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中華戲曲蒲劇刀馬旦梁靜:中國傳統藝術的堅守與傳承

任麗娜 發布時間:2024-01-05 09:1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臨(lin) 汾1月3日電 題:中華戲曲蒲劇刀馬旦梁靜:中國傳(chuan) 統藝術的堅守與(yu) 傳(chuan) 承

  作者 任麗(li) 娜

  在中國的戲曲藝術中,山西蒲劇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曆史人文底蘊,成為(wei) 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璀璨明珠,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在蒲劇的舞台上,山西省臨(lin) 汾市小梅花蒲劇藝術培訓中心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梁靜,20餘(yu) 年懷著對蒲劇事業(ye) 的無比熱愛、執著和堅守,以其紮實的基本功和出色的表演,成為(wei) 了備受矚目的刀馬旦演員。

  梁靜不僅(jin) 傳(chuan) 承了傳(chuan) 統蒲劇的精髓,更在表演中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創新,用心、用情、用力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這一古老劇種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名成績奪得全國“小梅花”

  蒲劇又稱蒲州梆子,是中國最古老的地方民間戲曲藝術之一,形成於(yu) 明末清初,源於(yu) 晉、陝、豫交界的黃河三角洲地帶,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在山西臨(lin) 汾、運城兩(liang) 地,蒲劇頗為(wei) 盛行。蒲劇以其高亢激越、激情奔放的獨特魅力,深受人們(men) 喜愛。數百年來,它曆經滄桑,代代相傳(chuan) ,見證了中國戲曲的輝煌與(yu) 變遷。

  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自1997年以來,每年舉(ju) 辦一屆“中國少兒(er) 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旨在為(wei) 中國戲曲藝術的傳(chuan) 承發展培養(yang) 後備人才。這項活動是全國範圍內(nei) 一項高規格、高層次、高水平的賽事,每年參加的人數在萬(wan) 人左右。

  梁靜出生在蒲劇之鄉(xiang) 臨(lin) 汾,12歲考入臨(lin) 汾市文化藝術學校,學習(xi) 戲曲表演,主攻刀馬旦。經過幾年的勤學苦練,在恩師竇愛香和賈學奎的精心培養(yang) 下,2002年,她以蒲劇《火鳳凰》的出色表演,榮獲第六屆全國少兒(er) 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小梅花金獎”第一名,成為(wei) 臨(lin) 汾第一朵“小梅花”,並在2003年被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聘為(wei) 第七屆中國少兒(er) 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形象大使。

  通過梁靜的榜樣作用,臨(lin) 汾市文化藝術學校和蒲劇定向班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小梅花”演員的培養(yang) 上,截至2005年全市共培養(yang) 出“小梅花”演員36人,在全國地級市獲獎人數最多。同年,臨(lin) 汾市被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命名為(wei) “中國戲曲梅花之鄉(xiang) ”,並成立了臨(lin) 汾市“蒲劇院小梅花蒲劇團”(後改名為(wei) “臨(lin) 汾市小梅花蒲劇藝術培訓中心”),是全國最早使用“小梅花”名稱的劇團。

  截至2023年底,臨(lin) 汾全市“小梅花”演員已達75人,穩居全國地級市第一,為(wei) 打造臨(lin) 汾市“中國戲曲梅花之城”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中國傳(chuan) 統藝術要創新傳(chuan) 承下去

  2005年梁靜進入臨(lin) 汾市小梅花蒲劇藝術培訓中心後,師承任跟心、苗潔、李榮霞等名家名師,刻苦學藝,勤奮練功,力求在表演中做到形神兼備。在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她不斷地探索和創新,借鑒其他劇種的特點和風格,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

  近年來,梁靜佳作迭出,領銜主演了《楊門女將》《石佛口》《白蛇傳(chuan) 》《遊西湖》《扈家莊》等眾(zhong) 多劇目和折子戲,還配合演出了《嫂子》《土炕上的女人》等劇目,受到了廣大觀眾(zhong) 的普遍喜愛。曾代表山西省赴哈薩克斯坦及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廣州、深圳等地演出,屢獲好評。

  由於(yu) 出色的表演,梁靜先後榮獲中國武林戲曲薈萃武旦組狀元—甲第一名、山西省“三晉英才”青年優(you) 秀人才、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表演藝術十名傳(chuan) 承英才之一、中國戲曲紅梅薈萃金花十佳等榮譽稱號。

  演出中,梁靜所穿的刀馬旦演出服重達30斤,從(cong) 下午3點到晚上12點,她需要一直穿著這套沉重的服裝進行表演。頭功的練習(xi) 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將頭一層層地纏緊,不能有絲(si) 毫鬆懈。這種訓練對於(yu) 身體(ti) 的承受力是極大的考驗,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暈倒或受傷(shang) 。即便如此,梁靜依然堅守在舞台上,為(wei) 觀眾(zhong) 呈現最完美的表演。

  近日,由梁靜主演的新編蒲劇神話劇《精衛填海賦》與(yu) 觀眾(zhong) 見麵,該劇演繹了中華民族祖先炎帝女兒(er) 精衛為(wei) 了百姓平息海難,不怕犧牲、英勇頑強、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這種精神也是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元基因”。

  《精衛填海賦》劇中的武打設計頂級驚險,翻撲、對打、翻跟頭等武戲場麵輪番亮相,更有諸多獨特的水袖、翎子、吹火、“亹屁股”等蒲劇表演絕活,贏得了台下陣陣掌聲和喝彩聲。

  蒲劇作為(wei) 國家級非遺,其技藝和表演風格的傳(chuan) 承至關(guan) 重要。梁靜不僅(jin) 在舞台上展現出過硬的技藝,也積極參與(yu) 送戲下鄉(xiang) 、戲曲進校園等活動,希望讓更多人能夠欣賞到戲曲表演,讓更多人愛上中國傳(chuan) 統藝術。

  梁靜說,隻有不斷堅守和發揚中國傳(chuan) 統藝術,不斷創新保持其生命力,才能讓蒲劇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chan) 永遠流傳(chuan) 下去。(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