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 袁秀月)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我國在研究生教育方麵取得哪些進展?如何推進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19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相關(guan) 情況。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hui) 現場。袁秀月 攝
新時代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專(zhuan) 業(ye) 學位授予人數占比增至56.4%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yu) 研究生教育司司長任友群介紹,1978年,我國恢複研究生招生,198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公布了《學位條例》,建立了學位製度,至今已有40餘(yu) 年。1990年,我國開始實行專(zhuan) 業(ye) 學位教育製度,也有30多年了,專(zhuan) 業(ye) 學位類別不斷地豐(feng) 富,培養(yang) 規模持續擴大。當前,學術學位、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兩(liang) 種類型、三級學位協調發展的體(ti) 係初步建成,有效滿足了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需求。
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體(ti) 現了學術學位與(yu) 專(zhuan) 業(ye) 學位的“並重”。2022年發布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改變了過去專(zhuan) 業(ye) 學位類別目錄是學科目錄附表的呈現方式,將主要知識基礎相近的一級學科和專(zhuan) 業(ye) 學位類別統籌歸入相應的學科門類,凸顯兩(liang) 種類型人才培養(yang) 同等重要。新版《目錄》進一步豐(feng) 富了專(zhuan) 業(ye) 學位類別,專(zhuan) 業(ye) 學位類別的數量由原來的47種增加到67種,更充分、更精準地對接經濟社會(hui) 需求,支撐行業(ye) 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人才培養(yang) 結構實現了曆史性調整。學術學位博士授權點數量較10年前實現了翻番,對於(yu) 科技前沿和關(guan) 鍵領域的學科支撐更加有力。專(zhuan) 業(ye) 學位授予點總數由10年前占學位授予總量的37.6%提升至現在的44.2%,其中博士專(zhuan) 業(ye) 學位授權點數量增加了3倍,對於(yu) 各行各業(ye) 高層次專(zhuan) 門人才需求的響應能力得到大力加強。人才培養(yang) 規模上,專(zhuan) 業(ye) 學位授予人數占比從(cong) 2012年的32.29%增加到了2022年的56.4%。
我國研究生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
重學術輕專(zhuan) 業(ye) 觀念仍需進一步扭轉
任友群介紹,2022年,我國在學研究生已經達到365萬(wan) 人,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已經成為(wei) 研究生教育大國。
任友群表示,與(yu) 建設教育強國的要求相比,當前,重學術學位輕專(zhuan) 業(ye) 學位的觀念仍需進一步扭轉,兩(liang) 類學位同質化發展的現象依然存在,還需要大力深入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yang) 、分類發展,進一步提升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進一步凸顯研究生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力。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yu) 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意見》首次將“分類發展”作為(wei) 整個(ge) 文件的主題和中心,成體(ti) 係地推進學術學位和專(zhuan) 業(ye) 學位的分類發展。目標是到2027年,兩(liang) 類學位分類發展實現格局性變化,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的治理體(ti) 係持續完善、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任友群表示,《意見》優(you) 化兩(liang) 類研究生規模結構,以國家重大戰略、關(guan) 鍵領域和社會(hui) 重大需求為(wei) 重點,進一步提升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的比例,希望到“十四五”末將專(zhuan) 業(ye) 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同時大幅度提高博士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數量。
越來越多博士生走出象牙塔?
教育部回應
針對越來越多博士生走出象牙塔,不斷到各行各業(ye) 去發揮才幹,任友群表示,2023年,我國應屆博士畢業(ye) 生達到7.52萬(wan) 人。根據跟蹤的就業(ye) 數據,今年8月底,40%不到的還是去了高校和科研機構,也是最大的塊頭。與(yu) 此同時,博士畢業(ye) 生到企業(ye) 就業(ye) 的,現在7.52萬(wan) 人中已經超過了1/5,這一比例是在三年來持續上升。
任友群表示,這個(ge) 比例對於(yu) 一些發達國家來看還不夠高,未來全社會(hui) 對博士人才的需求還將不斷增加,對高層次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也提出了更加多元的要求。“所以我們(men) 在持續加強學術型博士培養(yang) 的同時,應該大力加強專(zhuan) 業(ye) 型博士的培養(yang) ,這是勢在必行的。”
他表示,教育部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一是首次在法律層麵對兩(liang) 類學位博士的學位授予條件分別作出要求,根據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學位法(草案)》,兩(liang) 類博士除均應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係統深入的專(zhuan) 門知識外,學術學位博士還須具有獨立從(cong) 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須在科學研究領域做出創新性研究。專(zhuan) 業(ye) 學位博士還須具有獨立承擔專(zhuan) 業(ye) 工作的能力,須在專(zhuan) 業(ye) 領域做出創新性研究。
二是在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上大力發展博士專(zhuan) 業(ye) 學位。2022年,發布的新版《研究生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進一步豐(feng) 富了專(zhuan) 業(ye) 學位類別,設立了氣象、文物等博士級別的專(zhuan) 業(ye) 學位,將法律、應用心理、出版、風景園林、公共衛生一批專(zhuan) 業(ye) 學位類別也調整到了博士層次,博士專(zhuan) 業(ye) 學位類別數量比舊版大大增加,增加了177%。
三是擴大博士專(zhuan) 業(ye) 學位人才培養(yang) 的規模。在博士生招生計劃分配上,持續加大對專(zhuan) 業(ye) 學位的支持投放力度。2022年,專(zhuan) 業(ye) 學位博士的招生數量比五年前增加了8倍。(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