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倫(lun) 敦12月11日電 (記者邢雪)12月11日,人民網英國公司在倫(lun) 敦成功舉(ju) 辦見證文化的力量——“我們(men) 的中國故事”分享交流會(hui)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代表、“我們(men) 的中國故事”係列視頻主人公們(men) 、中英文化界、藝術界、學界等近百名嘉賓齊聚一堂,共敘中國情緣,共話文化交流與(yu) 合作。
活動現場。於(yu) 果攝
唯有持續的交流才能深化理解
據了解,兩(liang) 年來人民網英國公司重磅持續推出8季43集“我們(men) 的中國故事”係列視頻,將鏡頭對準一批對中英人文交流有建設性、曆史性貢獻的英方知名人士,通過他們(men) 的中國情緣故事,講述跨越時空的人文交流,見證薪火相傳(chuan) 的文化力量,向世界闡釋推介中國精神。係列視頻在人民網多個(ge) 平台持續發布,並在英國天空衛視等海外渠道以及海外社交媒體(ti) 平台發布,產(chan) 生了較好的影響力。活動上,嘉賓們(men) 就中英兩(liang) 國藝術家的創意合作、中國文化走上世界舞台以及促進東(dong) 西方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三個(ge) 主題進行了深入對話。他們(men) 分享各自與(yu) 中國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合作經曆與(yu) 體(ti) 會(hui) ,闡釋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
嘉賓發言。人民網 郭錦標攝
英國著名中國考古和藝術史家、原牛津大學墨頓學院院長、牛津大學副校長傑西卡·羅森教授,英國漢學家、曆史學家、作家吳芳思,牛津大學科技考古教授馬克·潑拉德,李約瑟研究所東(dong) 亞(ya) 科學圖書(shu) 館館長約翰·莫非特四位嘉賓講述了自己與(yu) 中國的深厚淵源,回憶了半個(ge) 世紀以來在中國學習(xi) 及與(yu) 中方相關(guan) 機構和人士開展合作的難忘經曆,對中國文明表達他們(men) 的思考。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去中國旅行,當踏上這片土地後,我真切感受到中國的多樣、豐(feng) 富和有趣。”年近八旬的傑西卡·羅森說起當年的經曆仍神采奕奕。“在我那個(ge) 年代, 學習(xi) 中文是一件孤單的事情,堅持是最重要的。”她強調,交流和合作對東(dong) 西方都至關(guan) 重要,東(dong) 西方之間差異巨大,依然存在很多誤解,唯有持續的互動交流才能繼續深化兩(liang) 者之間的合作和理解,西方必須更多地了解中國,這是很漫長的道路。
吳芳思表示,“我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寫(xie) 關(guan) 於(yu) 中國的文章。令人高興(xing) 的是,我遇到的大多數英國人和歐洲人都喜歡閱讀有關(guan) 中國的書(shu) 籍,他們(men) 和我一樣發現了令人著迷的東(dong) 西。”
馬克·潑拉德著迷於(yu) 中國的技術,尤其是在冶金和陶瓷等領域。他表示,中國與(yu) 西方互相交流和吸收思想,相互學習(xi) 技術,而在過去的40多年裏,東(dong) 西方的合作和交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約翰·莫非特也感慨地說:,“中國社會(hui) 和西方社會(hui) 之間的深刻差異是驚人的,長時間的接觸讓我認識到彼此是多麽(me) 的不同,我變得越來越謙虛,去中國的次數越多,才發現自己對中國的了解越少。”
邁向縱深的合作需要勇氣和開放
嘉賓發言。人民網 郭錦標攝
創意製作人、編舞家法魯克·喬(qiao) 達裏,英國漢學家、翻譯家韓斌,蘇富比藝術學院亞(ya) 洲藝術學者凱蒂·希爾,梅紐因音樂(le) 學校董事會(hui) 主席大衛·巴克利暢談助力中國舞蹈、文學、當代藝術作品、音樂(le) 人才走上世界舞台。
法魯克·喬(qiao) 達裏認為(wei) ,中國擁有非凡的文明和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有太多富有吸引力的故事,舞蹈人才濟濟,在與(yu) 中國藝術家合作的過程中,讓自己更好地理解了人性的複雜和美的意義(yi) 。結合自己翻譯賈平凹小說的經曆,韓斌說:“每次我翻譯一本中國作家的書(shu) ,我都學到一些新的東(dong) 西,每個(ge) 故事都是一次大冒險,我希望為(wei) 英語讀者打開新的窗口。”
凱蒂·希爾讚歎於(yu) 近年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發展速度,一方麵藝術與(yu) 工業(ye) 結合的能力在過去20年中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另一方麵,中國學生的藝術水平呈指數級增長,語言技能、藝術基礎和理想抱負令人印象深刻。大衛·巴克利提到,小提琴大師耶胡迪·梅紐因在中國享有盛譽,梅紐因音樂(le) 學校在中國設立分校的速度之快、發展之迅速令人印象深刻。
嘉賓們(men) 一致表示,勇氣和信任在文化交流與(yu) 合作中至關(guan) 重要,“任何邁向縱深的合作都需要勇氣和開放的態度”。
探索中國文化之美是一種樂(le) 趣
嘉賓發言。人民網 郭錦標攝
葛瑞斯·波尼洛表示,中國文化古老而博大精深,有種類繁多的民族樂(le) 器、風格古典的傳(chuan) 統民歌,豐(feng) 富廣博的詩歌和文學,探索中國文化之美是一種令人享受的樂(le) 趣。來自英國陶瓷之都斯托克的英國斯塔福德郡大學陶瓷學教授、知名陶藝家尼爾·布朗索德表示,中國的陶瓷藝術的文化價(jia) 值深厚,在景德鎮、南京等城市,陶瓷藝術構成了一種從(cong) 過去到未來的思考,現代的工匠從(cong) 傳(chuan) 統中汲取靈感,並用新的方式重構想象,繼承並且創新,創造出難以置信的魅力。
世界知名動物攝影家蒂姆·弗拉克認為(wei) ,中國的藝術與(yu) 自然聯係緊密,不僅(jin) 反映了中國豐(feng) 富的生物多樣性,並且思考了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英國藝術家、策展人凱茜·瑪格結合與(yu) 中國聾人藝術家的合作項目,進一步強調了藝術的交流更好地促進對話和相互理解。
與(yu) 會(hui) 嘉賓紛紛表示,未來將繼續在各自領域加強與(yu) 中國的合作往來,共同致力於(yu) 加強中英文化紐帶,延續中英文化情緣,以文化交流促進文明互鑒,讓文化交流的力量源泉湧動不息。
反映文化的持久力量和永恒之美
本次活動得到了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國家旅遊局倫(lun) 敦辦事處的大力支持,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公參畢海波、文化處參讚王雲(yun) 、國家旅遊局倫(lun) 敦辦事處主任薛伶等出席活動。
王雲(yun) 在致辭中表示,“我們(men) 的中國故事”是促進中英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案例。主人公們(men) 分享的每一個(ge) 故事就像是一個(ge) 個(ge) 打開的窗口,幫助觀眾(zhong) 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深厚的曆史底蘊和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更真切地增進中英人民之間的理解與(yu) 友誼,更有效地促成中英文化交流與(yu) 務實合作。
王雲(yun) 參讚致辭。人民網 郭錦標攝
中國駐倫(lun) 敦旅遊辦事處主任薛伶表示,“我的中國故事”係列故事讓夢想成真,那就是讓中國的英國朋友成為(wei) 眾(zhong) 人矚目的焦點,讓他們(men) 的中國故事被更多人知道,觸動更多的心靈,持續更長的時間,影響更年輕的一代。
薛伶致辭。人民網 郭錦標攝
人民網英國公司總經理餘(yu) 穎表示,每集紀錄片深挖主人公獨特的中國故事,43集紀錄片匯集在一起,正是對跨越半個(ge) 多世紀中英文化交流與(yu) 合作的生動展現,反映了文化的持久力量和永恒之美。文化交流具有超越國界和時間的非凡能力,通過與(yu) 不同的文化接觸,我們(men) 可以產(chan) 生新的想法,加深理解,培養(yang) 對不同文化傳(chuan) 統的尊重,這些都為(wei) 有益和光明的未來奠定了基礎。作為(wei) 一家中國媒體(ti) 公司,未來將繼續做好橋梁連接中英兩(liang) 國人民,促進跨文化理解與(yu) 合作。
肯辛頓韋德預備學校小學生表演。人民網 郭錦標攝
“知否,知否,應知綠肥紅瘦……”活動現場歐洲第一所中英雙語小學肯辛頓韋德預備學校的小學生們(men) 字正腔圓地吟誦演唱了《如夢令》。威爾士音樂(le) 人、作曲家葛瑞斯·波尼洛演唱了自己創作的《不朽的李白》專(zhuan) 輯歌曲。精彩的文藝活動博得到場嘉賓的陣陣掌聲。
葛瑞斯·波尼洛演唱《不朽的李白》。人民網 郭錦標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