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烏(wu) 魯木齊11月20日電 題: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為(wei) 何煥發新機?
——專(zhuan) 訪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阿地裏·居瑪吐爾地
作者 苟繼鵬
作為(wei) 中國少數民族三大英雄史詩之一的《瑪納斯》,堪稱“柯爾克孜族的百科全書(shu) ”。《瑪納斯》是一部什麽(me) 樣的史詩?何以在新疆傳(chuan) 唱千年曆久彌新?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阿地裏·居瑪吐爾地近日在烏(wu) 魯木齊就此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瑪納斯》是一部什麽(me) 樣的英雄史詩?它為(wei) 何在柯爾克孜族民眾(zhong) 心中具有重要地位?
阿地裏·居瑪吐爾地:《瑪納斯》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偉(wei) 大史詩”。它以柯爾克孜族漫長而曲折的曆史為(wei) 背景,以瑪納斯及其七代子孫不畏艱險、開拓進取、頑強拚搏、前仆後繼的感人事跡為(wei) 內(nei) 容,用優(you) 美動聽、節奏鏗鏘的韻文體(ti) 演唱形式,講述他們(men) 驚心動魄、勇往直前的英雄業(ye) 績,體(ti) 現了柯爾克孜族熱愛故鄉(xiang) 、追求和諧美好生活、誓死保衛家園、團結周邊部族、共同開創美好未來的崇高精神。
近年來,根據《瑪納斯》改編的歌劇、舞劇、歌舞劇等先後向外界公演。圖為(wei) 歌舞劇《瑪納斯》演出現場。苟繼鵬 攝
“瑪納斯”不僅(jin) 是史詩第一部主人公的名字,也是整個(ge) 八部史詩的統稱。史詩將柯爾克孜族曆史、文化、習(xi) 俗、社會(hui) 、自然、哲學、美學、宗教、藝術、人生觀、價(jia) 值觀及各種社會(hui) 文化知識融入其中,體(ti) 現了海納百川的百科全書(shu) 性質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千百年來以口頭形式傳(chuan) 唱,是柯爾克孜族民眾(zhong) 精神文化的結晶,也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chan) ,成為(wei) 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一個(ge) 組成部分。
歌舞劇《瑪納斯》男女主角。苟繼鵬 攝
中新社記者:新疆對傳(chuan) 承與(yu) 保護《瑪納斯》采取了哪些措施?中國學者對《瑪納斯》的研究經曆了怎樣的發展曆程?
阿地裏·居瑪吐爾地:《瑪納斯》史詩在中國的搜集、記錄、翻譯、研究始於(yu) 20世紀60年代初期。當時的調查記錄工作是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及中央民族大學等單位聯合組成調查組展開的。
從(cong) 20世紀80年代開始,又有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等單位的學者深度參與(yu) 。在各民族專(zhuan) 家學者的攜手合作、共同努力下,《瑪納斯》史詩的研究保護工作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經過幾代學者的不懈努力,最終將中國的“瑪納斯學”發展成為(wei) 一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zhuan) 門學科。中國的“瑪納斯學”已經在國際史詩話語平台上擁有重要地位,並開始逐步引領國際“瑪納斯學”的研究方向。
新疆作為(wei) 《瑪納斯》史詩的傳(chuan) 承地,幾十年來,在史詩的傳(chuan) 承保護方麵采取了很多措施,並取得顯著成就,具體(ti) 體(ti) 現在對史詩的文本調查采錄、藝人培訓、舉(ju) 辦史詩演唱競賽和學術研討會(hui) 、樹立標誌性雕塑和開設展覽館等文化設施、出版史詩的柯爾克孜原文、出版國家通用語言及其他民族語言翻譯文本等。
《瑪納斯》史詩於(yu) 2006年入選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2009年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
2023年7月,第九屆瑪納斯國際文化旅遊節推介會(hui) 現場。苟繼鵬 攝
中新社記者:《瑪納斯》何以在新疆傳(chuan) 唱千年曆久彌新?
阿地裏·居瑪吐爾地:史詩初現於(yu) 9至10世紀,到16世紀時開始流傳(chuan) ,並在史詩歌手“瑪納斯奇”的演唱中不斷得到完善,以典型的譜係式敘事結構,走向口頭藝術的高峰。
史詩歌手們(men) 用優(you) 美而獨特的韻文體(ti) 形式口頭演述,將瑪納斯及其七代子孫一生的業(ye) 績和人生軌跡呈現在聽眾(zhong) 麵前,並在這一過程中融入柯爾克孜族多重文化元素,引領聽者跨越時空,感受古代柯爾克孜族民眾(zhong) 波瀾起伏、豐(feng) 富多彩的生活。
《瑪納斯》史詩無論是對人生禮儀(yi) 、草原山區風光、戈壁荒野的描述,還是對征戰、婚禮、慶典、狩獵、賽馬等場景的描述,都達到了口頭文學敘事藝術的巔峰,把柯爾克孜族民眾(zhong) 古代生活的方方麵麵巧妙融入口頭敘事當中,生動勾勒出古代柯爾克孜族民眾(zhong) 社會(hui) 生活的民俗畫卷,並通過感人的故事情節啟迪後人、教育後代,在千百年的傳(chuan) 唱中曆久彌新。
第九屆瑪納斯國際文化旅遊節上,《瑪納斯》說唱表演吸引眾(zhong) 多柯爾克孜族民眾(zhong) 觀看。苟繼鵬 攝
中新社記者:您認為(wei) 在《瑪納斯》的傳(chuan) 承與(yu) 保護中應如何進行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
阿地裏·居瑪吐爾地:《瑪納斯》史詩包含的文化要素為(wei) 各類藝術形式的改編提供了極為(wei) 豐(feng) 富的創作源泉。中央歌劇院的歌劇《瑪納斯》,江蘇無錫和新疆阿合奇縣文工團合排的舞劇《瑪納斯》,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文工團排演的歌舞劇《瑪納斯》等,以及各民族藝術家據史詩內(nei) 容和人物創作的雕塑、繪畫、音樂(le) 、漫畫、動漫等,都是對史詩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有益嚐試,且仍有廣闊開拓挖掘空間。
2023年7月中旬,第九屆瑪納斯國際文化旅遊節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wu) 恰縣開幕。圖為(wei) 開幕式現場。苟繼鵬 攝
新時代,需進一步挖掘史詩中適應時代的內(nei) 容,把史詩古老而豐(feng) 富的內(nei) 涵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美好願景相結合,升華和拓展英雄史詩主題,在曆史與(yu) 現實的多維空間中弘揚主旋律,激發昂揚奮進的中華民族精神。(完)
受訪者簡介:
阿地裏·居瑪吐爾地,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博士後合作導師,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新疆大學天山學者。著有《英雄史詩與(yu) 口頭傳(chuan) 統:〈瑪納斯〉史詩的文本形態與(yu) 史詩藝人的演唱藝術》《〈瑪納斯〉史詩歌手研究》《〈瑪納斯〉演唱大師居素普·瑪瑪依評傳(chuan) 》《中國柯爾克孜族》《中國瑪納斯學辭典》等20餘(yu) 部,翻譯《瑪納斯》等柯爾克孜族史詩共計十萬(wan) 餘(yu) 行。翻譯出版《文學與(yu) 藝術》《雪豹的後裔》《吉爾吉斯詩歌選》等10餘(yu) 部。曾獲“駿馬獎”“山花獎”“天山文藝獎”等。在國內(nei) 外發表學術論文150餘(yu) 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