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巴勒斯坦人騎車經過加沙城的建築廢墟。新華社發(穆罕默德·阿裏攝)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正在進行為(wei) 期一周的中東(dong) 之行,以確保中東(dong) 的衝(chong) 突“不會(hui) 蔓延”。這是去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chong) 突爆發以來,布林肯第四次赴中東(dong) 訪問。
巴以衝(chong) 突外溢效應不斷擴大,國際社會(hui) 強烈要求停火止戰。而美國既向以色列輸送武器,又在聯合國力挺以色列。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立場如此尷尬,布林肯“滅火之旅”恐難取得預期成果。
行程緊湊 對話不易
布林肯4日再次開啟中東(dong) 之行,此行將訪問土耳其、希臘、約旦、卡塔爾、阿聯酋、沙特、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埃及。用美聯社的話說,此行日程緊湊而艱難。
布林肯5日晚抵達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土耳其媒體(ti) 稱,他與(yu) 土外長和總統見麵後,雙方沒有發表任何聯合聲明。很顯然,土耳其對美國持續向以色列輸送武器,並在聯合國力挺以色列的種種表現強烈不滿。
據土耳其媒體(ti) 報道,美國就巴以衝(chong) 突的立場讓土耳其政府和民眾(zhong) 無法理解。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烈譴責以色列的軍(jun) 事行動,致使土以關(guan) 係急轉直下。
1月7日,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中右)在安曼會(hui) 見到訪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中左)。新華社發(約旦王宮供圖)
離開土耳其之後,布林肯急赴希臘、約旦和卡塔爾等國。
布林肯6日訪問希臘時對媒體(ti) 表示,由於(yu) 各方視角、需求和要求各不相同,此次中東(dong) 之行的多場對話並不容易。
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7日在會(hui) 見布林肯時警告說,加沙衝(chong) 突持續將帶來災難性後果,必須結束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yi) 危機。同一天,卡塔爾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會(hui) 見布林肯時強調,必須盡快促成加沙地帶停火,確保地區穩定與(yu) 安全。
《華爾街日報》援引以色列前情報官員、特拉維夫大學巴勒斯坦研究論壇主任邁克爾·米爾施泰因的話報道,通過外交途徑避免巴以衝(chong) 突擴大化的窗口正在關(guan) 閉,“布林肯此訪可能是通過外交方式解決(jue) 衝(chong) 突的最後機會(hui) 。當前,訴諸武力的可能性看上去比達成外交方案更大”。
立場尷尬 成果難期
美國媒體(ti) 此前分析,布林肯此行主要目的是避免巴以衝(chong) 突演變成更大範圍衝(chong) 突。美聯社稱,對美方而言,要避免巴以衝(chong) 突外溢,最為(wei) 關(guan) 鍵的是遏製“受伊朗支持”的三方麵勢力,具體(ti) 而言就是:遏製也門胡塞武裝對紅海商船的襲擊,遏製黎巴嫩真主黨(dang) 對以色列的襲擊,遏製伊拉克和敘利亞(ya) 境內(nei) 武裝組織對當地美軍(jun) 人員及設施的襲擊。
然而,布林肯在此次訪問中立場十分尷尬。新一輪巴以衝(chong) 突爆發以來,美國無視國際社會(hui) 停火止戰的呼聲,縱容以色列在加沙的軍(jun) 事行動,引發國際社會(hui) 尤其是廣大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lan) 國家的強烈不滿,很難說服地區國家全力配合美方行動。
此外,美國政府因地緣戰略和國內(nei) 政治利益需要,難以對以色列進行有效製約;麵對伊拉克民兵武裝、也門胡塞武裝等勢力,美國盡管動用軍(jun) 事手段進行打擊,組建紅海護航聯盟,卻很難對這些勢力起到實質性的威懾作用。
過去一周,中東(dong) 地區局勢急劇惡化,各方衝(chong) 突不斷:哈馬斯一名領導人在黎巴嫩遭無人機空襲身亡;黎巴嫩真主黨(dang) 與(yu) 以色列在黎以邊境交火不斷;也門胡塞武裝繼續在紅海水域襲擊關(guan) 聯以色列的船隻,美軍(jun) 出手擊落從(cong) 胡塞武裝控製區域起飛的無人機;伊拉克、敘利亞(ya) 境內(nei) 一些武裝組織對當地美軍(jun) 基地發動襲擊,美方予以回擊。
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中東(dong) -北非項目主管薩納姆·瓦基勒說,中東(dong) 正處在巴以衝(chong) 突蔓延擴散的迷霧之中,努力使局勢降溫的責任確實在美方。(記者:吳寶澍、宋盈、鄧仙來、郭倩、王峰、汪強、何奕萍、陳剛;編輯:魯豫、陳丹、王申、梁尚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