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3日電 綜合報道,美國財政部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該國國債(zhai) 總額已超過34萬(wan) 億(yi) 美元,創下曆史新高。美智庫學者稱,這一裏程碑數字為(wei) 美國立法者和選民敲響了警鍾。年複一年地增加數萬(wan) 億(yi) 美元的債(zhai) 務,這對美國來說,應該是一個(ge) “閃爍的紅色警告信號”。
34萬(wan) 億(yi) 美元的“紅色警告”
當地時間1月2日,美國財政部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國債(zhai) 總額首次突破34萬(wan) 億(yi) 美元。這一驚人的數字標誌著,美債(zhai) 迎來又一個(ge) “危險”裏程碑。
事實上,美債(zhai) 規模近年來正加速攀升。2022年2月,美債(zhai) 總額突破30萬(wan) 億(yi) 美元。2023年6月,美債(zhai) 突破32萬(wan) 億(yi) 美元,達到這一數字的時間,比新冠疫情前的預測提前了9年。2023年9月,美債(zhai) 又達到33萬(wan) 億(yi) 美元的大關(guan) 。
“資本集團”(Capital Group)表示,美國的債(zhai) 務幾乎日均增加200億(yi) 美元。美媒稱,如果將現在這些巨額債(zhai) 務分攤到美國民眾(zhong) 身上,相當於(yu) 每人負債(zhai) 超過10萬(wan) 美元。
美國彼得森基金會(hui) 首席執行官邁克爾·彼得森分析稱,美國國債(zhai) 未來將繼續飆升,“年複一年地增加數萬(wan) 億(yi) 美元債(zhai) 務,對於(yu) 任何關(guan) 心美國未來的決(jue) 策者來說,都應該是一個(ge) 閃爍的紅色警告信號”。
美國智庫“負責任的聯邦預算委員會(hui) ”主席瑪雅·麥金尼斯也指出,這一新的美債(zhai) 裏程碑,應該為(wei) 立法者和選民敲響警鍾。她表示,這一債(zhai) 務水平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來說都是危險的,但美國“卻無法停止借貸”。
“負責任的聯邦預算委員會(hui) ”高級政策主任馬克·戈德溫則表示,“(美債(zhai) )達到34萬(wan) 億(yi) 美元再次提醒我們(men) ,我們(men) 的財政狀況是多麽(me) 地不可持續。”
邁克爾·彼得森也提出同樣的觀點,他認為(wei) 新的一年美國國債(zhai) 仍處在具有破壞性和不可持續的道路上。
美國這一代人的“世界大戰”
美國外交關(guan) 係委員會(hui) 認為(wei) ,如今,美國國家債(zhai) 務幾乎與(yu) 整個(ge) 美國經濟的規模相同,而且債(zhai) 務有望在未來三十年內(nei) 再翻一番。
美國兩(liang) 黨(dang) 政策中心表示,如果債(zhai) 務繼續上升,美國可能麵臨(lin) 嚴(yan) 重的經濟後果,例如利率上升、經濟衰退或通脹加劇。該中心經濟政策主任謝伊·阿卡巴斯指出,“投資者和評級機構越來越擔心我們(men) 目前的發展軌跡是不可持續的——誰也說不準這種情況何時會(hui) 變得更可怕。”
一些經濟學家也表示,這可能會(hui) 使美國麵臨(lin) 許多危險,包括預算危機、利率上升、經濟不穩定以及全球地位被削弱等。減少債(zhai) 務將要求美國國會(hui) 做出“艱難的”政治決(jue) 定,要麽(me) 抑製支出,要麽(me) 提高稅收,要麽(me) 兩(liang) 者兼而有之。
摩根士丹利投資高級副總裁吉姆·拉坎普表示,由於(yu) 美國政府“揮霍”納稅人的錢,美國的通脹壓力將持續存在,尤其是2024年即將進行美國大選,美國政府開支可能繼續激增。
隨著國債(zhai) 飆升,美國財政部不得不借入更多資金來支付政府支出,多次將美國推向債(zhai) 務違約邊緣。專(zhuan) 家認為(wei) ,若美國國債(zhai) 繼續增長並造成違約,甚至可能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嚴(yan) 重破壞。
美國眾(zhong) 議院預算委員會(hui) 主席喬(qiao) 迪·阿靈頓表示:“我相信這是美國在21世紀麵臨(lin) 的最大挑戰——我們(men) 失控的赤字和不當的國家債(zhai) 務,不僅(jin) 威脅著美國的經濟,還威脅著美國的國家安全、民眾(zhong) 的生活方式、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美國的一切良好影響力和我們(men) 孩子的未來。”
阿靈頓警告稱,這將是美國這一代人的“世界大戰”,輸掉這場“戰爭(zheng) ”的代價(jia) 將是災難性的、無法挽回的。
哈佛大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戈夫提醒到,美國一直以來把債(zhai) 務當成“免費午餐”,不斷舉(ju) 新債(zhai) 還舊債(zhai) 。現在,“美國必須要改變這一觀點了”。(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