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港媒:美國芯片法案傷害亞洲盟友

發布時間:2023-12-18 09:25:00來源: 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道香港亞(ya) 洲時報網站12月12日刊登題為(wei) 《美國芯片法案傷(shang) 害其亞(ya) 洲夥(huo) 伴》的文章,作者是澳大利亞(ya) 國立大學克勞福德公共政策學院研究學者塞繆爾·哈德威克和經濟、戰略和政策谘詢企業(ye) 曼達拉公司合夥(huo) 人賈森·塔巴裏亞(ya) 斯。全文摘編如下:

  盡管主要目的是在國內(nei) 產(chan) 生效果,但美國產(chan) 業(ye) 政策的抬頭正影響全球供應鏈,特別是在亞(ya) 洲。

  就促進綠色轉型投資而言,這些政策具有全球價(jia) 值。但它們(men) 也包含歧視性措施,損害亞(ya) 洲經濟體(ti) ,可以說也損害美國自身。

  一個(ge) 尖刻的評價(jia) 來自韓國《韓民族日報》:“美國正從(cong) 自由貿易的守護者變成幹擾者。”

  上述評論指向兩(liang) 個(ge) 有爭(zheng) 議的法案:《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與(yu) 科學法》。雖然這些政策的目的是讓經濟活動和供應鏈離開中國,但它們(men) 對澳大利亞(ya) 、日本、韓國等其他亞(ya) 洲經濟體(ti) 也產(chan) 生影響。

  澳大利亞(ya) 這個(ge) 至關(guan) 重要的采礦業(ye) 強國和美國自由貿易夥(huo) 伴處於(yu) 可以從(cong) 這個(ge) 方案中獲得好處的有利地位,特別是可以用於(yu) 生產(chan) 電池和電動汽車的礦物。但對融入全球的澳大利亞(ya) 企業(ye) 來說,情況更加複雜。

  世界範圍內(nei) 的礦物生產(chan) 和加工經常涉及中國以及其他沒有跟美國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這讓它們(men) 被排除在《通脹削減法案》補貼之外。發展新礦和加工廠的巨額資本要求和漫長的交付時間,也限製了美國政策的影響力。

  日本和韓國在電動汽車價(jia) 值鏈上占據不同的位置。美國宣布《通脹削減法案》時,日本缺少符合條件的與(yu) 美國的貿易協定。這讓人們(men) 對該法案對日本電動汽車零部件供應的影響產(chan) 生擔憂。為(wei) 了應對這一問題,美國同日本達成重要的礦產(chan) 協議,使日本企業(ye) 可以從(cong) 《通脹削減法案》中獲益。

  鑒於(yu) 該法案要求最後的組裝在北美進行,電動汽車稅收抵免還導致同韓國的關(guan) 係緊張。拜登政府通過出台租賃汽車稅收抵免的第二軌道(省略原產(chan) 國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安撫韓國的擔憂。

  對融入全球的韓國電動汽車和電池企業(ye) 來說,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像一些全球化的澳大利亞(ya) 企業(ye) 一樣,這些製造商將在多大程度上有資格獲得《通脹削減法案》的好處——以及對澳大利亞(ya) 礦產(chan) 、電池和電動汽車行業(ye) 的長期影響——仍不清楚。

  對世界其他國家來說,美國的政策是朝著脫離運轉正常的多邊貿易體(ti) 係的領導地位又邁出了一步。雖然這一體(ti) 係對於(yu) 打造一個(ge) 更加綠色的全球經濟來說也許是不可或缺的,但在一個(ge) 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內(nei) 部的世界裏,減少排放最有效的技術和專(zhuan) 業(ye) 知識傳(chuan) 播開來需要花費更長時間。

  有更好的方法實現美國的目標,但隨著特朗普再次當選總統的可能性迫近,這些從(cong) 政治角度來說現實可行嗎?美國產(chan) 業(ye) 政策的價(jia) 值取決(jue) 於(yu) 我們(men) 如何看待它們(men) 的缺點——是戰略錯誤還是令人遺憾但必要的妥協。(編譯/楊新鵬)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