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邵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仍處於(yu) 高發期。秋冬以來,不少人都出現了發熱、咳嗽、咽痛、頭痛等症狀,感染的病原體(ti) 也不盡相同。
中新健康注意到,最近,一些患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困惑:我症狀這麽(me) 明顯,為(wei) 什麽(me) 檢測甲流、乙流、支原體(ti) 、新冠等全是陰性?這些病原體(ti) 在感染初期臨(lin) 床表現類似,我們(men) 又該如何區分和用藥?
為(wei) 此,中新健康采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和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
與(yu) 檢測時間等多種因素有關(guan)
自測抗原建議重複檢測
“高燒40℃不退,甲乙流、支原體(ti) 全陰”“做了兩(liang) 次檢測都是陰性,但還是渾身難受天天發燒”......社交平台上,不少患者分享了類似的經曆。
社交平台上,一些患者在分享類似經曆。
趙衛告訴中新健康,出現這種情況有三種可能性。首先,可能是實驗結果的假陰性,目前采用的病原體(ti) 核酸檢測或抗原檢測方法都有一定比例的假陰性結果,不過這種可能性較小;另外,可能是采樣時間過晚或采樣時未能“抓住”病原體(ti) ,很多患者在發病幾日後才去醫院就診,導致此時體(ti) 內(nei) 的病原體(ti) 數量已經下降或被清除。
“因為(wei) 能引起流感樣症狀的病原體(ti) 的種類很多,也可能是被除了甲流病毒、乙流病毒、支原體(ti) 、新冠病毒以外的其他類型的病原體(ti) 感染。”趙衛說。
李侗曾指出,這種情況很常見。本身支原體(ti) 和病毒感染的血常規就是正常的,抗原陰性也不能排除。此外,患者自測一般是抗原檢測,準確率較低,容易出現假陰性,一般發病1到2天的時候檢出率高一些,但仍遠遠低於(yu) 核酸檢測的準確率。
“如果在家自測抗原,需要間隔半天,重複檢測3到5次提高準確率。”李侗曾說。
可采用對症治療方案
服用處方藥前需谘詢醫生
患者們(men) 關(guan) 心的另外一個(ge) 問題是,檢測全陰,如何區分各種呼吸道感染?怎麽(me) 治療?受訪專(zhuan) 家認為(wei) ,無需過於(yu) 依賴病原學檢查,可先對症治療。
李侗曾指出,流感、支原體(ti) 和新冠對於(yu) 免疫功能正常的普通人群來說,本身就是自限性疾病,服用一些緩解症狀的藥物甚至完全不用藥,一般5天左右也可以自行康複。如果病原學檢測未檢出,可以先對症治療,使用解熱鎮痛藥物以及止咳化痰藥物。
趙衛也表示,患者可以根據個(ge) 人意願決(jue) 定是否繼續檢測,也可以采用對症治療的方案,如服用退燒藥等緩解症狀。大部分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治療方法類似,在弄清楚病原之前,醫生也會(hui) 根據經驗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不過,李侗曾提醒,對於(yu) 脆弱人群,主要是老人、幼兒(er) 、孕婦以及有基礎疾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來說,應該盡量弄清楚病因。
也有一些患者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後,會(hui) 選擇自行購買(mai) 阿奇黴素、奧司他韋等藥物服用。受訪專(zhuan) 家認為(wei) ,常規的退燒、止咳類藥物是可以的,但如果是奧司他韋等處方藥,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如果有流感接觸史,例如家人或者周圍同事確診了,自己出現症狀,高度懷疑是感染了,可以提前用奧司他韋治療,但奧司他韋是處方藥,還是需要提前谘詢醫生自己是否適合。”李侗曾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