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中國科學家成功開發出新型幹粉吸入式疫苗研製平台技術

孫自法 發布時間:2023-12-15 09:2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cong)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獲悉,該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馬光輝院士、魏煒研究員團隊基於(yu) 多年均一微球製備及生物劑型工程的研究基礎,研究提出納微複合遞送新理念,並與(yu) 軍(jun) 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王恒樑、朱力團隊合作,最新開發出具有“納微複合”多級結構的單劑幹粉吸入式疫苗研製平台技術,可實現多種蛋白抗原疫苗的開發與(yu) 迭代。

  目前,這項研究已在實驗室成功製備出新型幹粉吸入式疫苗,並且在動物模型上顯示出能夠高效阻斷呼吸道病毒的感染與(yu) 傳(chuan) 播。北京時間12月14日淩晨,相關(guan) 成果論文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線發表。

  本次研究成果——單劑幹粉吸入疫苗構建的科普示意圖。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供圖

  該幹粉吸入式疫苗研製平台技術具有製備速度快、遞送效能高、常溫易儲(chu) 運、緩釋藥效長等特點,通過計算分析獲得的最佳粒徑微米級的疫苗顆粒可直達肺泡、有效沉積,在麵對未來新發、突發傳(chuan) 染病時,有望實現疫苗的快速構建及高效防治。

  據研究團隊介紹,呼吸道傳(chuan) 染病嚴(yan) 重威脅著人類生命健康,亟需學科交叉融合和研發理念創新,構建更加安全高效的呼吸道傳(chuan) 染病疫苗。目前獲批的呼吸道傳(chuan) 染病疫苗大多通過肌肉注射接種,誘導體(ti) 液免疫應答,借助血液抗體(ti) 中和病毒。不過,該接種方式難以誘導黏膜免疫應答,不能在呼吸道建立強有力的免疫防護屏障;配伍使用的鋁佐劑難以誘導細胞免疫應答,對抗病毒快速變異的能力受限。此外,目前疫苗多為(wei) 液體(ti) 製劑,需要嚴(yan) 苛的低溫儲(chu) 存環境,兩(liang) 針或三針的接種程序也影響疫苗全程接種率。

  針對疫苗領域這些問題及挑戰,在本次研究中,中國科學家團隊將結構均一可控的緩釋微球技術結合蛋白抗原納米顆粒,開發出新型疫苗研製平台。納米顆粒表麵能夠同時展示多種抗原,可以誘導產(chan) 生廣譜免疫應答,擴大了疫苗保護範圍。得益於(yu) 抗原展示的靈活性,該新型疫苗研製平台具有多項優(you) 勢:

  一是能迅速、便捷地完成相關(guan) 呼吸道病毒疫苗的構建;二是獨特的納微複合結構實現高性能遞送,可在肺部引起高效免疫應答,粒徑為(wei) 2-4微米的微球具有合適的空氣動力學尺寸,可精準直達肺泡並有效沉積,防止吸入後被呼出。展示抗原的納米顆粒釋放後,有利於(yu) 被抗原提呈細胞攝取;三是基於(yu) 平台研製的幹粉疫苗可顯著節省儲(chu) 存和運輸成本,有助於(yu) 覆蓋冷藏困難等儲(chu) 運條件不足的地區,增加免疫接種率;四是該平台研製疫苗具有微球緩釋的特性,抗原的持續釋放使得單次吸入即可誘導長效的體(ti) 液免疫、細胞免疫和黏膜免疫。

  為(wei) 進一步驗證效果,研究團隊利用該新型疫苗研製平台技術製備出某呼吸道疾病的幹粉吸入式疫苗,單次吸入後,在小鼠、倉(cang) 鼠及非人靈長類動物上實現了誘導快速、長期和高效的“黏膜-體(ti) 液-細胞”三重免疫應答。

  隨後,馬光輝院士和魏煒研究員團隊又與(yu)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和占龍研究員團隊開展合作,模擬真實傳(chuan) 播場景,構建出空氣傳(chuan) 播保護模型、密切接觸保護模型、空氣傳(chuan) 播阻斷模型,證明單劑幹粉吸入疫苗均可高效阻斷病毒的侵染與(yu) 傳(chuan) 播。

  研究團隊表示,通過係列實驗驗證工作,鑒於(yu) 具有“納微複合”多級結構的單劑幹粉吸入式疫苗研製平台技術體(ti) 係,其納微顆粒組分分別采用天然蛋白和已批準的高分子材料,並且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上進行係統性研究,因此,這項研究成果已具備臨(lin) 床轉化潛力。

  據了解,近5年來,馬光輝院士和魏煒研究員團隊已成功創製一係列藥物和疫苗遞送新劑型,在動物模型上成功用於(yu) 腫瘤、傳(chuan) 染病、炎症性疾病的防治,部分藥物及疫苗劑型已通過醫院倫(lun) 理批準進入個(ge) 體(ti) 化臨(lin) 床前和臨(lin) 床研究。(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