu) 斯、發展於(yu) 斯,中國各宗教理應融入中華文化、中華民族與(yu) 中國社會(hui) ,共同弘揚“以人為(wei) 本、和而不同、兼容並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持守各自的基本信仰、核心教義(yi) 、禮儀(yi) 製度的同時,不斷發掘教義(yi) 教規中裨益於(yu) 文明昌盛、民族團結、社會(hui) 和諧的真精神與(yu) 正能量,引導廣大信眾(zhong) 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社會(hui) 發展進步多作積極的、有建設性的貢獻。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唐曉峰從(cong) 曆史和現實的維度出發,提出基督教中國化,必須要回答“三個(ge) 如何”的問題,即“基督教將如何參與(yu) 中華文明的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中國化的基督教將如何與(yu) 世界基督教共融發展,基督教將如何適應當代中國社會(hui) 發展”。對這“三個(ge) 如何”,他以中國基督教與(yu) 中華文明之間互動的“三項原則”來回應,即“堅持基督教的獨特性與(yu) 兼容性的辯證統一,堅持基督教的本土性與(yu) 世界性的辯證統一,堅持基督教的曆時性與(yu) 時代性的辯證統一”。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dong) 研究所所長丁俊表示,伊斯蘭(lan) 教在中國傳(chuan) 承發展1300多年的曆史,就是在中國落地生根、生生不息的曆史,就是在中國化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的曆史。堅持中國化方向是我國伊斯蘭(lan) 教適應中國社會(hui) 的唯一正確道路,特別是從(cong) 曆史脈絡上看,“政治認同、社會(hui) 適應、文化融合”是伊斯蘭(lan) 教中國化的成功經驗。新時代,中國伊斯蘭(lan) 教界需要深刻理解、準確把握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的時代精神及其豐(feng) 富內(nei) 涵,積極發揮主體(ti) 作用,不斷增強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的曆史自覺、理論自覺和行動自覺,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在繼承和弘揚優(you) 良傳(chuan) 統的基礎上不斷開拓進取,與(yu) 時偕行,守正出新,革故鼎新。
在論壇青年論道環節,上海佛教、道教、伊斯蘭(lan) 教、天主教、基督教的青年代表圍繞對教義(yi) 教規的中國化闡釋,結合上海實踐進行交流分享。
上海佛學院副教務長徹忍表示,上海人間佛教思想底蘊深厚,20世紀有圓瑛、太虛、樸老、明暘、真禪等大德在滬駐錫放光,新時代上海佛教界與(yu) 時俱進,踐行人間佛教思想。上海佛教應當依知恩報恩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奉行愛黨(dang) 愛國愛教情懷;依普渡眾(zhong) 生的佛陀精神,弘揚人間佛教思想;依契理契機的教理規則,擔當健康傳(chuan) 承使命。
上海市道教協會(hui) 副會(hui) 長、上海道教學院常務副院長王馳表示,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道教的積極響應是“道教教義(yi) 戒規體(ti) 係的現代化建構”。曆史上道教各宗各派的教義(yi) 和戒規均蘊含著中國文化深層的思想結構和人文精神,而“與(yu) 時遷移,應物變化”的道教核心精神,也決(jue) 定了道門之士一直在革故鼎新。上海道教界要積極探索對教義(yi) 戒規進行現代闡釋的新思路和突破點。
上海市伊斯蘭(lan) 教協會(hui) 副會(hui) 長、小桃園清真寺副教長趙陽表示,伊斯蘭(lan) 教傳(chuan) 入中國1300餘(yu) 年,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尊重,形成了伊斯蘭(lan) 教中國化獨具特色的曆史經驗。近年來,上海市伊斯蘭(lan) 教協會(hui) 弘揚愛國愛教的曆史傳(chuan) 統,持續走傳(chuan) 承創新之路,在新編、新譯、新注的基礎上,加強“解經”工作的係統化理論化集成。
上海市徐匯區天主教愛國會(hui) 常委、徐家匯天主堂副本堂神甫謝慧敏表示,民主辦教的精神在上海天主教一代代的發展傳(chuan) 承中延續、傳(chuan) 遞。實踐證明,民主辦教不僅(jin) 是上海天主教實現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的重要途徑,也是新時代教會(hui) 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相信在全體(ti) 神職人員和廣大教友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天主教的民主辦教事業(ye) 必將在思想、製度和實踐上進一步走深走實。
上海市黃浦區基督教教務委員會(hui) 副主任、秘書(shu) 長,惠中堂堂管會(hui) 主任陳軼麗(li) 表示,上海基督教始終秉持聯合教會(hui) 的理念和“兩(liang) 會(hui) ”治理模式,以“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七十周年”陳列展、基督教中國化實踐展示館等形式,積極展示“聯合”成果,最大程度發揮“聯合”效應。麵向未來,上海基督教要從(cong) 神學思考、組織結構、社會(hui) 功能等方麵繼續努力,探索“聯合”新成果。
論壇現場發布《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聯合倡議書(shu) 》。 張昊 攝
論壇上,上海各宗教團體(ti) 共同發布了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聯合倡議書(shu) ,號召上海全市宗教界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推進教義(yi) 教規、管理製度、禮儀(yi) 習(xi) 俗、行為(wei) 規範等方麵的中國化。
論壇現場還為(wei) 第四屆“海上論道”主題征文活動獲優(you) 秀組織獎和一等獎的代表進行了頒獎。此外,上海佛教、道教、伊斯蘭(lan) 教、天主教、基督教分別舉(ju) 辦了五場平行論壇,圍繞教義(yi) 教規中國化闡釋進行深入探討。(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