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教育部:2023年擬遴選1000門左右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

發布時間:2024-01-04 09:2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3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深化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建設改革的意見》,根據《職業(ye) 教育提質培優(you) 行動計劃(2020—2023年)》安排,教育部決(jue) 定開展2023年職業(ye) 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遴選工作。

  數量方麵,2023年擬遴選1000門左右職業(ye) 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

  申報課程應為(wei) 納入中等職業(ye) 教育、高等職業(ye) 教育(含高職專(zhuan) 科、職業(ye) 本科)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方案並在教學中實際開設的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專(zhuan) 業(ye) (技能)課程(含實習(xi) 實訓)等。

  已入選2022年職業(ye) 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的,不得再次申報。對參加2022年遴選但未入選的課程,如持續建設完善,且在2022—2023學年實際開課的,可以再次申報,但須說明建設更新等情況。“十三五”期間已認定課程未在2022年遴選中申請複核的,不得申報。

  申報要求如下:

  (一)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職業(ye) 教育教學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貫徹國家職業(ye) 教育有關(guan) 教學標準。課程目標定位準確,內(nei) 容完整,結構合理,邏輯清晰,資源豐(feng) 富,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公共基礎課程內(nei) 容及時反映新知識,體(ti) 現學科知識與(yu) 行業(ye) (或職業(ye) )應用場景的融合;專(zhuan) 業(ye) (技能)課程緊密對接崗位實際,反映相關(guan) 領域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體(ti) 現專(zhuan) 業(ye) 數字化轉型。鼓勵與(yu) 行業(ye) 企業(ye) 等合作開展課程建設與(yu) 實施。

  (二)課程總學時不低於(yu) 32學時,至少在課程平台上完成兩(liang) (學)期的在線教學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在同類課程中教學效果良好。

  (三)體(ti) 現教師教材教法改革成果,課程教學活動(包括但不限於(yu) 在線教學、測試、作業(ye) 、考試、答疑、討論等)完整豐(feng) 富並有效實施,有效防範刷課、替課、替考行為(wei) 。課程教學管理製度完備,教學全過程管理嚴(yan) 格有序,教學支持保障條件良好,未發生過較大及以上教學事故。學習(xi) 過程數據完整,學生受益麵廣、參與(yu) 度高、獲得感強。

  (四)教學團隊師德師風優(you) 良,結構合理,教學能力突出,數字素養(yang) 高,具有豐(feng) 富的教學經驗和紮實的專(zhuan) 業(ye) 功底。專(zhuan) 業(ye) 課團隊主要成員中應有“雙師型”教師。課程負責人原則上應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同一課程負責人限牽頭申報一門課程。課程團隊主要成員不超過5人。

  (五)全麵落實教育評價(jia) 改革要求,注重過程評價(jia) 與(yu) 結果評價(jia) 相結合,探索增值評價(jia) ,健全綜合評價(jia) 。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開展學習(xi) 行為(wei) 的精準分析,個(ge) 性化評價(jia) 學生的學習(xi) 成效。

  (六)數字化教學資源豐(feng) 富、形式多樣、原創度高、質量精良、符合大眾(zhong) 審美,教學案例使用得當,語言文字、圖片、地圖等使用符合相關(guan) 規定,無知識產(chan) 權、肖像權爭(zheng) 議。

  (七)課程平台資質符合要求,運行安全可靠,內(nei) 容審核把關(guan) 能力強,界麵良好,能夠在多種終端上運行。各單位推薦的課程,應接入國家職業(ye) 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承諾提供不少於(yu) 5年的教學服務,並動態更新教學資源。

  (八)鼓勵申報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等先進製造業(ye) 相關(guan) 領域專(zhuan) 業(ye) 課程;智慧健康養(yang) 老、嬰幼兒(er) 托育、現代家政等現代服務業(ye) 緊缺領域專(zhuan) 業(ye) 課程;糧食安全、智慧農(nong) 業(ye) 等現代農(nong) 業(ye) 重點領域專(zhuan) 業(ye) 課程;與(yu) 傳(chuan) 承民族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相關(guan) 的專(zhuan) 業(ye) 課程;體(ti) 現產(chan) 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的課程;教隨產(chan) 出,服務國際產(chan) 能合作和中國企業(ye) 走出去,促進我國文化教育軟實力提升的“職教出海”相關(guan) 課程。

  工作安排方麵:按照申報、初選、推薦、遴選開展工作。各單位擬申報、推薦課程須在本單位網站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少於(yu) 5天,公示期無異議或經核查不影響推薦方可報送。

  (一)申報。職業(ye) 學校可自主向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申報,也可按課程所對應行業(ye) (教育)領域向全國行業(ye) 職業(ye) 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教育部職業(ye) 院校教學(教育)指導委員會(hui) (以下簡稱行指委、教指委)申報。涉及多個(ge) 學校共建的課程,由牽頭學校申報。同一課程不得多頭申報、拆分申報。

  (二)初選。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行指委、教指委須參照職業(ye) 教育在線精品課程觀測指標(附件1)組織初選,並根據限額(附件2)進行推薦,原則上中、高職推薦比例為(wei) 1:3。

  (三)推薦。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本區域學校申報課程的推薦工作,行指委、教指委推薦的課程須經申報學校(牽頭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複核,與(yu) 本省其他課程一並公示後報送。行指委、教指委推薦課程不占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指標,但必須為(wei) 與(yu) 本行業(ye) (教育)領域直接相關(guan) 的課程。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與(yu) 國家職業(ye) 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聯係,組織完成推薦課程接入平台工作。

  (四)遴選。教育部將對照申報要求,審核材料完整性與(yu) 規範性。對符合要求的推薦課程,將組織專(zhuan) 家參照職業(ye) 教育在線精品課程觀測指標進行評議。在專(zhuan) 家評議意見基礎上,確定在線精品課程名單,並向社會(hui) 公示後發布。對申報材料和數據造假的,取消該課程、平台的遴選資格。

  (中新教育)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