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月8日電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稱,最新研究揭示了美西方針對中國供應鏈實施“去風險化”政策的實際效果。初步結論令人擔憂:旨在打造彈性供應鏈的相關(guan) 措施,可能是虛幻的。結果將導致全球供應鏈變得更為(wei) 複雜,反而會(hui) 產(chan) 生新的風險。
文章說,美西方國家對華進行所謂“去風險化”,也就是通過關(guan) 稅等措施在盟友國家建立新的供應鏈,“這種做法聽起來很好聽”。
不過,看似屬於(yu) 經濟概念的表述方式可能具有誤導性。新的研究結論令人擔憂:旨在創造彈性供應鏈的舉(ju) 措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虛幻的。更為(wei) 複雜的全球供應鏈正在製造新的風險,而美國決(jue) 策者可能並未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文章說,數據提供商司爾亞(ya) 司數據信息有限公司(CEIC) 的數據顯示,去年11月份,美國從(cong) 越南、墨西哥和其他第三國的進口激增,而來自中國的出口增長落後。這種變化是否意味著美國的供應鏈韌性增強?還是說供應鏈隻是變得更昂貴、更不透明、更複雜?
歐洲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去年9月份的一項研究發現,自2017年以來,美國原本從(cong) 中國進口的商品大幅轉向從(cong) 越南進口,與(yu) 之相對應的是,同期美國從(cong) 越南進口的成本上升了近10%。
美聯儲(chu)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和其他機構的研究也表明,特朗普時代加征的關(guan) 稅可能通過提高下遊產(chan) 業(ye) 的進口成本,導致美國製造業(ye) 的整體(ti) 就業(ye) 和產(chan) 出下降。
文章說,綜合各方麵證據來看,到目前為(wei) 止供應鏈複雜化弊大於(yu) 利。這意味著美國買(mai) 家的成本增加。
國際清算銀行研究人員去年10月份發表的一篇論文得出了一個(ge) 驚人的結論:自2021年以來,跨境供應商網絡——尤其是涉及中國和美國的網絡——有所延長,但並沒有變得更加“密集”。換句話說,在供應商數量不變的情況下,供應鏈變得更加迂回曲折,這意味著複雜性增加,透明度降低,但不一定意味著韌性增強。
《華爾街日報》的觀察與(yu) 惠譽評級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相呼應。該報告稱,在貿易壁壘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背景下,全球性企業(ye) 和中資企業(ye) 都在推進供應鏈多元化。不過,產(chan) 能外遷規模仍然有限,且集中在低技能的組裝和量產(chan) 領域,如紡織、服裝和鞋類。
報告注意到,更多的製造企業(ye) 將具有較高附加值的生產(chan) 線留在了中國。“這是因為(wei) 中國在製造業(ye) 領域仍具競爭(zheng) 優(you) 勢,短期內(nei) 難以被其他國家超越。同時,中國製造業(ye) 持續升級推動中國附加值較高產(chan) 品的產(chan) 量不斷增長,這也增強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在全球製造業(ye) 產(chan) 出中所占份額約為(wei) 30%,而2018年和2012年分別為(wei) 28.5%和22.3%。
德意誌銀行企業(ye) 銀行部全球總裁林戴威(David Lynne)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表示,中國仍將是外國直接投資的一個(ge) 重要目的地,許多大型跨國公司正在計劃或已經在擴大它們(men) 在中國的製造能力。
“對於(yu) 我們(men) 的許多跨國客戶來說,中國仍然是一個(ge) 重要的市場。這裏的消費者財富將繼續增長,汽車、消費品、化工產(chan) 品和工業(ye) 製造業(ye) 的需求也將繼續增長。”
【中國那些事兒(er) |第980期】
欄目監製:吳豔鵬
欄目編輯:劉世東(dong) 潘一僑(qiao)
欄目主筆:齊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