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歐洲太空探索之路挑戰重重

徐令緣 發布時間:2023-11-28 09:12: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歐洲太空探索之路挑戰重重(環球熱點)

  本報記者 徐令緣

  近日,歐洲航天局在西班牙塞維利亞(ya) 舉(ju) 辦旨在確保阿麗(li) 亞(ya) 娜6號運載火箭財務合作的峰會(hui) ,試圖在德法兩(liang) 國紛爭(zheng) 間找到折中解決(jue) 方案。經過激烈討論,歐洲航天局成員國終於(yu) 達成一致,決(jue) 定從(cong) 2026年起每年為(wei) 阿麗(li) 亞(ya) 娜6號火箭提供3.4億(yi) 歐元公共基金,保障阿麗(li) 亞(ya) 娜6號火箭明年首次試射及到2030年總共42次商業(ye) 發射。

  法國政府表示:“這會(hui) 保障阿麗(li) 亞(ya) 娜6號商業(ye) 模式在未來10年的穩固性。”路透社援引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的話稱:“這是歐洲航天史上的一個(ge) 重大成功時刻。它維護了歐洲在進入太空問題上的團結。”

  “在太空探索領域產(chan) 生危機感”

  日前,歐洲阿麗(li) 亞(ya) 娜6號運載火箭在法屬圭亞(ya) 那發射台上完成8分鍾“熱火”測試。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阿麗(li) 亞(ya) 娜6號運載火箭點燃其低溫發動機,持續覆蓋整個(ge) 核心飛行階段約470秒左右的時間。這一過程是對火箭太空飛行狀態的真實模擬,以評估其運行狀態。這標誌著歐洲下一代重型運載火箭首飛進入倒計時階段。

  “目前,歐洲在深空探測、地球觀測、衛星導航等領域保持較高水平。近年來,歐洲太空探索和開發活動主要采用國際合作方式展開,如參與(yu) 美國主導‘阿爾忒彌斯計劃’等。”中國航天係統科學與(yu) 工程研究院研究員範炳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中國現代國際關(guan) 係研究院軍(jun) 控研究中心主任郭曉兵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衛星應用方麵,歐洲正在維持並升級伽利略衛星導航係統並建設低軌道寬帶星座;載人航天方麵,歐洲積極參與(yu) 美國主導的“阿爾忒彌斯計劃”,為(wei) 獵戶座載人飛船提供推進艙,還為(wei) SLS重型火箭供應部分組件,並參與(yu) 建設繞月空間站。

  不過,在太空探索領域,歐洲已經開始產(chan) 生危機感。

  據德國《商報》報道,德國航天局局長瓦爾特·佩爾澤說:“歐洲在進入太空方麵處在深重危機當中。”2022年,美國發射火箭近80次,俄羅斯也有大約20次。但歐洲僅(jin) 5次,與(yu) 印度相同,而且今年發射次數會(hui) 更少。

  今年6月,最後一枚阿麗(li) 亞(ya) 娜5型火箭從(cong) 法屬圭亞(ya) 那的庫魯航天中心升空。其後繼型號阿麗(li) 亞(ya) 娜6型火箭本應在2020年就緒,但技術難題導致其首飛一再推遲。歐洲的另一個(ge) 大型項目也有問題:由意大利阿維奧公司製造的適合運載中等載荷的“織女星—C”火箭在去年12月首次執行商業(ye) 發射任務,但在升空幾分鍾後就墜入大海。

  據英國《衛報》報道,歐幾裏得望遠鏡近日傳(chuan) 回第一批深空宇宙圖像,揭開“黑暗宇宙”神秘麵紗。但是,由於(yu) 阿麗(li) 亞(ya) 娜5號的退役與(yu) 6號的延遲發射,歐洲缺失獨立將歐幾裏得望遠鏡送入太空能力,最終選擇與(yu) SpaceX合作使用獵鷹9號完成這一發送任務。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指出,歐洲可能成為(wei) “下一場太空競賽的旁觀者”。報道還援引相關(guan) 報告稱,太空經濟正處於(yu) 與(yu) 20年前互聯網經濟類似的拐點,如果不做出積極回應,歐洲將錯過下一波“穀歌和亞(ya) 馬遜的浪潮”。

  “太空運輸係統對外依賴嚴(yan) 重”

  專(zhuan) 家分析指出,歐洲在太空探索領域擁有自身優(you) 勢。

  北京航天馭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唐歌實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得益於(yu) 歐洲航天局等機構的開放政策及資助,歐洲國家在太空國際合作方麵表現出色。通過協作,歐洲各國實現資源共享與(yu) 成本分擔,許多重大項目得以成功落地。同時,歐洲在空間科學領域具有強大實力,歐洲的太空探測和觀測項目持續推動科學前沿發展。

  範炳健認為(wei) ,歐洲擁有性能優(you) 異的太空科研基礎設施以及良好的太空科學文化氛圍,而且在太空探索和開發過程中,積累了太空技術、工程、管理和國際合作方麵的經驗,形成了較為(wei) 雄厚的人才積澱,這些優(you) 勢為(wei) 歐洲太空探索及開發事業(ye) 提供動力。

  不過,歐洲太空探索之路仍然挑戰重重。“歐洲太空探索運輸係統對外依賴嚴(yan) 重。”範炳健指出,歐洲的優(you) 勢在於(yu) 開發太空科學載荷,開展太空技術驗證,但如果發射和著陸能力跟不上,歐洲太空探索和開發活動的自主性和可持續性將受到製約。

  據《印度教徒報》報道,目前,阿麗(li) 亞(ya) 娜6號發射推遲,歐洲的另一主流運載火箭織女星—C型火箭也處於(yu) 停運狀態。而且,受俄烏(wu) 衝(chong) 突影響,歐洲國家失去了搭載俄羅斯聯盟號進入太空的機會(hui) 。歐洲麵臨(lin) 太空入口缺失困境。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歐洲阿麗(li) 亞(ya) 娜5號火箭原本在大型衛星發射中占主導地位,但當前已被美國SpaceX公司開發的可重複使用獵鷹火箭超越。阿麗(li) 亞(ya) 娜6號雖然試飛在即,但其製造成本能否具有競爭(zheng) 力還須市場檢驗。

  “歐洲的太空探索活動涉及多個(ge) 國家,需要複雜的政治協調,這可能導致相關(guan) 決(jue) 策過程複雜而緩慢。”唐歌實說。英國《衛報》文章稱,法國與(yu) 德國的密切關(guan) 係一直被視為(wei) 歐洲一體(ti) 化的驅動引擎。但最近幾年,這架“引擎”卻不時發出不和諧的音調,兩(liang) 國在包括太空領域合作在內(nei) 的諸多領域很難達成共識。郭曉兵也指出,在太空探索與(yu) 開發領域合作時,歐洲各國受各自利益考量影響,在財政分配上時常難以達成共識,執行效率受限。

  “歐洲國家開始尋求團結協作”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道,此次歐洲各國在發射阿麗(li) 亞(ya) 娜6號和織女星—C型火箭上達成協議,意味著在自主開拓太空入口的共同訴求麵前,歐洲各國開始積極尋求團結協作。

  唐歌實指出,歐洲的太空探索可能會(hui) 受到政府投資、國際合作機會(hui) 、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等因素的影響,但預期未來歐洲將保持在太空探索領域的積極參與(yu) ,通過協同合作努力抓住太空探索領域的機遇。

  歐洲航天局資料顯示,歐洲航天局總幹事約瑟夫·阿施巴赫提出旨在增強未來歐洲太空領域自主權、領導力和責任感的未來計劃。“讓我們(men) 大膽一點,讓歐洲走在太空探索最前沿!”丹麥前首相安德斯·福格·拉斯穆森也曾大力呼籲增加太空探索投資,“如果我們(men) 不這樣做,我們(men) 就會(hui) 落後並依賴他人。”

  歐洲航天局指出,其當前首要任務是加強歐洲航天局與(yu) 歐盟的關(guan) 係。歐洲航天局將與(yu) 歐盟委員會(hui) 展開更加密切的合作,由歐盟委員會(hui) 為(wei) 太空探索活動統一協調調度資源,優(you) 先完成旗艦項目,優(you) 化歐洲太空開發合作效率。

  據歐洲航天局數據,到2040年,太空市場或太空經濟體(ti) 量或將達1萬(wan) 億(yi) 美元。歐洲航天局強調,扶植優(you) 秀太空企業(ye) 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迫在眉睫。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歐洲航天局準備發起競標,開發一種用於(yu) 在國際空間站之間運送貨物的機器人太空艙。分析指出,該項舉(ju) 措標誌著歐洲航天局傳(chuan) 統項目運營方向發生重大轉變。競標獲勝企業(ye) 將獲得歐洲航天局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同時還會(hui) 使用商業(ye) 運營模式,以促進歐洲太空商業(ye) 活動蓬勃發展。歐洲航天局高級顧問小組發表報告指出,加大太空探索投資並支持其商業(ye) 化運作,能夠有效吸引頂尖人才,宏偉(wei) 的太空願景也將促進歐洲走向團結。

  範炳健分析道:“歐洲把太空探索和開發能力視為(wei) 重要的戰略自主支撐力量,高度重視其發展,並通過多種舉(ju) 措促進太空探索和開發。不過,不可回避的現實是,歐洲在高舉(ju) 戰略自主旗幟的同時,在獨立進入太空及載人太空探索等領域,對國際夥(huo) 伴尤其是美國的依賴呈增長趨勢。歐洲能否在太空探索和開發方麵實現戰略自主,其目標能實現到什麽(me) 程度,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可以確定的是,統籌並整合優(you) 勢資源和力量是歐洲突破戰略自主困境的必由之路。”(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