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中國科大星”:難忘故事鐫刻“科教報國”基因

劉愛華 李楠 發布時間:2024-01-04 09:2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合肥1月2日電 (劉愛華 李楠)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些以中國大學、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如“中華星”“袁隆平星”“屠呦呦星”,還有中國科大人耳熟能詳的“中國科大星”“錢學森星”“嚴(yan) 濟慈星”“郭永懷星”“李佩星”……

  小行星是宇宙中的一種天體(ti) ,不僅(jin) 有別於(yu) 行星,與(yu) 彗星、衛星也不同,它們(men) 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繞著太陽運動。小行星也是人類對宇宙進行探索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國際天文學界,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一旦獲得國際批準,將成為(wei) 該天體(ti) 的永久星名,是一項被世界公認的殊榮,是與(yu) 日月同輝、天地共存的永誌性紀念。

  位於(yu) 郭沫若廣場的“中國科大星”紀念碑。中國科大 供圖

  這項榮譽一般隻授予對國家經濟、社會(hui) 、天文等事業(ye) 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單位或個(ge) 人,是一種崇高的榮譽。如今,在無垠的太空中,有120多顆以我國傑出人物、大學、機構等命名的小行星。其中,我國內(nei) 地已有20多所高校擁有“專(zhuan) 屬小行星”,比如“北京大學星”“南京大學星”“中國科大星”。

  在浩瀚宇宙中的“中國科大星”,它的背後還有一段難忘的故事,鐫刻著“科教報國”基因。

  1996年9月20日,國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在興(xing) 隆觀測站發現一顆小行星。2007年1月,經國家天文台研究決(jue) 定,將這顆永久編號19298的小行星命名為(wei) “中國科大星”,並向國際組織提出申請。

  2007年4月2日,經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hui) 小天體(ti) 命名委員會(hui) 討論通過,國際小行星中心發布第59386號《小行星通報》,正式將第19298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wei) “中國科大星”。

  “中國科大星”的命名,是獻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五十華誕的特殊禮物。2008年9月20日,中國科大五十周年校慶當天,該校在郭沫若廣場舉(ju) 行“中國科大星”紀念碑揭幕儀(yi) 式。

  “中國科大星”紀念碑碑麵以斜三十度角的姿勢仰望星空。 中國科大 供圖

  如今,“中國科大星”紀念碑靜靜地佇(zhu) 立在郭沫若廣場上,碑麵以斜三十度角的姿勢仰望星空,遙對浩瀚蒼穹,仿佛發去來自遙遠地球的問候。

  “一個(ge) 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men) 才有希望。”1958年,中國科大為(wei) “兩(liang) 彈一星”事業(ye) 應運而生。65年來,光陰流轉,一代代中國科大人將“兩(liang) 彈一星”精神永久地鐫刻進“科教報國”的基因,在探索中國航天事業(ye) 發展、堅守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上接力奔跑、初心如一。

  下一站,逐夢星辰大海。(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