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一帶一路”青年友好交流項目走進貴州——歐亞(ya) 國家媒體(ti) 看貴州活動在貴陽啟動。
6天時間裏,來自哈薩克斯坦、烏(wu) 茲(zi) 別克斯坦、格魯吉亞(ya) 、亞(ya) 美尼亞(ya) 等10個(ge)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記者走進貴州4個(ge) 市(州),用筆端、鏡頭和親(qin) 身體(ti) 驗,深入挖掘貴州各地區、各領域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做法和突出亮點,積極對外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貴州實踐。
多彩貴州是自然的珍寶、文化的瑰寶、開放的熱土,近年來,貴州創新發展思路,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奮力打造西部大開發綜合改革示範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樣板區、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和內(nei) 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10月26日,歐亞(ya) 國家媒體(ti) 看貴州活動在貴陽啟動。人民網記者 塗敏攝
逐綠而行 厚植生態優(you) 勢
深秋時節,觀山湖公園碧水環繞、層林盡染,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精美畫卷。公園外圍,一條紅褐色的步道如項鏈般串起周邊景致,吸引了不少市民觀光打卡。
花香鳥鳴相映成趣,亭台樓閣點綴其間。沿著步道緩緩前行,園內(nei) 風光漸次鋪開。“非常雅致,空氣新鮮純淨,一切都棒極了。”摩爾多瓦“諾伊”通訊社代表謝爾蓋·若魯迪讚歎不已。
觀山湖公園位於(yu) 貴陽市觀山大橋南北兩(liang) 側(ce) ,總占地5500餘(yu) 畝(mu) ,其中森林麵積4160畝(mu) ,園內(nei) 林木茂盛、空氣清新、湖水透澈,是貴陽的城市“綠肺”。
2021年,借貴陽市“一圈兩(liang) 場三改”建設之機,觀山湖區圍繞觀山湖公園、閱山湖公園、營盤坡公園等“城市綠心”,規劃了總長約400公裏的健康綠道。
歐亞(ya) 國家媒體(ti) 記者走進觀山湖公園。人民網 陽茜攝
“中央片區以觀山湖公園為(wei) 核心,串聯15個(ge) 口袋公園。”貴陽市生態環境局觀山湖分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曹楊坦言,綠道集生態保護、綠色出行、健身休閑等為(wei) 一體(ti) ,致力於(yu) 讓市民“開窗見綠、出門入園”的心願從(cong) 藍圖變為(wei) 現實。
以山體(ti) 和黃果樹大瀑布為(wei) 載體(ti) ,在保護原有生態的前提下,通過光影的絢麗(li) 筆觸,打造有別於(yu) 日間體(ti) 驗的“超震撼”沉浸式光影視覺盛宴。自2021年6月開門迎客,“夜遊黃果樹”就備受省內(nei) 外遊客青睞。
夜色闌珊、霓虹閃爍,走進夜幕下的黃果樹風景名勝區,絢麗(li) 多彩的燈光秀從(cong) 前廣場一路點亮至大瀑布,與(yu) 遠山近景交相輝映,仿若遺落在山水間的“夜間精靈”,引得現場遊客驚歎連連。
“大瀑布亮起來的瞬間,真的像仙境!”光影視覺和秀麗(li) 山水的“夢幻聯動”,讓《吉爾吉斯斯坦言論報》商務經理烏(wu) 瑪特庫爾·布拉爾基耶娃頗為(wei) 震撼。她說,對於(yu) 瀑布這樣珍貴的自然景觀,當地在有效保護的同時,還能創新發揚其中的意蘊,實在難得。
光影中的黃果樹大瀑布。人民網 陽茜攝
作為(wei) 國內(nei) 首個(ge) 以自然峽穀為(wei) 載體(ti) 的行浸式夜遊地,黃果樹夜遊項目通過“光影+藝術+文化”協同創新,實現“景+域”融合發展,推出僅(jin) 3個(ge) 月,就成功入選貴州首屆夜遊消費季四大精品夜遊目的地。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為(wei)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區,貴州深入踐行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理念,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yu) 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得益彰的新路,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創新傳(chuan) 承 堅守文化自信
貴州是多民族聚居省份,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千百年來,各民族既悉心嗬護、保留、延續著獨有的文化傳(chuan) 統,又孕育出共同的文化品格,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與(yu) 共的“文化千島”。
“你們(men) 在什麽(me) 場合穿苗族服飾?”“手工縫製一套這樣的衣服要多長時間?”“衣服上的刺繡圖案有什麽(me) 意義(yi) ?”……一下車,歐亞(ya) 國家記者就將身著苗族盛裝的邰春花團團圍住,請她詳細介紹苗族服飾及刺繡技藝。
歐亞(ya) 國家記者拍攝記錄黔東(dong) 南州施洞鎮民族手工藝品。人民網 陽茜攝
邰春花是國家級非遺項目《苗族刺繡》州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她所在的黔東(dong) 南州施洞鎮苗族文化底蘊深厚,不僅(jin) 有工藝精湛、精彩紛呈的刺繡和銀飾,還有記載苗族曆史文化、精美絕倫(lun) 的苗族服飾。
“這是苗族土布,曆經10多道工藝製作而成,紋樣是一針針繡上去的。”邰春花大方展示苗族傳(chuan) 統服飾,她身後的春花非遺博物館裏,數名繡娘正飛針走線,不一會(hui) 兒(er) ,一隻可愛的動物圖案就初見雛形。
為(wei) 傳(chuan) 承和弘揚苗族文化,邰春花結合現代審美和市場需求,帶領繡娘們(men) 將傳(chuan) 統紋飾、民族符號等融入刺繡產(chan) 品,成功打造出苗繡手提包、筆記本等係列產(chan) 品,深受顧客喜愛。
“苗族服飾和刺繡產(chan) 品色彩明快,很有特色。”來自土庫曼斯坦的托菲克·馬梅多夫表示,這是他第一次接觸苗族文化,印象極其深刻,已經買(mai) 了幾件手工藝品準備送給朋友。
參觀古建築、欣賞花燈戲、品嚐特色美食,漫步在青石板鋪成的小巷裏,歐亞(ya) 國家記者在原住民地方特色的濃厚氛圍中邂逅舊州慢生活。
舊州古鎮位於(yu) 安順市西秀區,是中國屯堡文化的發源地和聚集區之一,也是黔中文化核心區。在這裏,明代“調北征南、調北填南”的屯堡人仍保持大明遺風,鳳陽漢裝、屯堡美食等古老的生活習(xi) 慣至今已傳(chuan) 承六百餘(yu) 年。
航拍舊州古鎮。人民網 陽茜攝
“我喜歡這裏的傳(chuan) 統服飾,穿上後像是一位舞者,讓我也想跳舞。”欣賞完花燈戲表演,來自格魯吉亞(ya) 的記者凱瑟琳·古盧阿迫不及待試穿了花族服飾。她說,舊州古鎮的傳(chuan) 統服裝不僅(jin) 顏色好看,銀飾也很漂亮,自己非常喜歡。
青石街巷縱橫交錯,傳(chuan) 統民居鱗次櫛比。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旅遊資源稟賦,舊州古鎮大力發展以文化品鑒、避暑休閑、農(nong) 耕體(ti) 驗、特色飲食等為(wei) 主要業(ye) 態的鄉(xiang) 村旅遊,吸引了各地遊客紛至遝來。
產(chan) 業(ye) 賦能 築牢發展之基
“在中國,數字經濟給人們(men) 生活帶來巨大益處,數字技術的多場景應用值得各方借鑒、學習(xi) 。”在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交流體(ti) 驗中心,歐亞(ya) 國家記者們(men) 切身感受到了中國在以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wei) 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所取得的豐(feng) 碩成果。
貴州是全國首個(ge) 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為(wei) 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為(wei) 引領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貴州深入實施數字產(chan) 業(ye) 強鏈和“萬(wan) 企融合”大行動,聚力打造數據中心、智能終端、數據應用三個(ge) 千億(yi) 級主導產(chan) 業(ye) 集群,加速實體(ti) 經濟數字化轉型。
在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交流體(ti) 驗中心,歐亞(ya) 國家記者體(ti) 驗貴州大數據應用場景。人民網 陽茜攝
2015年至2021年,貴州全省數字經濟增速連續七年位居全國第一。眼下,投資10億(yi) 元的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主樞紐中心正加緊建設。作為(wei) 集聚全球超大型數據中心最多的地區之一,豐(feng) 富的“算力”,已成為(wei) 貴州獨特的優(you) 質資源。
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交流體(ti) 驗中心緊緊圍繞“傳(chuan) 播中心、展示中心、體(ti) 驗中心、教育中心”四大功能定位,為(wei) 大數據行業(ye) 發展提供傳(chuan) 播、展示、體(ti) 驗、教育窗口,是貴州、貴陽大數據產(chan) 業(ye) 發展的微縮景觀。
秋日清晨,山間薄霧縈繞,將化屋山水隱藏其中。“就像是一幅傳(chuan) 統中國山水畫。”登上觀景台,來自亞(ya) 美尼亞(ya) 的記者帕魯伊爾·西尼亞(ya) 夫斯基被美景迷得離不開眼。
化屋村位於(yu) 黔西市新仁苗族鄉(xiang) ,地處六衝(chong) 河、鴨池河、鴨甸河交匯處,境內(nei) 山水秀美、風景如畫。為(wei) 吸引更多遊客前來,化屋村在峽穀間創新打造“花都裏·化屋野奢度假營地。”
航拍掩映在晨間薄霧中的“花都裏·化屋野奢度假營地“。人民網 陽茜攝
“營地占地100畝(mu) ,建在烏(wu) 江源百裏畫廊、化屋之巔的懸崖上,右可賞絕美山水風光,左可觀獲橋梁屆‘諾貝爾獎’的鴨池河大橋。”化屋村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露營基地現有帳篷40多頂,於(yu) 今年5月投入運營,是化屋村新的旅遊名片。
記者了解到,除休閑觀光、定製研學外,“花都裏·化屋野奢度假營地”還聯動化屋村臨(lin) 近景點,推出水上觀光遊及滑翔傘(san) 、飛拉達、直升機等體(ti) 旅融合新產(chan) 品,以帶動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就業(ye) 增收。
綠色,是貴州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多年來,貴州堅持把綠色植入產(chan) 業(ye) 發展“基因”,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2022年,貴州全省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達到46%。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