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投資中國)專訪羅蘭貝格戴璞:中國對外資吸引力未減,未來也將是“世界工廠”

龐無忌 發布時間:2023-12-12 09:0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迪拜12月10日電 題:專(zhuan) 訪羅蘭(lan) 貝格戴璞:中國對外資吸引力未減,未來也將是“世界工廠”

  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中國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仍將是‘世界工廠’”,羅蘭(lan) 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hui) 聯席總裁戴璞(Denis Depoux)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hui) (COP28)期間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並未減退。

  戴璞在阿聯酋迪拜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指出,中國吸引外國投資者的理由跟過去一樣——成熟的產(chan) 業(ye) 集群、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巨大的市場。他觀察發現,近些年,許多在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都是大型跨國公司投資、增資,包括化工、汽車、電子等許多行業(ye) 和領域,他們(men) 在中國建了很大的產(chan) 業(ye) 集群。特斯拉在上海建設超級工廠就是個(ge) 很好的例子。這些投資者大都將中國視為(wei) 亞(ya) 洲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供應鏈基地。

  這種趨勢會(hui) 停止嗎?“我認為(wei) 不會(hui) ,因為(wei) 中國過去是、現在是、未來還將是世界工廠,中國的產(chan) 業(ye) 集群的質量是世界其他地方難以比擬的”,戴璞解釋說,在中國投資建設工廠、生產(chan) 所需要的產(chan) 品,會(hui) 比全球其他地方容易很多。“在歐洲或者美國你或許能找到能與(yu) 之匹配的產(chan) 業(ye) 集群,但生產(chan) 成本不同,而且距離亞(ya) 洲的目的地市場也很遠”。

  他補充道,需要看到,未來中國這一“世界工廠”會(hui) 是一個(ge) 跟20年前很不同的“工廠”,因為(wei) 各大公司會(hui) 逐漸將重點放在高附加值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上,而一些低附加值的生產(chan) 線可能會(hui) 轉移到其他地方。

  此外,戴璞提及,現在外國投資者投資中國還有一些新的原因,比如:創新和低碳。一方麵,外國企業(ye) 不想錯過發生在中國的技術突破,中國的生產(chan) 能力、產(chan) 品的卓越性和質量,他們(men) 知道這是他們(men) 自己所無法達到的。

  另一方麵,未來全球供應鏈中的所有東(dong) 西都需要逐漸脫碳,否則就會(hui) 被征稅,比如: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製(CBAM),因此,在決(jue) 定工業(ye) 足跡應該在哪裏時,加快脫碳化的生產(chan) 應該成為(wei) 一種強大的驅動力。

  戴璞認為(wei) ,全球能源轉型正在發生。去年和今年,全球對可再生能源或零碳能源的投資超過了化石能源。對發達國家來說,他們(men) 既有技術也有資金,還有政治意願和相關(guan) 政策,其挑戰就是行動起來。而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這要困難許多,如何獲得氣候融資、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效率等都很重要,發展中國家需要作出正確的政策選擇,不能在轉型問題上“開倒車”。

  全球能源轉型的最終目標是用清潔高效的可再生能源來替代化石能源。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已突破14億(yi) 千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比重超過30%。戴璞說,中國在這個(ge) 轉型過程中扮演著非常核心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他指出,中國實際上正在推動全球能源轉型:中國為(wei) 全球貢獻了70%以上的光伏產(chan) 能和60%的風電產(chan) 能,而且中國的動力電池在全球也有很高的市場份額……以其自身的市場規模,中國推動太陽能、風能、電池、新能源汽車以及新材料領域的公司進行真正的創新,並將這些創新以較低的邊際成本提供給世界其他國家。

  戴璞認為(wei) ,綠色和能源轉型領域,對歐中雙方都是個(ge) 巨大的市場機會(hui) ,雙方合作前景廣闊。比如: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中國公司向歐洲和全球提供發電設備、電池等。而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及其對電網的衝(chong) 擊需要通過數字化和儲(chu) 能技術來解決(jue) ,歐洲公司在這方麵有相當多的經驗。此外,在新材料、建築節能、核能等領域,歐洲和中國也有廣闊的合作前景。(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