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愛漢字也愛籃球,印尼女孩蘇慧娜想把在中國所學帶回家

張沫涵 呂盛楠 發布時間:2023-12-11 09:5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長春12月10日電(張沫涵 呂盛楠)“我與(yu) 中國有著奇妙的緣分,隨著時間向前發展,現在我們(men) 的聯係更緊密了。”印度尼西亞(ya) 女孩蘇慧娜近日在吉林長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蘇慧娜與(yu) 中國學生一同剪紙。呂盛楠攝

  目前,蘇慧娜在吉林外國語大學讀書(shu) ,本科專(zhuan) 業(ye) 是旅遊管理,研究生主修國際商務。蘇慧娜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據她介紹,自己在童年時期就已與(yu) 漢語結緣。印尼是世界範圍內(nei) 最早發起漢語教學的國家之一,蘇慧娜從(cong) 上小學開始就學習(xi) 漢語拚音、“陰陽上去”等。

  “漢字是四四方方的字,和我們(men) 國家的字是完全不同的,在我眼中漢字非常有趣。”因為(wei) 漢字,蘇慧娜對中國產(chan) 生了強烈的興(xing) 趣,這種好奇心也驅使著她選擇到中國讀書(shu) 。

  蘇慧娜在圖書(shu) 館學習(xi) 。呂盛楠攝

  隻有親(qin) 自踏上這片土地,才能真正感受其無窮魅力。2018年7月,還不滿18歲的蘇慧娜帶著緊張的心情首次抵達中國。當時,她的中文說得還不是特別好,因此不敢與(yu) 同學交流,擔心對方聽不懂自己說的話。

  有了這層障礙,蘇慧娜一度不知該如何主動開口溝通。幸運的是,她沒有放棄,而是多次參加學校組織的演講比賽,還收獲了一些獎項。蘇慧娜告訴記者,每一次比賽都是她自己撰寫(xie) 演講稿,製作展示用的PPT。

  蘇慧娜在演講比賽上獲獎。蘇慧娜供圖

  正是因為(wei) 一次又一次上台鍛煉的機會(hui) ,蘇慧娜的中文說得越來越好。曾因不自信而不敢開口的她,現在可以坐在教室裏聽老師用全中文授課,跟中國同學交流也實現了無障礙,甚至還能聽懂幾句方言。蘇慧娜的父母也誇讚她:“中文有了巨大進步!”

  印尼屬於(yu) 熱帶氣候,全年氣溫較高;長春的冬季寒冷漫長,兩(liang) 個(ge) 地方的氣候天差地別。蘇慧娜回憶,在長春度過的第一個(ge) 冬天,讓她感覺非常煎熬,甚至因為(wei) 不適應還生了好多次病。慢慢地,蘇慧娜開始適應中國北方的氣候,今年冬天,她還像個(ge) 土生土長的東(dong) 北人一樣準備了很多件保暖衣物。“入冬之後,我的身體(ti) 健健康康的。”

  蘇慧娜在籃球社團訓練。呂盛楠攝

  蘇慧娜很愛打籃球,這項運動讓她結識了很多朋友。運球、投籃……奔跑在籃球場上的蘇慧娜,非常享受與(yu) 朋友們(men) 共處的籃球時光。她說,在異國他鄉(xiang) ,能有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

  在本科畢業(ye) 後,蘇慧娜曾回到印尼做了一段時間的翻譯工作。在此期間,她接觸到了許多中國的創業(ye) 者,受他們(men) 影響,蘇慧娜決(jue) 定重返中國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不斷提升自己。

  蘇慧娜坦言,來到中國後,才認識到高鐵、輕軌、地鐵是不同的,曾經的印尼隻有火車。2023年,印尼擁有了第一條高鐵——雅萬(wan) 高鐵,這是中印尼兩(liang) 國務實合作的標誌性項目,給這個(ge) 東(dong) 南亞(ya) 國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蘇慧娜表示,自己會(hui) 把學習(xi) 到的知識帶回家鄉(xiang) ,為(wei) 兩(liang) 國的經濟和人文交流作出一點貢獻。(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