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危局出路何方?歐洲仍在尋尋覓覓

張健 發布時間:2023-12-26 09:07:00來源: 光明日報

  在經曆了2022年烏(wu) 克蘭(lan) 危機爆發的巨大衝(chong) 擊後,歐洲在擔憂與(yu) 希冀交織的複雜心態中邁入2023年,希望恢複經濟增長,擊敗俄羅斯,強化地緣政治地位。但是,在2024年即將到來之際,歐洲卻發現,自身處境更加艱難,未來似乎更為(wei) 迷茫。

  “援烏(wu) 抗俄”進退兩(liang) 難

  2022年,為(wei) 應對烏(wu) 克蘭(lan) 危機,歐洲國家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連續出台九輪對俄製裁措施。進入2023年,歐盟再度推出兩(liang) 輪對俄製裁措施,並加大了對烏(wu) 克蘭(lan) 的援助力度,總額已經接近900億(yi) 歐元。2023年6月,歐盟委員會(hui) 主席馮(feng) 德萊恩宣布,將從(cong) 2024年至2027年底,向烏(wu) 克蘭(lan) 提供500億(yi) 歐元的贈款和貸款。包括德國在內(nei) 的歐洲國家逐步打破禁忌,向烏(wu) 克蘭(lan) 提供遠程打擊武器、坦克等更多重型裝備,加快培訓烏(wu) 克蘭(lan) 軍(jun) 人,包括飛行員等。

  歐盟和歐洲國家希望,持續的對俄製裁以及烏(wu) 克蘭(lan) 的反攻能一舉(ju) 改變烏(wu) 克蘭(lan) 形勢,迫使俄羅斯接受烏(wu) 克蘭(lan) 提出的要求,並強化歐洲相對於(yu) 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優(you) 勢地位。但形勢的發展並未如歐洲所願。

  其一,烏(wu) 克蘭(lan) 反攻不力。在損失大量武器裝備和人員的情況下,烏(wu) 克蘭(lan) 取得的戰果極為(wei) 有限,俄羅斯基本守住了戰線,甚至在烏(wu) 東(dong) 局部地區發動進攻。與(yu) 此同時,烏(wu) 克蘭(lan) 國內(nei) 形勢正在發生變化,經濟處於(yu) 崩潰邊緣,人口減少,兵員不足,總統澤連斯基和總司令紮盧日內(nei) 的矛盾公開化。基輔國際社會(hui) 學研究所最新民調顯示,烏(wu) 克蘭(lan) 公民對總統的信任率已在本年12月降至62%,而總司令信任度則升至88%,批評和挑戰澤連斯基的人也在增多。這一切都不是能盡快戰勝俄羅斯的跡象,西方和歐洲開始認識到,俄羅斯獲勝的前景在增大。

  其二,歐洲援烏(wu) 出現動搖跡象。2022年,中東(dong) 歐國家曾是最為(wei) 支持烏(wu) 克蘭(lan) 的國家,積極出錢出軍(jun) 備,但自2023年初情況開始發生變化。波蘭(lan) 等國以烏(wu) 克蘭(lan) 糧食衝(chong) 擊本國市場為(wei) 由,單方麵禁止從(cong) 烏(wu) 克蘭(lan) 進口穀物;波蘭(lan) 等國貨車司機還阻止烏(wu) 克蘭(lan) 貨車進入本國;波蘭(lan) 在與(yu) 烏(wu) 克蘭(lan) 發生外交摩擦後,宣布將暫停向烏(wu) 克蘭(lan) 提供軍(jun) 事援助,轉而專(zhuan) 注於(yu) 自身軍(jun) 事建設。斯洛伐克選舉(ju) 產(chan) 生的新一屆政府宣布將停止向烏(wu) 克蘭(lan) 提供軍(jun) 事援助。11月22日荷蘭(lan) 大選後,反對援助烏(wu) 克蘭(lan) 的極右翼政黨(dang) 自由黨(dang) 成為(wei) 荷蘭(lan) 眾(zhong) 議院第一大黨(dang) 。由於(yu) 匈牙利的堅決(jue) 反對,12月舉(ju) 行的歐盟峰會(hui) 未能就對烏(wu) 500億(yi) 歐元援助資金達成協議。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承認,歐洲在烏(wu) 克蘭(lan) 問題上已出現疲勞症。

  其三,俄羅斯似乎形勢向好。2023年,俄羅斯的經濟在製裁重壓下並未崩潰,反而實現增長,甚至高於(yu) 歐盟經濟增長率,尤其是其軍(jun) 工產(chan) 業(ye) 顯現韌性,為(wei) 前線源源不斷地提供坦克、大炮、無人機等軍(jun) 需物資。

  其四,美國中期選舉(ju) 後,共和黨(dang) 人把持了眾(zhong) 議院,拜登政府給烏(wu) 克蘭(lan) 提供資金麵臨(lin) 更多阻力。最新民調顯示,接近一半的美國選民認為(wei) 美國政府給予了烏(wu) 克蘭(lan) 過多援助,而持此看法的共和黨(dang) 選民比例高達65%。而且,特朗普可能會(hui) 卷土重來。鑒於(yu) 其對烏(wu) 克蘭(lan) 危機的立場及其過去對歐洲的看法和做法,歐洲有理由擔心,未來烏(wu) 克蘭(lan) 形勢可能會(hui) 發生根本性變化。

  也就是說,在經曆了年初的熱情高漲和信心十足後,歐洲發現,烏(wu) 克蘭(lan) 危機已陷入僵持階段,而且形勢發展於(yu) 己十分不利,推進“援烏(wu) 抗俄”麵臨(lin) 進退兩(liang) 難的尷尬局麵。

  法德軸心缺失加大一體(ti) 化困局

  作為(wei) 歐洲一體(ti) 化的啟動者和推動者,法德兩(liang) 國是歐盟的核心力量,但近年來法德軸心持續弱化。2023年,法德各自經濟、社會(hui) 、外交困境加劇,雙邊關(guan) 係冷淡,矛盾增多,導致歐盟內(nei) 部紛擾明顯上升,整體(ti) 發展失去方向。

  一方麵,法德兩(liang) 國自身麻煩纏身,引領歐盟發展的意願和能力都在下降。法國國內(nei) 改革進程推進艱難,養(yang) 老金改革導致持續數月的示威遊行,警察槍殺阿爾及利亞(ya) 裔少年一事再次引發大規模騷亂(luan) ,國內(nei) 極右、極左勢力持續發展,使得法國形象和影響力受損。

  德國三黨(dang) 聯合政府權鬥不斷、互不相讓,國內(nei) 政策相互掣肘,朔爾茨總理權威難立,對外難以用一個(ge) 聲音說話。11月15日,德國憲法法院判決(jue) ,德國政府將應對新冠疫情的專(zhuan) 用資金用於(yu) 綠色轉型違反基本法,造成“預算危機”,加大聯合政府內(nei) 部矛盾,進一步弱化德國在歐盟內(nei) 的影響力。2023年德國經濟下行,成為(wei) 發達經濟體(ti) 中表現最差的國家,預計將衰退0.4%,失業(ye) 率增加,有再次成為(wei) “歐洲病夫”的危險。在主流政黨(dang) 不得人心的情況下,德國極右翼政黨(dang) 選擇黨(dang) 乘勢崛起,不僅(jin) 在東(dong) 部五州民調領先,在西部諸州的選舉(ju) 中也力壓執政的社民黨(dang) 和綠黨(dang) 。12月17日,選擇黨(dang) 贏得德國東(dong) 部一個(ge) 中等規模市鎮鎮長選舉(ju) 的勝利,再次取得曆史性突破。

  另一方麵,法德兩(liang) 國分歧和矛盾也在增大,麵和心不和,彼此不滿程度上升。法國對推進歐洲戰略自主的決(jue) 心更加堅定,要求歐洲國家在防務工業(ye) 等諸多領域協調行動;德國則因在經濟、能源、安全等方麵更加依賴美國而更多傾(qing) 向美國,比如采購美國的F-35戰機等。法國要求歐盟財政政策保持寬鬆,德國則希望恢複約束,加強監管。法國主張推廣核能,德國則堅決(jue) 反核。在對外政策上,特別是在應對巴以衝(chong) 突等重大問題上,法德也是各自行動,甚少協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法德軸心的缺失產(chan) 生了嚴(yan) 重後果。其一,國防工業(ye) 的整合是形成歐洲防務自主甚至戰略自主的基礎,德法理念差異及相互猜忌妨礙了雙方優(you) 勢互補,形成合力。

  其二,在法德軸心缺失的情況下,歐盟委員會(hui) 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真空,但該機構民意代表性不足,被歐盟一些成員國和民眾(zhong) 視作違反成員國利益、脫離民眾(zhong) 實際需求的官僚機構,已經引發成員國越來越多的不滿,這反而不利於(yu) 歐盟的內(nei) 部團結。

  其三,難以帶動中小成員國。歐盟內(nei) 中小成員國對法德等西歐大國懷有本能的猜疑,擔憂其損害自身利益。法德兩(liang) 國囿於(yu) 國內(nei) 經濟社會(hui) 問題,既無力給中小國家提供足夠財政援助,也無法起到示範作用。因此,兩(liang) 國即使在歐盟決(jue) 策機製改革、加大企業(ye) 補貼力度、難民攤派等問題上有相似或相同立場,也得不到一些中小成員國的支持。比如,一些中小國家認為(wei) ,無論是歐盟決(jue) 策機製改革(如取消外交與(yu) 安全政策上的一票否決(jue) 權),還是產(chan) 業(ye) 政策調整(如允許成員國補貼企業(ye) )等,都隻會(hui) 有利於(yu) 法德等大國。

  歐盟深知,團結才有力量。但是,2023年歐盟內(nei) 部紛爭(zheng) 明顯增多,凸顯一體(ti) 化之艱難。

  “去風險”的風險上升

  “去風險”是2023年歐洲的熱詞,也是歐盟經濟、貿易乃至對外關(guan) 係的主線。2023年3月,馮(feng) 德萊恩首次提出這一概念,此後這一概念被歐盟及美國廣泛使用,取代了不合時宜的“脫鉤論”。從(cong) 根本上看,歐洲的所謂“去風險”雖然否定了“脫鉤”,但實際上是“脫鉤論”的變種,仍體(ti) 現出基於(yu) 價(jia) 值觀偏見的排他性思維。在這種思維的引領下,歐洲內(nei) 外政策的保護性、防衛性上升,開放性、包容性減少,損害了歐洲所追求的經濟社會(hui) 韌性。

  2023年以來,歐盟推出並通過了一係列法案,包括“關(guan) 鍵原材料法案”“淨零工業(ye) 法案”“外國補貼條例”“反脅迫工具法案”等。6月20日,歐盟還發布了《歐洲經濟安全戰略》等,貫穿其中的中心意思是,保護歐洲的市場和技術等,進行選擇性合作,即加強與(yu) 西方及所謂誌同道合者的合作,防範與(yu) 排斥“有風險”的特定國家和企業(ye) 。

  歐洲經濟在經濟全球化中受益,也高度依賴全球市場,人為(wei) 地、任性地“去風險”,實際上是在破壞全球高效的分工協作和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是在弱化全球合作和團結精神,也是在損害歐盟自身的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目前看,歐洲並未因“去風險”而變得更好,反而更糟。

  在經濟方麵,因為(wei) 失去了俄羅斯相對低廉、穩定的能源供應,更多轉向價(jia) 格更為(wei) 高昂的美國液化天然氣,歐洲工業(ye) 的競爭(zheng) 力大幅下降。2023年第三季度,歐元區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環比萎縮0.1%,整個(ge) 歐盟增長僅(jin) 0.1%。2024年的增長預期也不容樂(le) 觀。

  在社會(hui) 方麵,低增長、高通脹加劇了生活成本危機,社會(hui) 底層及普通民眾(zhong) 生活壓力顯著增大,各種大規模的罷工、抗議、示威遊行等此起彼伏,表明歐盟社會(hui) 韌性正在經受考驗。難民問題、恐怖主義(yi) 問題、族群關(guan) 係緊張問題等,都將加劇歐洲民眾(zhong) 的不安全感,當前民粹主義(yi) 再興(xing) 就反映了這一社會(hui) 情緒。歐盟雄心勃勃的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政策,也正在遭受民眾(zhong) 越來越大的反對。事實上,歐盟及一些歐洲國家已經開始在氣候政策目標上有所退卻。

  在對外關(guan) 係方麵,歐洲極力強化與(yu) 美關(guan) 係,對美國經濟、能源、科技、安全等全方位的依賴前所未有。但近乎“一麵倒”的外交政策所帶來的風險也同樣顯著。如果特朗普再度上台執政,那麽(me) 美國必將成為(wei) 歐洲最大的經濟、外交和安全風險。但在歐洲的“去風險”戰略中,美國不是風險,而是最主要的合作夥(huo) 伴。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可見,在“去風險”戰略中,如果基於(yu) 狹隘的價(jia) 值觀偏見和所謂的製度競爭(zheng) 去評估風險,肯定是搞錯了方向,隻會(hui) 帶來更大的風險。

  應該說,2023年歐洲一直在努力構建歐洲主權,推進戰略自主,讓自己能在全球地緣政治變局中“掌控自己的命運”。但囿於(yu) 種種局限,成效有限,甚至適得其反。展望2024年,歐洲的發展潛藏著更大風險,但合作機遇仍在。希望歐洲能用更加開放、包容、自信的態度來看自己、看世界,擁抱全球合作,實現自身和世界的共同發展和安全。

  (作者:張健,係中國現代國際關(guan) 係研究院副院長)

  (光明日報)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