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中歐關係將在“求同化異”中行穩致遠

郎加澤仁 發布時間:2023-12-14 08:56:00來源: 中國網

  時隔四年,中國—歐盟領導人會(hui) 晤於(yu) 12月7日線下再聚首。今年正逢中歐領導人會(hui) 晤機製建立25周年、中歐建立全麵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20周年的重要節點。在過去的一年裏,中歐領導人為(wei) 恢複、修複並推動雙邊關(guan) 係作出不懈努力。作為(wei) 中歐雙方最高級別的政治對話機製,本次中歐領導人會(hui) 晤不僅(jin) 為(wei) 今年的工作劃上圓滿句號,更為(wei) 中歐關(guan) 係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12月7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會(hui) 見來華舉(ju) 行第二十四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hui) 晤的歐洲理事會(hui) 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hui) 主席馮(feng) 德萊恩時指出,在當前動蕩加劇的國際形勢下,中歐關(guan) 係具有戰略意義(yi) 和世界影響,關(guan) 乎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米歇爾表示,中歐雙方負有致力於(yu) 和平的特殊責任,建立穩定和建設性的關(guan) 係也符合中歐的共同利益。馮(feng) 德萊恩表示,歐盟無意與(yu) 中國“脫鉤斷鏈”。在此次會(hui) 晤中,中歐雙方也一致同意保持雙邊貿易平衡,凸顯中歐領導人對雙邊關(guan) 係的高度重視。

  此次會(hui) 晤將在四方麵對中歐關(guan) 係產(chan) 生重要影響:

  首先,中歐領導人是中歐關(guan) 係的掌舵人,為(wei) 深化雙邊關(guan) 係提供戰略指引,為(wei) 實現互利共贏積累政治資本,同時,在共同應對時局挑戰中創造合作機遇。其次,會(hui) 晤在政治上凸顯中歐關(guan) 係的重要性,有助於(yu) 消除國內(nei) 外對中歐關(guan) 係的疑慮,釋放積極的合作信號,推動雙方關(guan) 係朝著更加穩固的方向發展。再次,會(hui) 晤在經濟上凸顯中歐經貿關(guan) 係對全球經濟格局和穩定的重要意義(yi) ,為(wei) 共同應對經濟挑戰提供共識,共同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最後,會(hui) 晤強調中歐在全球治理、國際秩序以及地區穩定等全球性議題上發揮作用,為(wei) 解決(jue) 全球性問題提供中歐智慧和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會(hui) 晤同時就中歐之間的顧慮與(yu) 分歧進行坦誠交流。中歐將在妥善處理分歧的同時繼續深化雙邊關(guan) 係,這本身也是中歐關(guan) 係的活力和韌性的體(ti) 現。中歐之間的利益是大於(yu) 還是小於(yu) 分歧並非問題的關(guan) 鍵,關(guan) 鍵在於(yu) 中歐能否化分歧為(wei) 共識,化競爭(zheng) 為(wei) 合作。中歐之間存在分歧是事實,有合作亦是事實,二者共存,並不矛盾。無需刻意誇大分歧,或故意淡化合作。反之亦然。事實上,存在分歧既是正常現象,也將是常態。兩(liang) 大文明在倡導多樣性時必然會(hui) 有多種解讀方式,兩(liang) 大市場在支持全球化時必然會(hui) 有不同的規則要求,兩(liang) 大力量在推動多極化時必然會(hui) 有不同的權力平衡顧慮。然而,中歐若能求同化異,勢必能拓寬合作空間、推進共同利益。

  此次中歐領導人會(hui) 晤表明,持續加強溝通是增信釋疑的最有效方式。中歐雙方應趁熱打鐵,積極推動交流,促進理解,增進互信,建立共識,從(cong) 而深化合作。首先,在社會(hui) 領域,全麵恢複中歐之間的人文交流將有助於(yu) 夯實中歐合作基礎;在經貿領域,擴大合作空間有利於(yu) 實現互惠互利的合作;在政治領域,加強高層互動有利於(yu) 增進政治互信。其次,要避免誤解、曲解或過度解讀概念、政策及意圖,防止“聽風就是雨”式的錯誤結論。此外,應該求同存異,並盡可能求同化異。通過化異促同,可以擴大合作空間,深化互信基礎。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強所言,中方願同歐方一道,堅持全麵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正確定位,更多求同存異、求同化異,加強互利合作和多邊協調,進一步提升中歐關(guan) 係的穩定性、建設性、互惠性、全球性,為(wei) 亞(ya) 歐大陸以及世界繁榮穩定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就中歐未來關(guan) 係的發展趨勢而言,中歐合作正成為(wei) 不可逆轉的趨勢,雙方加強合作的基調也將持續。然而,歐盟對華采取的“三重定位”等策略仍將對雙邊關(guan) 係產(chan) 生持續影響。尤其是地緣政治格局的劇變,將增加雙方關(guan) 係的不確定性。為(wei) 進一步深化雙邊關(guan) 係,中歐需要保持持續而深入的交流,妥善處理存在的分歧。如果中歐能夠克服由製度差異帶來的分歧和矛盾,就有望構建更穩定的中歐關(guan) 係。

  郎加澤仁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歐洲所

  來源:中國網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