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德國“汽車教父”:德中應攜手發展、共同進步

花放、穀羽桐 發布時間:2023-12-11 09:11:00來源: 人民網-國際頻道

杜登霍夫接受采訪。人民網 劉動攝

  杜登霍夫接受采訪。人民網 劉動攝

  人民網北京12月8日電 (花放、穀羽桐)“我們(men) 必須和中國深化合作。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到2030年,中國的汽車銷量將占全球市場的35%”,被譽為(wei) “汽車教父”的德國著名汽車經濟專(zhuan) 家、德國汽車研究中心名譽教授杜登霍夫日前在接受人民網專(zhuan) 訪時強調了中國市場與(yu) 德中汽車合作的重要性。

  “非常簡單的汽車,還有很大改進空間”,這是中國汽車2010年在歐洲車展上留給杜登霍夫的第一印象。而在今年的慕尼黑國際車展上,中國車企已經成為(wei) 了全場焦點,幾乎所有人都在關(guan) 注中國企業(ye) 展出的最新技術和產(chan) 品。杜登霍夫表示,過去中國在汽車領域一直向德國學習(xi) 。但現在,這種“師徒關(guan) 係”已經開始反轉。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和車輛的智能化領域發展很好、水平很高,德國車企應該向中國學習(xi) 。

  “沒有中國製造的電池,電動汽車行業(ye) 將舉(ju) 步維艱”,杜登霍夫分析指出,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占整車成本可達40%。中國有能力大規模生產(chan) 高科技動力電池,而德國汽車製造商無論是在德國本土或是中國工廠生產(chan) 的電動汽車都離不開這些電池。德國第一家投入運行的電動汽車電池大型生產(chan) 工廠正是由中國企業(ye) 寧德時代在圖林根州的阿恩施塔特建造的。

  杜登霍夫坦言,如果沒有中國企業(ye) 在歐洲、在德國的投資,德國的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將變得無比脆弱。如果不和中國企業(ye) 合作,不充分利用中國企業(ye) 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優(you) 勢,德國車企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競爭(zheng) 力將大打折扣。

  “隻有深化合作,才能在未來實現共贏”,杜登霍夫強調,無論是對於(yu) 德中兩(liang) 國在汽車領域的合作,還是涉及全球汽車行業(ye) ,緊密合作才可能實現降本增效。德中雙方應進一步加強合作,未來才能共同進步。雙方合作大有可為(wei) ,未來應攜手發展、共同進步。

  12月7日,中國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會(hui) 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ya) 東(dong) 針對德國政府就歐盟啟動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一事作出回應。中方認為(wei) ,此次反補貼調查不符合中歐雙方汽車產(chan) 業(ye) 的利益,嚴(yan) 重擾亂(luan) 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nei) 的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不利於(yu) 中歐乃至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並將對中歐經貿關(guan) 係產(chan) 生負麵影響。中歐經貿合作的本質是優(you) 勢互補、互利共贏。

  杜登霍夫指出,歐盟此舉(ju) 對於(yu) 整個(ge) 德國汽車行業(ye) 而言無疑是非常危險的,甚至有可能對德中兩(liang) 國合作造成影響。事實上,中國電動汽車行業(ye) 的成本優(you) 勢是通過幾十年的發展才建立起的天然競爭(zheng) 優(you) 勢。是中國企業(ye) 以市場為(wei) 導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不斷開拓創新,通過在動力電池和軟件等領域長期投資才建立起的天然競爭(zheng) 優(you) 勢。一旦真的陷入貿易戰,德國汽車行業(ye) 恐成為(wei) 最大的輸家。

  杜登霍夫今年已經走訪了多座中國城市,探訪了多家中國汽車企業(ye) 。“中國汽車行業(ye) 在過去10-15年內(nei) 的發展令人印象深刻”,他表示,特別是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車企已經領先於(yu) 德國企業(ye) ,希望兩(liang) 國汽車製造商未來可以深化合作,互相學習(xi) ,共同進步,實現共贏。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