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日本能登半島7.6級地震:為何持續時間長?救援難點在哪?

朱晨曦 發布時間:2024-01-04 09:2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東(dong) 京1月3日電 題:日本能登半島7.6級地震:為(wei) 何持續時間長?救援難點在哪?

  中新社記者 朱晨曦

  日本石川縣能登地區當地時間1月1日16時許連續發生多次地震,其中最強達7.6級。截至目前已造成石川縣內(nei) 73人死亡。日本氣象廳將此次7.6級地震命名為(wei) 2024年“能登半島地震”。本次地震為(wei) 何持續時間長?災後救援的難點在哪?對此,東(dong) 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博士、日本國立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科研人員王宇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

  王宇晨表示,地震的持續時長和震級有關(guan) ,一般來說,地震的規模越大,振動持續時間越長。本次地震的規模比較大,因此振動持續時間長。另一方麵,地震的持續時間和距離震中的遠近關(guan) 係不大,距震中約300公裏外的東(dong) 京同樣也感受到了較長的地震持續時間。

  日本氣象廳根據體(ti) 感及周圍狀況將震度(日本稱震度,中國稱地震烈度)分為(wei) 0、1、2、3、4、5弱、5強、6弱、6強、7共10個(ge) 級別。本次7.6級地震石川縣能登地區觀測到的震度級別為(wei) “7”。王宇晨介紹,震級是針對地震本身而言,震度是指同一個(ge) 地震在不同地區的影響程度。根據目前掌握的數據,在石川縣能登半島誌賀町,本次地震與(yu) 2011年“3·11”大地震的震度相差不大。

  “目前來看,海嘯在這次地震中造成的影響相對較小,地震災害主要是由於(yu) 地震本身造成的房屋坍塌、火災等引起的,這和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有所不同。”王宇晨介紹,對於(yu) 日本而言,日本海沿岸地震引發海嘯的風險,比太平洋一側(ce) 地震引發海嘯的風險稍低。王宇晨認為(wei) ,本次地震引發的海嘯規模相對較小。日本氣象廳此前發布的能登地區海嘯預警為(wei) 5米左右,但實際上觀測到的海嘯大概是1.5米。“我覺得一方麵是因為(wei) 此次地震的震級相較‘3·11’大地震沒有那麽(me) 大,另一方麵也是因為(wei) 地震斷層破裂的位置不在深海,導致海嘯高度沒有那麽(me) 大。得益於(yu) 海嘯預警技術的成熟,民眾(zhong) 能夠及時撤退和避難,最大程度減少了海嘯造成的影響。”王宇晨說。

  對於(yu) 地震災後救援有哪些難點,王宇晨認為(wei) ,這次地震發生在冬季,這給救災工作更增添了緊迫性。冬季氣溫低,很多人避難時缺乏厚衣物。同時,能登半島地理位置比較偏僻,當地道路狹窄,再加上地震造成道路斷裂,如何盡快打通交通,將防寒保暖的衣物、食品飲料等緊缺物資送入災區成為(wei) 課題。

  石川縣珠洲市市長泉穀滿壽裕3日表示,地震對珠洲市造成了嚴(yan) 重破壞,市內(nei) 道路網絡中斷,許多地區處於(yu) 孤立狀態。水和食物等救援物資十分短缺,市政府正考慮通過直升機和船隻運送物資。

  地震發生後,日本政府成立災害對策室,與(yu) 地方政府一體(ti) 化應對災情。對此,王宇晨認為(wei) ,本次地震影響範圍廣,除石川縣以外,福井縣、新潟縣、富山縣等地也受到影響。在救災方麵,日本加強了中央和地方的協調,以求實現更好的救災效果。“日本以前在中央統籌這方麵做得是比較弱的,‘3·11’大地震也有這方麵的教訓,這次救災吸取了之前的教訓。”

  王宇晨認為(wei) ,雖然本次地震震級大,但地震帶來的傷(shang) 亡數字相較於(yu) 其他國家和地區仍相對較小。這一方麵是得益於(yu) 日本重視建築物防震抗震,另一方麵也得益於(yu) 日本地震預警係統的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地震造成柏崎刈羽核電站和誌賀核電站燃料池水溢出。日本原子力規製廳表示,地震導致燃料池水溢出不會(hui) 對燃料的冷卻產(chan) 生影響,同時也沒有發現對外界造成影響。對此,王宇晨認為(wei) ,對於(yu) 任何一個(ge) 國家和地區而言,都必須要考慮核電站該如何應對自然災害,為(wei) 核電站提供及時的地震和海嘯預警。

  日本氣象廳提示地震區域民眾(zhong) ,注意強震發生後未來一周內(nei) 再次發生震度7左右地震的可能性。王宇晨說,“對於(yu) 能登半島當地民眾(zhong) 來說,現在正是必須要提高警惕的時候,不能麻痹。”(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