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寧12月17日電 題:康巴漢子的輪椅“天路行”:心無界,行則無界
中新社記者 張添福
手動滑行輪椅,能走多遠、爬多高?
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七名康巴漢子,給出了他們(men) 的答案:1333千米、平均海拔4300米。
7月20日,上述七名脊髓損傷(shang) 的康巴漢子,以手動滑行輪椅的方式,從(cong) 玉樹州出發,穿越草原、戈壁、峽穀,29天後抵達西藏拉薩。
今年7、8月,康巴漢子在峽穀中滑動輪椅。紮西尼瑪 供圖
“8月17日,我們(men) 完成了圓夢之旅。”經營著一家小超市的巴丁久美,是七名康巴漢子中的一員,“我們(men) 沿著心中的天路,平均每天滑行45千米,經常手掌磨出血,一路太難了。”
“但一路看見草原,心情卻特別好。”不惑之年的巴丁久美笑著回憶抵達目的地時的情景,“我們(men) 哭了唄。”
“家人反對我們(men) ,怕路上不太安全,也怕滑不動輪椅。”白瑪成林已度過多年的輪椅生涯,“剛開始,我選擇手動滑行輪椅,但後麵手腫了,我一個(ge) 人隻能選擇電動模式。”
以青稞炒麵、酥油、掛麵充饑,夜晚住帳篷,偶爾寄宿在村落……生活在草原,七名康巴漢子的野外生存能力自然不差。
“最驚險的就是碰見了棕熊。”即便有驚險,但白瑪成林說,“高原的山川,還有河流,一路都是好風景。最高興(xing) 的是我們(men) 平安到達了拉薩,路上沒出意外。”
返回家鄉(xiang) ,親(qin) 友們(men) 誇讚七名康巴漢子是勇士。白瑪成林說,“現在不願意出門的殘疾人還有很多,我們(men) 希望鼓勵更多人。”
今年7、8月,康巴漢子在草原公路上滑動輪椅。紮西尼瑪 供圖
藏族青年導演紮西尼瑪準備製作一部名為(wei) 《輪椅上的朝聖之旅》的紀錄片,“我想對外展現一下他們(men) 的力量。我全程跟著他們(men) ,他們(men) 吃飯、睡覺、上廁所都不方便。但他們(men) 做到了,這讓我震驚。”
“他們(men) 說最怕棕熊,因為(wei) 他們(men) 跑不快,但沿途真的遇到了。”紮西尼瑪說,“他們(men) 上坡很累,但下坡速度很快,也是他們(men) 最開心的時候。”
“前七天,大家真的很累,我的腳底起了泡,而七名康巴漢子的手也腫了……”紮西尼瑪說,但越接近目的地,“我能看出來他們(men) 的心情越來越好。”
紮西尼瑪將一些拍攝花絮上傳(chuan) 至社交平台,一位定位在台灣、昵稱為(wei) “台灣著名坐家”的網民留言稱,“兄弟們(men) ,加油。”
上述活動由玉樹州脊髓損傷(shang) 者希望之家發起。該希望之家負責人朋措旺加說,心無界,行則無界,希望以此推動形成全社會(hui) 關(guan) 心、支持和參與(yu) 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氛圍。
同為(wei) 脊髓損傷(shang) 者,近十年來,朋措旺加帶領著坐在輪椅上的夥(huo) 伴們(men) ,以陪伴、協助、激勵、賦能理念,通過多種活動,幫助脊髓損傷(shang) 者實現生活自立,並融入社會(hui) 。
在當地小有名氣的朋措旺加自信而堅定,在健身房健身,他說嚐到了“腳踏實地”的感覺;佩戴輔助器材行走,如太空漫步,他自嘲“有點吃力,說明還在上坡路”;參與(yu) 直播帶貨,他提倡“不以殘賣慘,希望傳(chuan) 達自理、自立、自信……”
“你一直不往前走,怎麽(me) 看到遠方的風景?”朋措旺加如是在社交平台寫(xie) 道。
即將開啟的2024年,還將手動滑行到哪裏?白瑪成林在采訪最後說,“我們(men) 本來想滑著輪椅去北京。但問了很多人,大家說沿途車很多,全程將近3000公裏,我們(men) 還沒有最終決(jue) 定。”(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