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中國駐法國使館發言人就法國電動汽車購車補貼新規答記者問

發布時間:2023-12-26 09:0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巴黎12月23日電 中國駐法國使館發言人22日就法國電動汽車購車補貼新規答記者問。

  有記者問:此前,法國政府頒布電動汽車購車補貼新規,根據汽車生產(chan) 全過程的碳排放計算出“環境分”來決(jue) 定是否提供補貼。法官方稱,該做法將使法國每年減少80萬(wan) 噸碳排放。近日,法政府正式公布首批達標可享受政府補貼的電動汽車車型名單,其中沒有中國製造電動車品牌。請問中國使館對此有何評論?

  中國駐法國使館發言人答:法國政府采取鼓勵消費者購買(mai) 、使用電動車的政策,我們(men) 表示讚賞。但法方電動車補貼新規存在歧視性,邏輯不能自洽。購車補貼鼓勵的是清潔消費,電動車在使用過程中是零排放。因此,不論是本土生產(chan) 還是進口的電動汽車,都應有權享受購車補貼。將購車補貼同生產(chan) 過程碳排放掛鉤是不合理的。根據德勤會(hui) 計師事務所最新報告,生產(chan) 一台電動汽車產(chan) 生11噸二氧化碳,而生產(chan) 一台燃油汽車產(chan) 生6噸二氧化碳。在電動汽車生產(chan) 全流程中,工廠組裝環節碳排放僅(jin) 占5%-7%,而上遊零部件和原材料生產(chan) 環節碳排放約占90%。由此推論,在法國生產(chan) 一台電動車將產(chan) 生11噸碳排放,而進口一輛電動汽車將為(wei) 法國間接減少11噸碳排放,因為(wei) 這些碳排放留在了國外。因此,法國政府通過補貼新規將中國電動車排擠出法國市場,雖可刺激法本土電動汽車製造,但也會(hui) 增加法國碳排放量,而不是減少所謂每年80萬(wan) 噸碳排放。

  法方將中國製造電動汽車拒之門外的做法,既沒有事實依據也沒有法理基礎,是徹頭徹尾的歧視性做法和保護主義(yi) 行為(wei) ,與(yu) 世貿組織規則不符,與(yu) 公平競爭(zheng) 精神相悖,與(yu) 國際社會(hui) 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努力背道而馳,損害了包括法國消費者在內(nei) 的各方利益。我們(men) 希望法方重新審視自身做法,為(wei) 包括中國在內(nei) 的域外電動汽車廠商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可預期的政策環境。(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