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見證中日友好曆史的教育工作者高橋強:中國“以民促官”外交方針深受日本民眾支持

孫璐、葉習民、許可 發布時間:2023-12-21 09:24:00來源: 人民網

  我與(yu) 中國(三)

  見證中日友好曆史的教育工作者高橋強:中國“以民促官”外交方針深受日本民眾(zhong) 支持

  人民網東(dong) 京12月20日電(孫璐、葉習(xi) 民、許可)創價(jia) 大學是日本最早接收新中國公派留學生的大學。畢業(ye) 於(yu) 創價(jia) 大學,曆任創價(jia) 大學國際部副部長等職,如今在創價(jia) 大學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和從(cong) 事中日文化比較的高橋強教授,見證了創價(jia) 大學與(yu) 中國友好交往的曆史,至今仍在孜孜不倦地培養(yang) 著中日友好的接班人。

  創價(jia) 大學開創接納新中國公派留學生的先河

  提及與(yu) 中國的緣分,高橋回憶說,當他還是小學生時,日本的電視台播放了關(guan) 於(yu) 絲(si) 綢之路和敦煌的節目,講述文化如何從(cong) 中亞(ya) 經絲(si) 綢之路傳(chuan) 到日本,使他極為(wei) 震撼,留下深刻印象。1974年,高橋就讀創價(jia) 大學二年級時,大學創建者、已故池田大作先生首次前往中國訪問,這使得他對中國更加向往。

  池田大作先生訪問中國期間,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回到日本之後,便決(jue) 意推動創價(jia) 大學從(cong) 第二年開始,在日本率先接納新中國公派留學生。當時,中日邦交剛恢複正常化不久,日本許多大學對接納中國留學生還心存猶豫。那麽(me) ,創價(jia) 大學為(wei) 何敢為(wei) 天下先?對此,高橋回憶道,池田大作先生生前經常向他們(men) 講述那段往事。那次訪華正值12月隆冬,而周恩來總理剛做完手術,尚在療養(yang) 之中。周恩來總理比池田大作先生年長36歲,在身體(ti) 還未完全恢複的情況下,周恩來總理能夠親(qin) 自接見他,令池田大作先生本人深受感動。除了這段記憶外,再回顧起周恩來總理早年留學日本的往事,池田大作先生下定決(jue) 心,親(qin) 自作為(wei) “身份保證人”,接納6名中國公派留學生到創價(jia) 大學留學。這批留學生後來成為(wei) 推動中日關(guan) 係發展的骨幹力量,其中包括中國前駐日本大使程永華。

  中國“以民促官”外交方針獲日本民眾(zhong) 廣泛支持

  高橋在創價(jia) 大學攻讀研究生期間,終於(yu) 有機會(hui) 前往中國香港留學,開始係統地學習(xi) 中文及接觸到中國社會(hui) 、曆史、文化等方方麵麵的信息。畢業(ye) 後,他留校任教。隨著接納中國留學生數量的增多,1979年,創價(jia) 大學首次與(yu) 北京大學簽訂了學術互換協定。之後,又陸續與(yu) 多所中國大學簽訂協定,越來越多的教師前往創價(jia) 大學留學。1980年代,創價(jia) 大學與(yu) 中國大學的教育和文化交流事業(ye) 開始蓬勃發展,高橋兼任國際部副部長,負責為(wei) 前來創價(jia) 大學留學的中方人員提供幫助。

  高橋表示,部分在創價(jia) 大學深造過的教師回國後,所在大學相繼創建了池田大作研究中心或研究會(hui) 等。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周恩來總理的母校南開大學還成立了周恩來池田大作研究會(hui) 。高橋回憶道,作為(wei) 國際部副部長,他負責為(wei) 研究會(hui) 的成立收集並提供資料,在這一過程中,他自身也對池田大作先生為(wei) 何要推動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以及對周恩來總理的外交方針,有了更為(wei) 深刻的理解。

  高橋認為(wei) ,回顧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曆史,以及此後中日友好關(guan) 係的發展曆程,周恩來總理提出的“以民促官”的外交方針,受到了日本民眾(zhong) 的廣泛支持。

  高橋介紹說,為(wei) 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日兩(liang) 國於(yu) 2022年分別舉(ju) 辦了“周恩來與(yu) 中日友好”圖片展,創價(jia) 大學也作為(wei) 後援團體(ti) 參與(yu) 。活動期間,創價(jia) 大學以“關(guan) 於(yu) 未來的中日友好”為(wei) 題,進行了問卷調查,在若幹關(guan) 鍵詞中,受訪者選擇最多的是“民間友好”,第二位是“周恩來總理”。高橋指出,這反映了“以民促官”的民間外交基本方針,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受到高度評價(jia) 。

  著眼未來推動中日青年共築友情

  作為(wei) 一名教育工作者,高橋在授課時注重的是,讓中日兩(liang) 國的學生互相尊重、不持偏見、相互信賴、秉持正義(yi) 、共生友情。他認為(wei) ,中日兩(liang) 國關(guan) 係時起時伏,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始終著眼未來,推動兩(liang) 國關(guan) 係向前發展。

  高橋指出,中日兩(liang) 國都有很多對彼此國家感興(xing) 趣、努力學習(xi) 彼此語言的學生和青年,應對他們(men) 予以重視。他舉(ju) 例表示,比如,兩(liang) 國每年組織數千名中日青年訪問交流、共築友情,並通過他們(men) 的所見所聞帶動周邊民眾(zhong) 積極互動。如此,中日兩(liang) 國民間氣氛一定能夠得到改善。

  高橋強調說,中日兩(liang) 國是搬不走的鄰居,回顧以往數千年的曆史,兩(liang) 國長期友好相處,共享文化果實。他用“為(wei) 人點火明在我前”這句話寄語未來,希望中日兩(liang) 國關(guan) 係能夠如其所言,實現“共贏”。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