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也門小夥在蘭州留學收獲愛情:中國成為我的第二故鄉

王牧雨 發布時間:2023-12-11 09:5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lan) 州12月10日電 (王牧雨)“她給予了我溫暖的家庭,因為(wei) 我的妻子,中國成為(wei) 我的第二故鄉(xiang) 。”來自也門的蘭(lan) 州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zhuan) 業(ye) 的研究生米都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在中國求學,他不僅(jin) 收獲了豐(feng) 富的知識,更因蘭(lan) 大結緣了自己的妻子。

  2023年10月,就讀於(yu) 蘭(lan) 州大學的米都正在課堂上學習(xi) 。王牧雨 攝

  今年24歲的米都來自也門伊卜市,采訪期間,他用一口流利標準的中文向記者講述起他與(yu) 中國的故事。

  米都的父親(qin) 是一位工程師,很早就與(yu) 中國人開始打交道,也常和幼年的米都提起中國。米都看過不少中國電影,他說很喜歡看成龍和吳京兩(liang) 位中國演員的電影,對中國功夫和文化也十分感興(xing) 趣。

  米都說:“我從(cong) 小對中國一直有很好的印象,覺得這個(ge) 國家很了不起,甚至我們(men) 一直說‘知識,雖遠在中國,亦當求知’。”

  “目前在阿拉伯國家的很多中小學都開設了中文課程,這讓我萌生了學習(xi) 漢語的想法。”米都表示。

  2017年,高中畢業(ye) 的米都,踏上了夢寐以求的赴中國求學之路,來到蘭(lan) 州大學學習(xi) 漢語言文學。

  初到中國時,性格外向的他很快就融入了當地生活。米都也常因自己的“外國人”麵孔,被身邊人“搭訕”,他十分樂(le) 意介紹自己的國家和文化,當起了“外交使者”。

  “剛來中國的時候,發現人們(men) 有時候打招呼的方式會(hui) 用‘你吃了嗎?’。後來我了解了中國文化之後,才意識到這是打招呼的一種方式。”米都說。

  在蘭(lan) 州學習(xi) 期間,《讀者》雜誌成為(wei) 他最熱衷的課餘(yu) 讀物。他說,這本雜誌不僅(jin) 讓他學習(xi) 了漢語,更讓他了解了很多中國故事。他表示,阿拉伯國家和中國的民間文學有很多共通性,比如《阿拉丁神燈》和中國故事《聚寶盆》在故事情節上就有很多相似性。

  2023年10月,米都在蘭(lan) 州品嚐蘭(lan) 州牛肉麵。王牧雨 攝

  對於(yu) 在蘭(lan) 州生活了六年的米都來說,牛肉麵成了他的最愛。如今,他和許多當地人一樣,一天從(cong) 吃一碗“牛大”開啟,也有了自己經常去光顧的牛肉麵館。

  除了收獲學業(ye) 和愛情,米都利用課餘(yu) 時間遊曆了中國許多美麗(li) 的地方,重慶、雲(yun) 南、敦煌等地,這些旅行經曆讓米都見證了中國的大好河山,體(ti) 驗到中國多彩的文化和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

  米都在敦煌旅遊時拍攝照片。(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旅行時,我會(hui) 選擇高鐵,和火車不同,高鐵的速度很快,很平穩舒適。”米都說,在中國,他體(ti) 驗到很多快捷便利的交通方式,讓他感受到了中國的現代化發展。米都表示,也門和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有很多合作,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改善、港口建設和能源領域方麵。米都希望以後能在也門坐上中國建設的高鐵。

  未來,米都的夢想是回國當一名中文教師,同時翻譯兩(liang) 國的文學作品,讓兩(liang) 國人民更加了解彼此的文化。(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